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时间有多值钱?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是这样回答的: 将你现在的收入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折算成时薪,就是你每小时的价值。 按照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企业家、高管的时间是最值钱的,因为他们每一分钟都在创造成千上万元的利润。相比之下,普通职场人士的时间就不怎么值钱——假设年薪12万,每小时也就值56块钱而已。而大学生的时间更不值钱,因为他们完全没有收入。 这很符合我们的直觉,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想跟你分享几个故事。 之前有个团队伙伴打算离职,寻找更好的机会。我和他聊,问及他以后的打算,他说,准备转型去做产品。 我问:你现在的经验都是运营和市场,转产品的话,经验恐怕是个问题。 他说:是啊,没办法,我打算从产品助理做起,先积累一些经验,再看看有没有机会转吧。 说实话,我有点为他可惜。他在我的团队里做市场,经验非常纯熟,也做出了不少成绩,但在产品那一块,完全是零。拿着这样的简历去应聘产品经理,几乎是不可能的。导致他现在只能跟应届生一起,竞争产品助理的职位。 如果——他在日常工作的时候,能挤出一点时间,争取一些机会,参与产品的开发讨论,学一下软件,画一下原型图,做出几个雏形,或者写几篇文章,也许,简历上就会丰富许多。不像现在,他还需要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将这部分补上来,再等到合适的机会出现。 不提这一两年收入的锐减,光是在这人生的高速发展阶段缓上这么一缓,就很令人难受。 再讲一个。 经常有读者来信问我,说,我是今年的应届生,怎么才能进顶尖广告公司?他们是不是都不要应届生? 遇到这种问题,我只能告诉他:是的。零经验的应届生基本不可能进广告公司。他们要么从实习生培养起来转正,要么直接招有数年经验的人才。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实习的机会,那只能曲线救国,先去其他地方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积累一些能出街的作品,再跳过来。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有很多选择,但是你会发现,绝大部分选择,都需要点满「前置条件」才会出现。你真正能选的,其实非常少。 这个时候,你或许会后悔,会质问自己:为什么没有事先做好规划,白白浪费了大学和工作头几年的时间? 这其实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问题。 当我们收入不高时,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反正我的时间也不值钱,挥霍一下也没什么大不了吧?」 但实际上,时间的价值不应该以「现时」来衡量——因为现时永远只能衡量「过去」——而应该以「未来的期望」来衡量。 也就是说,如果这部分时间用在投资上面,能点亮什么样的「前置条件」,解锁什么样的路径?这个路径能为你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和回报?你所付出的这部分时间,占其中的百分之几? 举个抽象的例子:如果满足3个条件,能得到一份年薪15万的工作(反之是10万),而其中某个条件需要三个月的业余时间(比如学会一个新软件)。那么,你这三个月业余时间的价值,就应该是(15-10)/(3*3)=0.56万元。 这只是个最粗浅的例子。如果考虑到发展和成长空间,或者按2年、3年计算,这个结果还会更高。 简单来说,对于我们的时间,重要的不是「当下的回报」,而是它的成长性和可能性。 我在《如何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不再平庸?》中,讲到过这个概念:规划。 如果你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你知道你想从事什么行业,做到什么样的高度,实现什么样的成绩,那么,只要你往前倒推,你是永远不会觉得「时间很多」的——你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 因为你会清楚地知道,你当下需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能点亮下一步的前置条件。 我见过直到大学毕业还没有实习过,面对心仪的公司却走投无路的;也见过从大一就开始规划实习,到了大四简历的丰富程度令我汗颜的。当然,后者毕业之后的收入,比前者高得多。 更不用说,后者也许已经早早设立了目标,每一步都走在规划之中的道路上,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近;而前者,或许连自己真的想做什么都没有想明白,只能得过且过,花费不菲的时间去进入这一行,觉得做不下去了,又花大量时间去进入下一行,直至年化渐老,平平凡凡。 这些,就是时间的价值。 有句话叫: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其实,所有付出的艰辛和坚持,也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