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行人莫与路为仇


  道不同亦相为谋
  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相传其父遗命要立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也不愿登位,先后都逃到周国。周武王伐纣,二人叩马谏阻。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司马迁评论说:"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伯夷、叔齐说周武王:"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君,可谓仁乎?"但周武王"大道不拘小节,大象不循兔径"。手下人要杀伯夷、叔齐时,周武王一边阻拦一边说:"此义人也。"在周武王看来,他和伯夷、叔齐虽然道不同,但还是可以"谋"的。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因为所谓征,是指讨上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以此观点,战国就更没有义战了。如果按孔圣人的标准,则是"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是"邦有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则苏秦、张仪、商鞅、韩非之流都应该像孔子的学生蘧伯玉那样"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了。
  马云曾说过,创业是为了实现梦想。但在春秋战国时期,通过"创业"实现梦想不仅不易,而且"大逆不道"。符合圣人标准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有志者还是要与道不同者相谋,以便寻找一个平台实现梦想。溯古而论,最成功的人士当属鬼谷子的四大弟子:庞涓助魏傲视群雄;孙膑拜将于齐大败魏国;苏秦合纵,佩六国相印,使强秦十年有五莫出函谷;张仪联横,始开赢政一统六合序幕。
  庞涓、孙膑本是齐国人,一开始却都到魏国应聘,只求建功立业。虽然二人很得魏王赏识,却很难说与魏王志同道合。孙膑出任齐国军师,是在受膑刑之后。如果是爱国或者与齐王志同道合,何必当初投靠魏国?
  苏秦联横、张仪合纵,实实在在是找工作。南怀瑾先生在《历史的经验》一书中评价合纵联横时,大意是这样说的:苏秦把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抗秦,合纵计是很不错的,应该的。但是认识一个人要看他处事的动机,因为苏秦当时的用心,并不是为了天下国家,而是为了个人出风头。苏秦成功以后,他也知道这个手段不会长久,他需要像张仪这样的人到秦国去和自己唱对台戏,于是用计让好朋友张仪恨自己。张仪果然受到很大的刺激,立志以联横破坏张仪的合纵计划,两人才有对台戏唱。后来张仪才知道,他去秦国的路费还是苏秦奉送的,一切都是苏秦安排的。
  鬼谷子四大弟子的故事是极端的例子,即使不能做到孔子那样"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我们也不赞成口是心非。但现实的情况是,春秋战国一去不复返,我们找工作没有百分百的道相同或不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找工作,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道不同亦可以谋。用人,以价值观为本,但要有周武王不杀伯夷、叔齐的气度,至于伯夷、叔齐不为自己所用则是另外一回事。
  虎狼丛中也立身
  找到工作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什么样的公司都很难十全十美。鬼谷子的四大弟子虽然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但或者工作并不顺利,或者结果不完美。
  庞涓的工作不错,却因嫉妒心容不下昔日同学孙膑。孙膑也因不懂公司政治险些客死魏国。虽然孙膑后来在齐国建功立业并大败庞涓,但这对难兄难弟一
  死一伤,不亦悲乎!
  苏秦成为"纵约长","并相六国"。到燕易王时,他却因得罪易王而逃到齐国,到齐闵王时,齐大夫嫉恨苏秦而派人将他刺死。张仪为联横成功,却对新继位的秦武王不满,离秦赴魏,卒于魏。鬼谷子亦道、亦儒、亦法、亦兵、亦纵横,但苏秦、张仪只偏重纵横之术,玩弄历史二十载。如同在公司里小聪明有余、大智慧不足,终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有一个人不是鬼谷子的学生,却集鬼谷子纵横家的深谋、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于一体(只有兵家的锐利没有展现),在与春秋战国比肩的乱世中安身立命,他就是五代十国时的乱世不倒翁冯道。
  冯道可谓不幸之极,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最频繁的时期,他一生从政三十一年,历五朝十一帝。这些帝王大多也够得上是"乱臣贼子"或昏君暴君。但每一个朝代变动,都要请冯道辅政。
  他有纵横家的深谋。《资治通鉴·后晋纪》记载他"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
  他有法家的霸道,在原则问题上毫不动摇。冯道担任宰相后,"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即贫穷的、无背景的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人,都得到提拔重用,而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他有儒家的刚柔并济。他不惜披着"汉奸"的外衣充当"与虎谋皮、拯济苍生"的一代能臣角色。
  他有道家的待机而动。冯道终于没有等来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但在虎狼丛中能平稳着陆已属不易。
  一个生在乱世的知识分子如冯道者,怎样才能超越环境的束缚?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延德法师认为:"冯道选择的是不顾个人毁誉,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调和矛盾,弥合创伤,寻求实现和平的途径。尽管他最终未能成功,正如他在《长乐老自叙》中所说:‘不能为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何以答乾坤之施?但与‘灭迹山林或愚忠于一姓一国之人相比,冯道对于社会的贡献无疑会得到更多的肯定。"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这是五代十国时有名的不倒翁冯道在未出仕时的咏志诗。"虎狼丛中也立身",一要靠超凡的智慧,二要靠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
  冯道身上又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虎狼丛中也立身"只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十全十美的企业文化。面对不完美,面对不如意,你可以让自己先完美起来。
  行人莫与路为仇
  即使接受了"道不同亦相为谋",做好了"虎狼丛中也立身"的准备,每个人还是希望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每个企业通常也会有一个具有感召力的"愿景",以此表述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组织做事的习惯,它受到企业价值观的支配,但是这些习惯与价值观并不是文字所表达的那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公司政治,人与人之间有自己的微妙性。也就是说,每个公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规则和潜规则。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吴伯凡说:"你应该做的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如何更好地生存,而不是去改变环境。所以当我们处于一个环境的时候,能够相对安全地活下来,这是我们第一要务。其他的什么对呀,错呀,原因是谁的,这些完全是次一级的,甚至是次要又次要的东西。如果你天天在想环境应该怎么样、他人应该怎么样的时候,你就进入到了一个魔障里头了。"
  "你应该做的就是在这个环境里如何更好地生存,而不是去改变环境。"用黄龙慧南禅师的法语来说就是: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
  行人若与路为仇,你苦不过它的。什么是路?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
  不与路为仇,不是不选择路,更不是片面地适应路,而是《菜根谭》里头说的:"藏巧于拙,用晦于明,以屈为伸,寓清于浊。"亦如《道德经》里面讲的"光而不耀",有光芒,但不能刺眼。
  杰克·韦尔奇也说过:在公司里头,官僚作风经常使我感到气馁,我会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而不是公开的批评,特别是不针对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为了实现我的梦想,我就不能让运转中的风车发生倾斜,如果我抱怨这个体制,我就会被这个体制拿下。
  "而今四海明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保持宽容宁静的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境界。    责编/齐向宇
网站目录投稿:碧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