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在纪念某位大人物时说:"他对于西方摆脱教会统治和学术枷锁的精神解放所作的贡献几乎比谁都要大。"这位伟大人物是()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艾迪提。近日,长沙中考文综卷第21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讨论。23日,长沙市教育考试院发布消息,表示因为命题不严谨,该题目无正确答案,所有学生该题都计满分。 稍有专业素养的学科教师都知道,该考题的正确答案应当是哥白尼,因为这是爱因斯坦在哥白尼逝世410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这样的学科专业常识,作为中考命题者的专业教师却浑然不知,不能不让人对其专业素养产生怀疑。 由此,我想到前年听课的所见所感。执教者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课上,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了一道文学常识连线题。且不说训练内容陈旧,更不必说训练方式滞后,其中一个细节就令人深思:学生做完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当订正到"李白"这一项时,教师却因找不到李白的作品而愣住了。幸有学生帮其解围:"老师,题中没有李白的作品。"该教师顿时大悟,说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我把它给忘了。"随手摘下小黑板,继续做其他的训练题。听课的我一时哑然。 无独有偶。多年前,某地一所小学也发生了一件类似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用"土"和"丈"两个偏旁组字。某生绞尽脑汁,左右、上下、内外组字,就是做不对。已到了晚上10点钟,身为高干的奶奶心疼孙子,帮着做,仍然做不对;查字典,也没有这个字。无奈之下,奶奶就给这位语文教师打电话,虚心请教到底是什么字。不曾想,该教师却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没有这个字,那就算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字,折腾了学生半个晚上!我们不禁要问:一些教师的专业素养哪里去了?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教师逐渐成为令人尊敬的群体。然而,在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中,有些教师却不懂得自尊自重,失去了人民教师应有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专业素养和人格尊严,导致教育科学精神的缺失和人文底蕴的严重不足。 美国科学史之父萨顿在《科学史与新人文主义》一书导言中说:"科学精神是一种老老实实的态度,实事求是是最起码的要求;科学精神是一种严格缜密的方法,每一个论断都要经过严密的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科学精神是一种批判的态度,要对自己和别人所作的研究无一例外地进行苛刻的审查,不承认任何万古不变的教条;科学精神是一种革命的勇气,随时准备否定那些似乎是天经地义地断言并接受那些好像是离经叛道的观点……"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更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座谈会上说:"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教师专业化的实质是无可替代性。无论是长沙中考命题问题,还是钱学森"世纪之问"——"中国的学校为什么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无不揭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命题:"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的教师,是误人子弟的犯罪。 因此,在全民尊师的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尤其是科学精神缺失问题,应当引起高度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