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指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部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在交往中产生的,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能教育孩子。"因而,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良好的情感,教师在同学生的交往时首先相互尊重,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渴望与班主任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希望得到理解:其次,要信任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实际教学环境中,有些学生的智商虽然比不上优等生,然而,当你用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时,会猛然发现,他们仍在不断努力。 记得我曾教过的一位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她有着较强的集体观念,且十分热爱劳动,让她担任班级卫生管理员后,每天早上来到班级就督促值日生打扫清洁区,并主动成立了一个护绿小队,自觉维护校园内的绿化,受到学校少先队大队的表扬。在家中,她成了家长的好帮手,除了做家务外,还帮妈妈送货到饭店。对于这些,我都及时给予鼓励,对她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予以重视。从这个事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去爱护学生,班主任的爱是学生们心中的甘露,是学生们成长的巨大动力,同时,班主任在评价学生时应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让他们品尝从未有过的满足与自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情感具有动力功能,因为有情感,人会自觉地投入,获得很大的动力。同时,情感的发展与学生将来发展成才的目标导向、学习的动力和学习成绩都是成正比的。英国教育家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一文中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基于这一点,不论是传授学科知识,还是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作为班主任,都应善于抓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教育的感染力,让他们的心灵撒满阳光,从而收到培养学生做人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