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宁涛 连方方 【摘要】《愚公移山》作为中共七大的闭幕词,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指明了方向,愚公移山的精神更是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并且它还是闭幕词中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秘诀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愚公移山》;闭幕词;成功秘诀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作了演讲——《愚公移山》,它为迷茫中的中国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愚公移山的精神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作为一篇精彩纷呈的闭幕词,在应用写作上的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对闭幕词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愚公移山》这篇闭幕词可以经受住历史的洗礼依旧经久不衰?然而现在许多闭幕词却只能是昙花一现,如过眼云烟。接下来将分析它成为经典之作的三个秘诀: 一、善于将传统文化活学活用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曾云:"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也曾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著名的文学家之所以可以写出流传万世的文章,是得益于他们日积月累不断学习,不断用知识充实内心,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毛泽东,社会新旧交替下的读书人,他上过私塾,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熟读四书五经等传统的儒家经典著作, 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信手拈来。 据统计,在《毛泽东选集》四卷中,对各种典籍的引用多达 351 处,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伟人中是十分罕有的。他真正做到了"積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南宋陈善曾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利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以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得读书之法。"我们要明白读书虽好,但不能将书读死,要学会活学活用,将知识做到既可输入又可输出。《列子·汤问》中愚公移山故事,世人皆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是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得如此厉害,被世人所敬佩的当属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在七大闭幕词中引用了这个故事,但是他不是简单地照搬愚公移山的故事,而是将这个故事活学活用,使之发挥更大的效果。他将愚公移山与当时的革命情形相结合,把太行山、王屋山两座大山比作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作帝国主义,一座叫作封建主义,把故事中的上帝于比作"全中国的人民大众"。他用寓言故事中愚公那种坚持不懈挖山的精神拿来鼓励当时遭受苦难的中国人民一齐起来反抗日本侵略者和蒋介石反革命政府,告诉人民大众,只要发挥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就可以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人民就可以翻身做主人。这样一个简单的传统的人人皆知的故事,正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活学活用,给这篇闭幕词增添了光彩,不仅打动了在会代表的心,而且被后世之人所学习。 当今社会的人们,每天处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中,很少有人愿意捧本书静静地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给自己的生命注入精神的食粮,更别谈能将传统文化活学活用。因此,撰写闭幕词经常面临两种尴尬局面,要不胸无点墨,不知如何下笔。要不即使满腹经纶,却不知如何运用在闭幕词的写作中,最后只能生硬地将所学知识套用在闭幕词中,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写出一篇失败的闭幕词。为了改变这种尴尬局面,我们必须做到 "欲除俗陋,必多读古人文字,以沐浴,而膏润之。然读古人文字,以心如古文中,则得其精髓;若以古文填入人心中,而亟求吐之,则所谓道听途说者耳。"学会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来充实自己,并且在撰写闭幕词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做到活学活用,不可生搬硬造。 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南宋朱熹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闭幕词的写作也是如此,它从来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在写作前,亲身去进行实际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来撰写闭幕词,只有这样写出的闭幕词才是有血有肉的。 《愚公移山》中,毛泽东首先在分析美国政府的阴谋中写到:"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假如你们是为了打日本,要到解放区是可以去的,但要订一个条约。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美国政府的扶蔣反共政策,说明了美国反动派的猖狂。 但是一切中外反动派的阻止中国人民胜利的企图, 都是注定失败的。"接着在分析蒋介石的阴谋中写到:"两个大会有完全不同的目的: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一个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中国封建势力,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把中国引向光明。"他将国民政府和美帝国之间的阴谋以及中国未来的命运,分析得十分透彻,完全符合当时中国的现状。看问题深入本质,这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情。但是毛泽东同志却将问题分析得如此透彻,如此清晰,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了解。他经过了北伐战争、长征、抗日战争等,他走过了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革命战士、地主官僚,他对于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情况了如指掌,而且他时刻关注国际情况,对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认识十分独到。他的闭幕词每一句话都是有理有据的,不是凭空造出的。这得益于他相信实践调查出真知的道理,实践调查是闭幕词的源泉,也是它成功的秘诀。 现在许多闭幕词的写作,流行闭门造车,更甚于会议还没有召开,闭幕词却已写好,这不是十分荒唐的吗?这样的闭幕词又有多少实际的内容,值得人们学习与借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想写好一篇闭幕词,你必须对会议召开的背景、会议主题、会议目的进行调查与研究,进行深入了解,这样你在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基本情况,以及提出具体的要求时,才能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听众才能清楚地知道会议的目的与要求,才能让这次会议发挥真正的作用。 三、以听众为主,考虑听众的文化水平 毛泽东同志曾说:"写公文要看对象,做到有的放矢。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发表闭幕词,听众是最重要的,只有听众将你所讲的东西能够完全理解与明白了,闭幕词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读《愚公移山》,会发现它是十分通俗易懂的,没有深奥难懂的词语,没有难以理解的句子。这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坚持了以听众为主的原则,认识到这篇闭幕词的听众不只是当时在会的代表,还有最为重要的亿万人民群众,他们才是听众的主体部分。他们之中因为当时的社会现状,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不高,许多高深难懂的语言他們是无法理解的。为了能够让他们听懂自己的讲话,多选择使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一些口语化的词语,如"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我对他们讲了,美国政府要破坏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倘若你们偷偷摸摸到处乱跑,那是不许可的,赫尔利已经公开课宣言不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到我们解放区去乱跑呢? "这些通俗化的语言,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当时时任屯留中心县委书记高扬文后来回忆到:"在会议期间,最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是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最深奥的理论问题、 最复杂的思想问题和政策问题。 讲话中警句连篇,幽默而又十分恰当的比喻经常出现,不但使代表们加深了对报告和讲话的理解,而且越听情绪越高。" 习近平同志说:"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一些领导下乡,在闭幕仪式上,为了彰显自己渊博的知识,常使用一些高深的词语,不考虑听众的实际情况,让百姓听得是云里雾里,稀里糊涂,完全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撰写闭幕词时,可以借鉴毛泽东同志的以听众为主的原则,真正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写出符合听众文化水平的闭幕词。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4. [2]梁衡.毛泽东怎样写文章[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3]岳海翔.匠心独运 异彩纷呈——党的七大闭幕词《愚公移山》赏析[J].秘书工作,2002(11). [4]石爱民.闭幕词写作例谈[J].应用写作,2004(5). [5]刘勰著,黄叔琳注.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