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中职英语教学特色要突出能力、重视实用。但目前中职生英语听说能力的现状并不乐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中职生的英语听说技能,我校引进了戴耐德混元式英语教学法,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合中职听说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 【关键词】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中职英语听说课程;英语技能习得 2013年中國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使得中国企业"走出去"增长趋势明显。"一带一路"政策是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它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与国际交融程度的不断提高,需要大量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并能把英语正确、熟练地运用到国际文化、科技、贸易等领域的英语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中职生在听说能力上凸显出的短板,大大制约了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长足发展,这对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广东省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一直在积极尝试和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模式,旨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服务于新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和行、企业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兴起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2016年引进了戴耐德机辅+面授的混元式教学法,优化教学过程,英语学习环境和学生认知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目前我校英语听说教与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 我校生源主要来自初中学生或准初中毕业生,生源质量偏低。这些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升不上普高才选择到中职学校继续学习的。虽然在初中阶段虽然学过英语,但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差,单词读、写困难,对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不错,但学习意志薄弱,学习意愿不强,听说能力停步不前;当然也不乏少部分学生英语基础好,但受整个英语学习环境影响,英语的听、说能力提高缓慢。面对这种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难度较大。 (二)学生学习兴趣较低 中职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由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绩不可能马上提高,有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不喜欢进行英语听力的训练,对老师布置的听力口语任务经常是三分钟热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练习效果甚微。 (三)英语听说畏惧心理 一些学生的音标基础不好,发音不太标准,或学习习惯不好,遇见生词不去查字典,也会发音不标准,词汇量少,造成听力障碍,在课堂上缺乏自信,怕开口,无法开口。老师在听说课堂上都会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缺乏自信的学生会处于一种潜在的、紧张的心理状态中,导致他们只能继续"聋哑英语"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资源不足和课时不够 以我校商英专业17级为例,学生人数59人,英语听说课周课时是2课时,90分钟,学生英语接受程度不一致,教学形式的单一化无法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另外,在传统的听说教学模式里,学生个体平均在听说课堂上输入和输出训练的时间不足,再加上课后训练缺乏有效跟踪方法和评价工具,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师能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仍采用灌输式教学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养成了被动、依赖的学习习惯,调动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科学有效地帮助学生习得听说技能。且听力教材难易程度选择也没有针对个体差异,让学生对听说练习产生心理疲劳和枯燥感。 二、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在听说课程中的运用优势 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模式是以"输入与输出"理论为理论基础,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口语教学练习有效结合,是基于脑认知原理的机辅+面授混合式教学模式,即E-learning与C-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E-learning主要通过多媒体上机的方式,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为一体,学生首先上机学习老师布置的听说任务,与虚拟主题下的电脑人物实现智能对话。软件终端可以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帮助学生检测发音并进行纠正。通过语音检测平台,学生可以在自行对照模仿纠正语速、重读、语调和单音。 C-learning则是指与E-learning内容相配合的课堂面授课,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活动,例如人机对话、师生问答,生生互答等环节,帮助学生巩固上机所学任务内容,搭建语言框架,并在反复操练中内化正确的语言逻辑结构。同时教师可以及时通过面授课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问所在题并对症解决。 相对于传统课堂而言,学生在E-learning的课堂上可以获得充分的开口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外,学生在课下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手机终端登录服务器进行人机互动自主学习,保证其课后听说练习的强度和频率。C-learning和C-learning通过有效结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职英语听说课堂中的诸多现实难题,为个性化、主动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戴耐德软件基于自适应技术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注重过程性评价,可以帮助老师跟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频率、学习方法、语音识别,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对比,对学习效果进行诊断分析,学生自己可以在学习界面随时查看自己学习分数,实时了解学习情况,并获取来自大数据分析系统的智能辅导,从而有针对性优化学习策略,教会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达到发展听说技能的最终目标。 三、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在我校教与学的实施效果 我校一直致力于英语学科建设,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经过考察观摩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在兄弟学校的实践效果,于2017年2月正式引进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首先在2016级商务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听说课程中推行。根据学生的学情,评测确定的学习模块是New Dynamic English, 周课时2学时,共90分钟,对听说课程的教与学的策略创新改革。经过两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听说技能的提高已经初见成效。 (一)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树立英语听说的信心 我校16级商英专业每个班约有40名学生,一个教师在有限的课时里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但是戴耐提供了人机互动一对一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登陆自己的學习账号,由一个口音纯正的智能"口语老师"陪伴着多次跟读模仿,录音练习比较,直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一种放松的、自主的状态下学习,不用担心听不懂、发音不标准、出现错词错句等问题,大大缓解了心理上的压力和不自信,语音、语调、节奏、句法也在一遍遍地模仿纠错练习中得到优化,再配合面授课程中老师组织的针对性的师生会话和生生会话等课堂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认知能力得到了锻炼,自信心也不断增强,不再惧怕开口说英语。在上两个学期,16级商英专业的学生参加PETS1和PETS 2口语考试的通过率较以往使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年级显著提高, 而且课后都能踊跃参与学校组织的英语第二课堂,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趣配音和话剧表演,快乐享受用英语表达自己和与人交流的过程。 (二)课件内容丰富,因材施教,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New Dynamic English里一共有 8个Modules,每个 Module包含 5个课程内容,内容涵盖面广。多感官的信息输入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声、形、意的有机的情景结合,通过丰富的多媒体人机对话练习和跟读模仿等活动,使学生完成输入到输出的学习过程。开始课程前,先安排学生做了基于自适应技术的定级测试(Placement Test) ,根据学生的测试级别确定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课程级别,并且随着学生上机练习的熟练程度、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水准级的高低,系统能自动调节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帮助教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学有所得,反馈良好。 (三)智能化的辅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优化语言质量 戴耐德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对每个学生每一次学习方式和效果给予学法总结和智能辅导,很人性化地鼓励和指导学生保持足够的听说练习强度和时间,采用有效的练习方法和循序渐进的练习路径,让学生体验到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体验。学生根据系统诊断所提出的智能辅导建议,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学习效率更高。任课教师可以提取分析学生的学习记录,调整教学内容、难度和进度,并给予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我校近一年多来凡选拔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英语技能竞赛,在赛前强化训练都会辅助使用了戴耐德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得到全面优化,在比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四)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管理的过程 现在我校继续在17级商务英语专业继续推行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学生个性化练习和小组活动得到扩展,学生学习过程受到了重视和尊重,教师的角色只是教练和推进者,不再是演讲人和表演者,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合适的内容,通过组织面授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活化和搭建语言框架,突破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戴耐德后台强大的管理功能提供了可监控教学数据分析,教师能详细观察和跟踪每个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分析学习记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调整学习内容、难度和进度并给予个性化的帮助,避免了学生错误地重复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师生共同改进教与学,提升了课堂教学成效。 四、结束语 戴耐德混元式教学法是我校在英语听说课程中的一次实践和改革,要继续取得学科建设的深远发展,中职英语教学一定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工具和创新模式在中职英语听说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作用会日益明显。教师也应顺应时代发展,积极优化教育思路和教学理念,不断思考如何推进英语学科的多元化建设,为学生营造一种活化的语言环境,实现教和学的良性互动,真正教会学生如何习得英语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张霞.信息化环境下的中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及反思[J].广东教育,2015 [2]李懂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12 [3]王昊."斯坦福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 工会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