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多做事前准备减少应激反应


  公司有部门经理D找我,说下属有位寻访员M和客户小HR助理N居然吵起来了,让D很头疼。
  我们春节休假长,周一是我们公司春节后第一天开工。客户已经工作了几天,N估计压力很大,等我们开工就急着要人,而且公事公办,对于春节期间停工没考虑那么多,只是说已经把职位给到你们两周了,还没有合适的人推荐,居然比客户开工还晚... ...M复工第一天,事情琐碎,本来就满头包,觉得N拿着鸡毛当令箭,还对我们内部放假指手划脚,大怒下说出"我不给你们做了","我们从此不合作了"之类完全不应该向客户表达的话。虽然后来被双方领导知道后都进行了调解。这件事本来不大,但是对M,N之间以后合作伤害很大,D说很多小朋友说话做事不过脑,经常要救火。
  朋友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副总裁则和我说,春节后工作如山如海,大家工作量急增,但是团队有些人应对挑战能力很差,总是退缩,这个没干过,那个不会,将难挂在口头,顾虑重重,有些人还影响士气,真恨不得把人全部换一遍。
  我们遇到问题会条件反射做出反应,当挑战出现我们会愤怒,当困难出现时我们会逃避来应对,做领导常常觉得自己要救火... ...这些都算是正常的应激反应,这是我们的本能。实际上,人的不断成长,职场中修炼的过程就是我们能反本能的过程。
  职场上的成长很多时候都意味着减少应激反应,多以终为始去思考。
  01、改变事情反应的流程
  我们以前多次讲过埃利斯的情绪诱因ABC公式,A代表我们日常遇到的人或事,B是我们对具体发生的人或事的思考或判断,C是在A的情况下我们的感觉和行为,正常情况下,出现一件事,我们就会根据判断,给出反应。
  比如M,N的直接反应,E公司员工的反应,都是按ABC下的正常反应,带来的结果就是事情往往不如我们美好的预期。
  于是在正常情况下,我们都会顺着简单而直接的"事件-反应-结果"连锁行为来反应,就像这样:事件——反应——结果。
  遇有状况发生,你不假思索地反应,造成的结果不但于事无补甚至造成伤害。不由自主或未经思考的反应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改变一下,事情发生反应的流程到:事件——结果——反应。
  更好的选择是:每当发生事情时,事情来了,先不要条件反射地去做,用过去的经验应对,而是先想想,我想要什么结果,什么时候要什么样的结果,我可以用哪些资源工具,思考未来越多,做事越从容。
  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学会停止针对过去做反应,而是针对未来反应,你的效率就会提高了。
  这套方法也可以直接应用在时间管理和个人效率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在整天的工作中提醒自己,可以让你全神贯注真正要紧的事情。这是避开忙成一团的好方法,有些事花了你一整天力气,却完全无助于往正确方向推进。
  02、从未来的角度,思考现在做什么
  制订目标,养成从目标倒推的行为习惯是通常的做法。
  订计划时,一定要有用反向行事历的方法。也就是无论是企业运营还是个人目标,进行规划时,为了让目标变得具体可行,就要把目标进行分解,确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然后再决定每一段时期要达成的目标,这就是反向行事历的概念。也就是说,为了达成远程的目标,往回推算短期,中期,长期应该做什么,加推到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月,甚至当下该做什么,作为达成目标的查核点。
  大前研一在《即战力》书中,运用逆推法从退休那年开始倒算回来,订定新的人生计划时间表,并着手进行准备。只要人生目标很明确,自然就会明白现在应该如何准备。我在前几天的文中也介绍了"人生生命年表"过程和概念,将人生的终局想好,什么年龄想要达到结果,就要提前做准备,真正具有时间视野的人,就要从未来的角度,思考现在该做什么、不做什么。
  很多今日有酒今朝醉,不知道今天干什么的人往往是目标不清晰或者没有反向行事历的概念。
  03、被动反应到主动准备
  A.先准备资源,再进行应对
  很多时候事情来得急,我们往往是事情来了就去做,其实如果先梳理一下流程,将做事情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准备足再做,会顺畅很多。
  以我们猎头工作为例,很多有经验的猎头在接到客户需求时,从来不急于立刻开始操作,而是先把客户需求厘清,再将过往类似的成功职位翻出做参考,制订搜索方案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再开始正式操作,这样先准备好资源,再进行应对,效果往往比急吼吼立刻动手,想到哪个候选人就去打电话好很多。
  我有位朋友,每年必定先收集他这个行业的主要比赛和展会,在还没有发生时,就做好资料的准备,当评比开始,总能取得很好的结果。
  B.主动让事情发生
  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有些工作既然早晚要做,不如先做积累。
  以我写作为例,我喜欢平时先积累一些短暂的灵感和素材,而不是到了写的时候再等灵感发生。
  无论是日常学一些现在用不上的技能和知识,提升自己知识的广度,还是积累人脉,不要等到要用时才求人,都是主动让事情发生。
  在职场不是丛林,很多时候"战或逃"这样需要及时做出反应的应激行为并不能解决问题,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反本能,由终而始地去思考解决问题。
网站目录投稿: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