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有很多文章都在试图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职业咨询中,我发现情况要复杂的多。 我会经常在咨询中遇到一种人,他们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但往往三分钟热度,每种兴趣都无法持续下去,这种情况,要如何确定兴趣呢? 我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总是对自己得不到或者不具备的东西感兴趣,这种情况,该如何判断兴趣呢? 还有一类人,从小到大都是沿着乖孩子、好学生的路线成长起来的,他们除了服从和听话,完全不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是什么,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引导兴趣呢? 随着咨询实践的积累,我渐渐对兴趣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本文将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兴趣是不是职业选择的第一决策因素? 2、如何辨识"伪兴趣"? 3、除了兴趣,还有什么方法进行职业定位? 一、兴趣是不是职业选择的第一决策因素? 美国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不理性的力量》的作者丹·艾瑞利曾经和他的同事组织过一个有名的"乐高实验"。 这个实验的参与者都声称自己是"乐高迷",他们被人为分成了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 A组和B组的规则几乎一样,那就是每完成一个机器人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唯一不同的是,A组完成的机器人都会被妥善保存,而B组参与者组装机器人时,实验人员会宣称积木不够用,当着他们的面把做好的机器人拆散。 实验的结果是,A组不论在结果还是积极性方面明显高于B组,并表示下次还想玩;B组中的大多数人都表示,下次再也不想参加这样的活动了。 1、一味强调兴趣,容易忽视"成就动机" 兴趣之所以让你爱不释手,是因为你对兴趣的要求并没有那么多,通常说来,如果一个兴趣能给你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兴趣。 可一旦放到职业中考量,兴趣就会突然变得"不可爱"了。 这缘于我们对职业有着太多的期许和要求——你希望一份职业能给你带来不错的收入、体面的职位、舒适的工作环境,这些属于外在动力;而一份职业能否给你带来成就感,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动力。 回到"乐高实验"我们不难发现,A组的人能够看到自己完整的作品,这让他们身心愉悦,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报酬,在内外双重动力的驱动下,每个人都动力满满,表现优良。 B组的人则不同,他们费心搭好的积木经常被拆掉,这让他们体会不到一丝半点的成就感,这种破坏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成就感,所以即便物质报酬和A组一样,B组的人也失去了继续下去的意愿。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便在兴趣明确的前提下,如果一份工作无法给你带来足够的成就感,你根本就没有意愿继续前进。 2、从兴趣出发的职业定位具有严格的前提与条件 从兴趣出发进行职业定位是存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与前提的:首先你要有一个明确的兴趣,其次这份兴趣变成职业能给到你满满的成就感,最后它还能引领你过上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理想职业不是没有,只是从概率上说,这种定位方法只适合于少数目标明确之人,而对于大多数迷茫的人来说,这种定位方法几乎是无效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悲凉的事实就是,我们长期所处的成长环境与教育方法对我们的兴趣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很多人没有固定兴趣,甚至于根本就没有兴趣。 综上所述,在职业选择中,兴趣无法成为职业选择中的第一决定因素。 二、如何辨识"伪兴趣"? 想要辨识兴趣真伪,不妨顺着以下思路深入,即可探知真伪—— 1、围绕这个兴趣,你做过哪些走访与调查? 2、为了这个兴趣,你做过哪些尝试?你可曾在业余时间有过这方面的实习或兼职经历?那种体会是怎样的?你觉得自己有继续做下去的意向吗? 3、如果在兴趣领域深耕细作,你打算给自己几年的时间尝试?你认为最坏的结果是怎样的?你能够承受这样的结果吗?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没有一点头绪,你需要细细考量这个"兴趣"本身,想要把它变成"真兴趣",这三步你必须亲自经历,如果经历了这三步你依然不想放弃,这才是你的"真兴趣"。 三、除了兴趣,还有什么方法进行职业定位? 对很多兴趣不明或没有兴趣的人来说,我们不妨抛开兴趣换个思路进行职业定位: 以优势为核心,主动转变意识、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再去匹配适合的行业、企业和地域,如此一来,将会解决很多人的职业选择困境。 【以优势为核心的职业定位模型如下】 1、如何发现并强化自己的优势? 根据《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的观点,优势是"做一件事的持续的、近乎完美的表现",优势是"才干+知识+技能+岗位+常用"。 1)、发现优势 这一层面最重要的是学会识别自己的"主导才干",这里有三个线索: 渴望层面:不仅是感兴趣,甚至特别着迷; 学得快:比起其他人,你学得快; 满足:不需要理由,做和做完后感觉良好。 2)、积极实践,形成正向反馈 一个人从发现优势到确认强化,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 发现优势:从小到大,你有没有是你学得快的、同时做了感觉特别好的? 确认优势:收集外界反馈,在他们眼里,你是不是具备这些优势? 强化优势:先提升技能,再搭建系统理论与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 3)、能持续下去的兴趣最终归宿是优势 我曾经遇到一个超级有趣的咨询者,当时她是一家大公司里最普通不过的档案保管员。 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准确说出公司上下1000号人的名字,她说自己似乎具备一个本能,那就是一见到陌生人就兴奋,并且能迅速获得对方好感。 对她而言,认识陌生人会引起她的神经亢奋,从而驱使她认识更多人,而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面对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她自己都总结出了一套心得体会。 咨询之后她果断转行保险,如今成为保险公司的销售冠军。 这种兴趣就超级厉害,它最终带领着咨询者形成了自己的核心优势,能够帮助咨询者在下一份契合的工作中做到了领先的位置。 【优势形成六步法】 2、改变意识,形成自我激励机制 很多出路并不是想象出来的,而是在做这份职业的过程中浮现的,就看你是否具备"主场思维"。 什么是主场思维? 在每一份工作中,你应该用主人翁的思维进行思考,公司只是给了提供了一个平台,但你所做的每一份工作、所学到的每一项技能,都是为了让明天的自己更加强大。 抱着这样的心态,你应该给自己制定一个成长目标,包括长期、中期与短期,包括你在开始一份工作之前,就要想清楚,自己想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什么?如果是能力提升,有没有外化的显现?比如在收入和职位上,匹配目标能力的岗位是什么?待遇大概多少? 顺着这种思路,在每达成一个小目标之后,就可以自己给自己进行奖励,比如奖励自己一件礼物或者出去旅游,等等。 3、为自己的优势寻找匹配的行业、企业及地域 1)、首先寻找行业 行业的选择和一个人的价值观密切相关。 比如一个真正的利他主义者很少选择烟酒行业,因为在他们看来,烟酒行业再赚钱,终归是害人的,这违背了他们的"利他主义"价值观,所以他们不去选择;而在一个追逐经济报酬的人看来,烟酒行业的利润高,后者则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入烟酒行业。 2)、其次匹配企业 企业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职业期待和诉求。 比如你是倾向于过风生水起的一生,哪怕历经苦难也在所不惜?还是倾向于安稳的一生,情愿放弃高薪的诱惑?或者你渴望简单的生活,哪怕爬不上去也没关系? 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你是选择考公务员还是直接去企业,是去国企外企还是私企,想必就有了一个大概的答案。 3)、最后是地域的选择 在匹配了行业和企业之后,再去选择合适的地域。 其实,职业规划这件事,越早开始越好,因为一旦过了一定的年龄,职业规划所能提供的价值就十分有限了。 四、本文观点与实用工具 正如优秀的公司离不开管理和经营一样,优秀的人生也需要规划和部署,并付诸扎实的努力和行动,方能达成预期的成功。 如果只是碰运气,指望遇见好公司、好上司、好职位,这样的运气在现实中可遇不可求,并且概率极低。 优秀的职业生涯,一定离不开精心的设计;而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则是这场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职场作家,新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已在当当网预售。自媒体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