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2019年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公示名单涉及11所高校,其中,4所高校由"学院"更名为"大学",4所高校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 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国的高校群体间突然兴起了一阵"改名热",似乎不取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新校名,实在不足以衬托出本校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理性而言,高校"改旗易帜",有自己的考虑,也许有现实必要性和与时俱进的理念考量"。但对高校而言,更名仍需慎重。 在公众的观念中,学院和大学规模差异明显:学院偏重于专门性学科,是"小龙虾";大学则给人学科门类丰富的感觉,属于"满汉全席"……"学院"摇身一变为"大学",在提高自己知名度的同时,更能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能在招生中占得先机。 高校的名称就是它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最重要的标志,是学校长久以来积淀的文化形象符号,承载着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情怀。校名在传递大学精神的同时,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学校的价值认同。如果一个学校热衷于在名号上做文章,看似冠冕堂皇,实则会在无形中割裂大学长久形成的文化记忆。因改了名号而丢失了自身传统,遗失了自己特色的学校不在少数。 "豆腐渣"即便是挂上"金刚钻"的招牌,其本质还是豆腐渣,懒散依旧是它的特色。驰名海内外的高校之所以受人青睐,质量是"内核",名称只是一种外在的呈现。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一所高校能否得到社会认同早已不是一件想当然的事情,而是要看具体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学校的专业特色、就业前景、区域位置等多重因素……校名起的再"花团锦簇",没有扎实的办学质量、学术氛围,依然是徒有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