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264548
相处相识本身是一种缘分,但在生活中,无论是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甚至于朋友,彼此之间应该多一份理解才会感觉到愉悦。 我记得在台湾作家三毛的作品中,曾记载着她小时候的一段故事。说到她少年时是一个怪癖的孩子,她会把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检回家,像别人要盖房子而挖树,锯开不要的大树根,三毛会不顾众人的注视,去把它拖回家。对这些,她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她的怪癖,但他们从不干涉也不阻止三毛的举动,同时很能理解一个孩子的心。 有一次,三毛的父母和她小弟都去了海边,三毛一个人在家,她的父母直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回家。你猜,他们给三毛带回什么来了,这对三毛来说简直是一个大惊喜哎,两块奇怪的石头。爸爸带回来的一块石头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妈妈递给她的是一个圆圆的石球。三毛听妈妈说这两块石头是弯着腰挑挑拣拣好几个钟头才得来的,还对她说"你不是以前喜欢画石头吗?你没有时间去检,就代替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三毛看着爸爸和妈妈,顿时声音哽住了。三毛就是在这样善解孩子的父母亲的怀抱里渐渐长大成才的,应该说三毛是非常幸运的。 如果,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像三毛的父母这样对孩子多一份理解。那么,社会上一些对父母逆反的孩子会少很多。 前几天,我看了《谁能解开这对母子的死结》这篇报道,心里沉甸甸地,如一块石头堵在胸口,闷极了。一个16岁的少年由于自小丧父,在母亲再婚的时候,因受到继父的冷漠、母亲的忽视,而迷恋上了网络。于是,他多次离家出走,整天流连在网吧里。而他的母亲在举目无亲的城市里,为了找回儿子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之间一个是母亲要管得紧,但儿子那边,你越是要管,我越反感叛逆,这样一来就加剧了母子间的隔阂。到最后,竟然水火不相容,母子二人都动起了"死"的念头。我想,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要化解彼此之间的鸿沟,真得需要互相的理解了。 要设身处地为对方想,一个单身母亲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一定吃尽了苦头,不但身体疲惫,而且熬尽心力。作为渐渐长大的儿子不要再让流尽眼泪的母亲伤心了。反之,对一个从小丧父,曾一度缺少关爱的儿子来说,太需要温暖了,作为母亲不能超之过急,要慢慢地用层层叠叠的爱来融化儿子那颗冰冷的心。也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来母子间互相爱护的崭新的明天。 生命至百年,相伴几十年;在这世界上,真得需要多一份理解。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想法,只要不违背社会的道德,就要给人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生命的过程中,相识相处在一起,要试着去理解生活在你周边的人,包括你的亲人、朋友等等,让所有的人都能愉悦地生活在一个即宽松又融洽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