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中医,首先就得有中医思维。中医和西医可能最大的区别在于所谓的"统计学意义"。中医历来讲究辨证施治、三因制宜,什么意思呢?就是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每一个人出现疾病后,采用的治疗方法都可能不一样。 当你说不同的人出现同样的疾病,而使用不同的理法方药的话,在西医里大多是不可能的,比如你是因缺乏胰岛素引起的糖尿病,西医的对症治疗主要是补充胰岛素,但中医就不会这么治,中医得根据你的症状,看你到底符合"消渴"中的"上消""中消"还是"下消",另外还要根据你的体质、年龄、长期居住地、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之后,才会给你一个详细的诊疗方案。 因为西医主要讲究的是统计学思维,而中医讲究的是数学思维、哲学思维和兵法思维的融合,中医强调,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因式分解,解题方法往往不止一种,这就是"白猫黑猫"的科学内涵,你别管我用什么解题思路,只要逻辑正确,最后答对就行。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讲到的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却大呼不科学,为啥?因为诸葛亮每次使用擒获孟获的方法都不一样,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不扯淡吗?治病如两军对垒,敌人会等你来进行统计学分析?会等你分析出来,你的城早被攻下来了。 早在中国的几千年来,数学一直是领先世界的,比如在夏朝就在运用"勾三股四弦五"的定律,这是四千多年前的事情,比古代巴比伦早近千年。在五千多年前,伏羲就创造性的用数学的方式创立了八卦,三千多年的周文王运用八卦改成64卦、384爻,其实这就是数学的二进制,而现代使用的计算机和依赖计算机的设备里都运用了二进制,然而从伏羲画八卦开始,中国数学就在用二进制,这个领先世界几千年。 说到勾股定理和二进制,这与中医有啥关系?勾股定理的核心要义则是逻辑与规矩,而中医很多理论都是讲究逻辑和规矩的,比如《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人体的正气足够强大,那么病邪就不容易侵袭人体。但中医并没有绝对化,所以《黄帝内经》又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是邪气超过人体正气所能承受的度,那就会使人正气虚,从而引发疾病。这从逻辑和规矩上,是十分贴切的。 二进制数据是由0和1两个数码组成的字符串,西医也用到了二进制,比如检查结果分为阴性和阳性,阴性表示没问题,阳性表示有问题。而中医的阴阳学说其实也用到了二进制,阴虚、阳虚、阳胜、阴胜等等。有些人时常拿中医的阴阳学说来评论中医不科学。怎么滴?西医的阴性反应、阳性反应就是科学,中医的阴虚、阳虚就不科学了? 中医的阴阳学说又与哲学的辩证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哲学讲究辨证法,认为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是对立与统一的,中医也是这么认为的。之所以中医在治病时,会"千个师傅千个法",原因就在于人体是活的,是运动的,是对立与统一的,所以必须千人千面。这就好比人工智能是千人千面,传统技术是千篇一律,是人工智能先进还是传统技术先进?中医用的千人千面,有人说不科学,西医用的千篇一律,多数人都说它是科学。这就让人疑惑了,先进的东西不科学吗?所以,国医大师邓铁涛曾这样感慨,中医不是太落后,而是太领先了。 中医在治病的过程中,就像军事家打战一样,军事家作战是需要懂得兵法的,需要排兵布阵,需要运筹帷幄,所以中医在遣方用药的过程中也是讲究"用药如用兵"的,一个好的方剂,都讲究"君臣佐使"的配伍秘诀,都讲究根据兼证以及疾病的变化加减化裁,这在兵法中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中医的思维里也体现了这一点,因为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是因人而异的,民间所谓"只有印版印的书,哪有印版印的病"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中医在治病过程中也是懂得"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变化规则的。 所以有人说,一个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这不是吹嘘,这是实事求是。因为一个好中医,他是懂得将数学思维、哲学思维和兵法思维融会贯通的,中医的思维方式归根结底,无非一理字,正如宋代理学家程颐在《程氏易传》中所说:"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所以,要学好中医,必先学习中医思维,学习中医思维,就不要用错误的打开方式,要不然,终将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刻鹄不成尚类鹜"。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