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首都城市功能新定位背景下的世赛引领一体化课程改革


  摘 要: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是北京市"十三五"规划及"四个中心"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中科技创新中心的内在要求,为更好地服务北京市现代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智能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业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需要培养适合首都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高技能人才。世界技能大赛是国际最高水平的职业竞技比赛,研究世界技能大赛中隐含的世界技能人才培养手段,无疑将有利于首都,乃至全国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最终实现整体水平提升。本文从笔者所在学院——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的实践出发,探讨在首都城市功能重新定位大背景下,如何通过世赛成果合理转化,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首都城市功能转型  高技能人才培养  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  一体化课程改革一、世赛引领课程改革原因分析1.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2014年以来北京城市功能重新进行战略定位,确定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启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与低碳化,这一系列变革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水平要求,因此首都职业教育必须要以新思维应对变化。
  优质的人力资源是城市职能实现的保障,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要满足首都新时代发展高精尖产业的需求,而能够与此相匹配的技能人才,不应只局限于懂技术、能操作,而应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现阶段各职业院校受课程体系、师资能力、实训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影响,已然难以适应新时代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日益提升的要求。2.世界技能大赛成果转化,服务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
  世界技能大赛(简称"世赛")是"技能界的奥林匹克",在大赛组织、筹备过程中有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参与项目设计、题目拟定、标准制定、竞赛评判、设备供应等,从而保障竞赛项目"来源于企业",与企业真实需求及应用衔接,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最高目标与标准。
  近年来,人社部以服务发展为宗旨,充分借鉴世赛先进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加大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改进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在此背景下世赛的引领、带动和聚焦效应逐步显现,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影响日益突出。又由于世赛各项标准代表了行业最新应用成果及领先水平,各项技术紧跟新技术发展与应用,因此将世赛成果进行转化,并融入日常教学体系,无疑可以助推培养符合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定位、高精尖产业结构布局和现代企业需求的新时代高技能人才。3.坚持高端引领、内涵发展,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院始终认真贯彻落实"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的技工院校办学方针,坚持"企业的需求就是学院目标"的办学思想,紧紧围绕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调整发展方式为主线,扎扎实实做内涵,踏踏实实办教育,并把参与世赛作为推动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宣传技能人才典型,交流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来抓。
  综上,从首都发展、人社部有关指导精神、学院发展方向及世界技能大赛深度内涵层面,将世赛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并落实到日常课程教学中,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是一条正确发展路径。二、世赛成果与一体化课程转化对应路径
  各級机关、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对于世赛成果有效转化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课程改革的载体也至关重要,那么是否可以以目前职业院校普遍实施的一体化课程教学为载体,实现世赛成果转化呢?学院经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发现,世界技能大赛运作体系与职业院校当下开展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流程具有较大契合度(图1),因此可以有效借助一体化课程载体,寻找嫁接点,将世赛成果转化至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中。此外,学院作为人社部第一批一体化课程改革试点校,至今已有十余年一体化课程改革研究、开发与实践经验。因此,以一体化课程为载体,结合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世赛成果进行转化,融入学院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的思路,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
  目前,学院智能产业技术系已经建立了世赛机电一体化、工业控制、移动机器人三个项目的集训基地,并组建了三支对应项目训练团队。智能系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取得了备选资格,并成功举办第44届机电一体化项目北京赛区选拔赛及第45届工业控制项目北京赛区选拔赛,从而积累了丰富经验与研究素材。世界技能大赛的技能理念、技能标准、评价体系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综合上述情况,学院经研究决定,在改革初期拟针对机电一体化项目、工业控制项目及移动机器人项目,以智能系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三个专业为试点,针对以下八大方面进行成果转化。一是世赛项目技术标准融入试点专业课程开发设计,二是世赛项目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融入试点专业课程标准,三是世赛项目训练题目或竞赛题目转化为相关课程学习任务,四是世赛教练团队建设经验应用到师资队伍建设,五是世赛基地建设为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借鉴,六是世赛集训资源转化为一体化教学学习资源,七是世赛选手培养方法为普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供思路,八是世赛CIS评分系统为日常教学过程性评价提供参考。
  三、现阶段试点专业世赛成果转化构想与应用实践1."四梯级"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世界技能大赛各项目中所蕴含的知识点、技能点及素养要求,要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企业及行业标准。然而,目前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往往综合职业能力不强,对于前沿、复杂的世赛题目无法轻松掌握。为了能够将世赛成果分梯度、分层级,循序渐进从"关键少数"转化至"普通多数",学院智能系经过项目专家访谈、系内教师与企业专家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最终确定了首都新形势下,符合试点专业学生特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在该模式下人才培养分为四个梯级进行,分别为基础养成期、技能强化期、技术提升期、综合拓展期。在不同培养阶段,针对培养对象不同特点,配备不同类型和专长的教师。
  (1)一梯级:基础养成期。该阶段培养对象为中级工新生,这部分学生刚刚开始从普通教育转向职业教育,知识、技能匮乏,对专业认知模糊,素养普遍较差。因此,针对此阶段学生情况,安排系内教学及德育能力较强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2)二梯级:技能强化期。该阶段培养对象为高级工新生,这部分学生经过中级工阶段两年基本理论、技能及素养培养,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理论、技能功底和素养水平,但是远远无法达到完成世赛题目的要求。针对此阶段学生情况,主要侧重技能强化训练,安排具有丰富企业经验或实操经验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3)三梯级:技术提升期。该阶段培养对象为高级工二年级(或技师一、二年级)学生,经过前三年的培养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技能、素养水平,具备一定的行业竞赛题目转化学习能力。针对此阶段学生情况,聘请对应项目专家作为指导团队,由世赛项目教练担任任课教师,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方法及能力。
  (4)四梯级:综合拓展期。该阶段培养对象为高级工三年级(或技师三年级)学生,经过前四(或五年)的培养,合格学生应能够具备独立分析解决故障、完成工作任务,并应用于真实企业环境中的能力。
  2."四梯级"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想
  充分考虑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及"三城一区"产业结构布局对于制造业的新要求,结合企业发展用人需求,依据前文所述人才培养模式构想,构建试点专业课程体系。
  (1)一梯级:基础养成期。培养特点为钳工、焊接、配电、控制4门课程宽基础教学,以知识、素养培养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辅助,融合世赛项目基础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帮助学生在此阶段打好专业基础,养成良好职业素养。
  (2)二梯级:技能强化期。作为承上启下的特殊阶段,该阶段分为两个子阶段,通过多任务技能实训完成。第一个子阶段SHI承接基础养成期,借鉴航空航天等行业竞赛项目任务,开发4门对应第一阶段4门基础课程的技能强化课程(任务);第二个子阶段SJO分析世赛项目任务,开发4门第三阶段技术提升期衔接课程,侧重技能拓展實训课程(任务)。此外,该阶段教学过程中定期邀请行业及企业专家进行指导、评价,学生期末成绩按专家第三方考评成绩录入。
  (3)三梯级:技术提升期。此阶段分析世赛题目,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技能点及素养点,将其转化为模块化实训任务,并邀请各专业世赛专家进行第三方指导、考评。此外,对于世赛项目中未完全包含的相关专业新技术,通过引入其他竞赛项目成果的方式进行转化。例如,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中不包含对于工业机器人使用、操作、维修保养的知识、技能、素养任务,而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化工厂中又被广泛使用,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全面的技术、技能,学院教师深入挖掘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题目,进行教学转化,力求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掌握所学专业新技术。
  (4)四梯级:综合拓展期。此阶段高级工在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将在校期间的所学、所获在企业进行实际应用转化;技师层级学生首先在校进行为期半年的高精尖技术学习,掌握现代化智能工厂生产线所涉及的综合性技术后,进入相关企业在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即由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校外导师共同督促、监控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成长情况。3."四梯级"技能人才培养学习任务开发初探
  四梯级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层次性的学习,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性。以试点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第三梯级学习任务开发为例,该专业对应的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试题源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题目取材考虑任务典型性、材料时效性、技术先进性及操作规范性。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教练及课程负责人将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试题进行分解,转化为三个学习任务:已知站机电装调、未知站机电装调、系统联调。三个学习任务在工作形式、工具材料准备、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要求方面与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完美对接,实现了世赛题目向日常学习任务的转化。表2所示为针对已知站机电装调学习任务知识点、技能点、素养点的分析节选。
  四、小结
  充分研究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探索成果转化途径,制定合理转化工作流程,开展试点专业建设,进行试点运行分析,并最终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切实提升高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是学院世赛引领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开展路径和目标。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是一项系统化、规模宏大的工程。在首都发展新形势下,服务首都高精尖,培养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是当下首都职业教育者的任务与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学院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世赛参赛项目的深入研究,将专业人才培养与相应项目标准深度融合,培养出符合首都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世界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专业群,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擎,推动专业体系建设,拉动专业课程改革,最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并将提炼转化与应用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路径,供同行借鉴,共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深化,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高技能人才。参考文献:
  [1]李玉静.经济"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
  [2]技能是这样炼成的——以广州工贸技师学院选拔、集训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培养实践为例[J].中国培训,2014(8).
  [3]陈海娜.世界技能大赛选手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5(1).
  [4]刘东菊.世界技能大赛对中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
  [5]袁名伟,张玉洲.世界技能大赛项目设置与成绩特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
网站目录投稿:痴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