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构编制 简政放权 放管服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重在敬民,贵在简政。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持之以恒推进简政放权是机构编制部门的光荣使命。 坚持以民为先。敬民之心是简政之道的思想与情感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民为先,简政放权才能扎实有序地推进,人民群众才有改革获得感。一是史之所鉴。纵观中国历史,凡盛世往往都"居敬行简"。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期间,倡导"以农为本",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出现了史家所称颂的"文景之治"。唐太宗强调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休养生息,依法办事,成为封建治世典范,使唐朝走在了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二是党之所期。以民为先,是由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鲜明昭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思想源泉与奋斗坐标。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必须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民之所望。古人说:"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各级政府着力推进简政放权,成绩有目共睹,但"最先一公里难启程、中梗阻难畅通、最后一公里难落实"现象仍然存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认识不高、推动不力,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敬民之心。因此,用效果说话、让群众评判,应成为简政放权的新常态。 坚持以简为要。湖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改革重头戏,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既努力确保中央决策举措落地见效,又充分体现湖南特色。一是高位推动。湖南省委、省政府、省编委领导高度重视简政放权工作,强化指导,大力引领,为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书记徐守盛多次主持省委常委会议、省委深改组会议进行专题研究,作出重要指示。省长杜家毫坚持重大事项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推进。二是全面放权。国务院取消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第一时间衔接落实到位,依法大幅精简地方实施的行政审批等事项,全面取消和调整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第一批清理规范省级中介服务事项59项,在全省实施"三证合一",向长沙市和其他13个市州分别下放72项和47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向13个省直管县试点县(市)赋予406项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省本级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及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市县两级公布权责清单,行政权力精简率达60%以上。三是无缝对接。注重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主动适应"互联网+"要求,充分运用湖南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大力推进行政审批"一网通"。省本级探索在线审批监管、网上并联核准、联合审批;株洲市实施建设投资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长沙市启动园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攸县探索的"一费制"审批模式入选中央编办《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百例》。市县两级全面推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运行模式,为企业和群众开辟了审批服务"绿色通道"。 坚持以效为本。"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必须始终坚持为国分忧、为湘解难、为民服务,切实做到干到实处、见到实效。一是抓深化,提高含金量。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切实解决下放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等问题,全面落实省直管试点县(市)赋权要求,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动工程建设、注册登记、便民服务等领域的审批改革。进一步深化权责清单管理,推动"两单融合",实行"智能化""精细化"监管,确保用好用活清单,杜绝权力任性。二是抓深度,提高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法治公平意识,恪守便民高效原则,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坚持于法周延、于事简便,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配套,不断提高针对性、操作性、指导性。坚持内心敬畏人民,处处方便人民,事事服务人民,将简政放权的过程打造为让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坚持定期不定期联合相关部门或主流媒体,组织开展"回头看"和专项督查,多维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抓深入,提高影响力。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大力推动"开门改革、群众点菜",坚守"敬民"理念,回应社会关切,压缩寻租空间,实行阳光操作。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施综合执法,推广随机抽查,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