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学校,在常规开放学校图书室的同时,每班教室皆设置了图书柜,在学校公共区域设置了两个图书角。把图书室的图书借到各班和图书角。每班都有图书管理员,各班每次由图书管理员统一借100本到班级,每月归还一次并更换新的图书,公共图书角也如此。 这样调整后,经常能看到同学借书、读书的身影,借阅记录本也登记得满满的。作为语文教师、学校的管理者,内心充满了喜悦。但一次课间,我到书柜翻看图书,喜悦没有了,心生隐忧。 一是这些图书是图书管理老师随机分配给每个班级的,因此,书籍种类繁杂,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把要求学生阅读的书目给班级图书管理员,以便在借书时筛选适合的图书,同时与图书管理员沟通,借书以班级图书需求为主,而不是统一配,问题得到解决。 二是图书质量堪忧,一些图书不管内容、纸张还是装帧,皆粗制滥造,这是最让人忧虑的。出版社皆为一些小出版社,几乎没有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权威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些书籍的名字皆被冠以"青少年"字样,表面看是专为青少年设计的,但内容东拼西凑,毫无经典内容,内容差强人意;从封面装帧设计及所显示的出版社,结合同一本书正规版本来看,书籍多为盗版。 经进一步了解,这些图书图书多是"普九"时,上级部门统一配备的。数量是超过生均40册的要求,但质量确实堪忧,导致学生借阅图书率开始下降。进这些图书,学校没有任何自主权,能做的就是照单全收,以满足应付检查的需要。这种状况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与很多中小学。 如果说当年为了应付检查,凑数量以过关,但现在必须关注质量建设。纸张质量、装帧只是让人从视觉上难以接受,但如果内容经不起检验,那就是非常危险的事。笔者认为,要把好图书质量关,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主管部门还学校采购图书的自主权。学校是使用图书的主体,那么在学校图书建设上理所应当有自主权。主管部门可在经费上予以保障,规定每年图书经费。 二是学校成立图书采购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由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在《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的基础上,委员还负责筛选、推选适合师生阅读的学科书籍,以补充推荐书目中没有的书籍。其实这一过程也在无形中推动教师阅读。 三是与各大权威出版社建立联谊关系。由各大权威出版社推选工具书、经典名著等书籍的权威版本。同时关注出版前沿动态,以便于每年添置最新的图书。 这样的措施,一方面保障了学校采购图书的自主权,又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采购图书过程中的腐败。另一方面采购的图书更专业、更权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