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从零开始学中医第讲气血辨证


  中医之气血辩证 From 指阅乾坤 00:00 09:19
  气的部分
  一般发病因素分为两种:外感和内伤,两者都能导致气病,气病分为气虚和气实两部分。
  气虚临床症状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心悸(气虚也能导致心悸)、怔忡、头晕耳鸣、倦怠乏力、吃饭不香、小便清或频。脉一般是虚弱或虚大脉,在临床最常见的有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这些都是气虚的范畴。
  气实的症状有痰火、食热,食滯、肝气郁结等因素导致的胸脘痞满、痰多、咳喘、气粗、腹胀、大便秘结等这些症候。所以阳明热盛和阴寒内盛,还有气滯,也都能导致大便秘结,所以我们后世的教科书上把便秘分为气秘、虚秘、和热秘。
  治疗就比较简单了,虚就补。气实又分为气逆,气滞,就采取理气、行气、降气的方法来治疗。一般补就是补脾,肺,肾之气。心气虚在临床上应该有。
  一般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脾胃虚弱能导致人体元气不足。《脾胃论》上有这样的讲法:"脾胃之气既伤,元气亦不能充,则诸病之所由生。"大家想象这个道理就明白了。脾胃不好,你吃饭就不香,吃饭不香,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肯定就不行,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那身体肯定是逐步亏下来了。一般脾虚以后能导致人体升降功能的失调,所以后世讲脾主升,胃主降。后世讲升清阳降浊气。升清阳就是升脾气,降浊气就是降胃气。
  (学时方理论有这种讲法,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又司气化。若肾气不足,则能导致一系列水液气化失常,出现水肿、气喘等一系列病变。一般我们讲气实之证,临床上有肝气郁结,气滞、气逆、肝气犯胃,肝气不舒导致老是打嗝、吞酸、呕吐,这就是肝气犯胃。六经辨证已很少讲了。)
  具体治法,气滞、气郁采取理气、行气的方法,气逆采取降气的方法,例如苏子降气汤,上面有咳喘,下面有肾气不足。方歌(苏子降气橘半归 前胡桂朴草姜依 下虚上盛痰嗽喘 亦有加参贵合机)
  血的部分
  血分为血虚、血瘀、出血,血虚是一个虚证,血瘀有气滞血瘀,跌打损伤引起的血瘀,瘀血在一个地方是一个实证了,但是大面积瘀血有可能导致是虚证,有虚而致瘀,这都是相互关联的。还有出血,出血在外科和妇科最常见到,内科也可见到包括胃出血吐血,肺系疾病咯血都可以见到。一般引起血虚最常见的原因,失血过多和生化之源不足,假如脾气虚弱导致食少纳呆,它能造成人体的生化之源不足,也能导致血虚。还有我们刚才讲的吐血、产后失血都能导致血虚。
  血虚到临床上具体有哪些症状?面色苍白,嘴唇,手指,指甲比较淡,头晕目眩,身重心悸,手足发麻,脉细,失眠多梦,女子月经量少等等。人体血虚也能导致疲倦乏力,不只气虚能导致疲乏。
  淤血在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多表现为疼痛。一般疼痛的性质为刺痛,而且痛固定之处,痛处不移。淤血引起疼痛的特点和得寒温不解,不是说用热水捂捂能缓解的。假如内部的出血还可见到胸脘痞闷,胀满,自觉有烦热。血淤可导致发热。一般的面色比较晦暗,眼睑是乌黑的,皮肤有紫斑,甚者有肌肤甲错,我们临床上看到舌上有紫斑,或者是舌下有静脉怒张都是淤血的症状。
  出血有吐血,咯血,尿血,衄血(鼻子出血,皮下有出血点),治疗血虚以补气补血为主,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妇科多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淤血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膈下逐瘀汤都可加减应用。时方还有失笑散,经方里有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等都是治疗血淤的方子。出血早期的还是要辩证,"虚""实""热",辩证清楚之后,根据辩证的结果给出一个相应的458方剂。
  讲师:桂双喜
  语音转文字:徐广信,张健,冯海萍,李莹莹,风中摇曳
  校对:张露文
网站目录投稿: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