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快拉住那只乱扔瓶子的手


  教育必须先理解和接纳文明的细节,并将其传递给富有勇气的下一代,才能使得公共空间的生活充满微笑与爱意。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正好描述当代中国的某种状态。我们正处在"仓廪实"、"衣食足"的好时代,我们的国家正在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实力追逐中国梦,但古人话中的一个"而"字表达了"仓廪实"和"知礼节"之间的距离。
  无需赘述太多,现实也是如此。我们的民族向来注重面子,却常常在国外的公众场合"丢脸"。有句玩笑话,说"有时候,某些国人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仓廪实"和"衣食足"之后,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离文明社会还有比较远的距离。在许多中国人那里,公共空间依然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也就谈不上公共空间里的"生存法则"。
  "我插一句啊,也要教育我们的公民到海外旅游讲文明。矿泉水瓶子不要乱扔,不要去破坏人家的珊瑚礁。少吃方便面,多吃当地海鲜。"当地时间9月15日晚,正在马尔代夫进行首次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中国驻马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华侨华人代表,当中国驻马尔代夫大使王福康说到中马旅游合作时,习近平一番幽默的插话,引得全场响起一片笑声和掌声。
  笑声和掌声中有反思。的确,在我们的素养中,对身处公共空间所要遵守的秩序缺乏必要的敬畏之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的道德水准有问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人向来不乏修身养性的私德和改善社会的公心。但在这两极之间,还有一个公共空间,我们似乎对此关注不够。梁启超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这话说了100多年了,但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很多时候境况并不理想。在饿着肚子的时候,还顾不上考虑礼节问题。但现在不同了,我们得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公共空间里的伦理与秩序是现代中国人需要反思的一道坎。从地铁吃东西到父母放任孩子随地大小便,不同地域的人之所以存在不同认识,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偏离了对话的基础。换言之,这些行为已经远远超越了简单的道德好坏问题,而上升为文明程度的冲突问题。
  文明是文化的升华,而且向来都是开放的、包容的、对话性的。在世界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一些关乎文明的规则与秩序已经抛弃了地缘印迹,而是贴上了明显的全球属性、人文内涵和道义诉求。当前,文明更多地指向一个全球性的公德问题。拥抱一个时代集体共享的公德体系,这不只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问题,更是我们在融入世界过程中自我否定和升华的问题。缺了这一道磨炼,我们必然会和世界产生不和谐的摩擦。
  公德是公共空间的秩序内涵,国内国外都一样。在公共场合,乱扔瓶子也好,破坏珊瑚礁也好,只会让人遗憾地感慨国人在精神上还是没有跨出国门。要知道,公德本质上是指一个人对超出个人界限、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关怀,简单说就是对他人利益的关怀。
  国人在这一素质上的缺憾,很大程度上来自教育的缺憾。今天的教育,谈得更多的是教育效率,而人文与道义却被各种现实的评价指标推向远处。这些年,尽管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带来许多明显的"失衡"问题,比如对知识的关注多于对思想的关注,对分数的关注多于对情怀的关注,对教育效率的关注多于对个人成长的关注。
  我们习惯把所有的资源配置都倾向人才培养的效率与速度,而不是回到"让世界变美好"的教育价值问题上来。要知道,一个美好的世界首先体现为公共空间的美好与健康,这又离不开公共空间的对话性和不设防性,而一切交流的文化密码就是公德基础上的对他人利益的关怀。
网站目录投稿: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