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矿山为我国资源、能源的供应提供了保证。但由于矿山行业涉及产业广,地域分布广,以及地质条件复杂和地质灾害严重等因素,使得矿山的生产安全得不到保证,从而导致矿山事故频频发生。为了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文将针对矿山危险性辨识和危险源控制,以及矿山安全培训体系作出分析。 关键词:矿山;危险性控制;安全培训体系 我国的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也偏低,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我国的煤矿事故多发。为了不使煤矿事故呈上升趋势发展,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和较完善的煤矿安全监管体系。但是由于行业特点,为了减少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我们应该对矿山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以便得到相应的控制。更要构建完善的安全培训体系,为矿山的生产安全做出保证[1]。 一、矿山危险源辨识 我们把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因素都称为危险源,它和安全事故是密切相关的。危险源、诱发因素加上组织因素就能形成工业事故。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是不可或缺的,但是能量是不可控的,它也可能形成危险源,从而导致事故发生。危险物质或危险结构的本身或者其结构自身性质的突变,都能引起事故。因此,根据矿山危险源产生的原因,将矿山危险源划分为两类[2]。 (一)矿山第一类危险源的辨识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它主要指的是化学性危险源、机械性危险源、电气性危险源等,化学性危险源主要包括爆炸性物质以及有害气体等,例如,瓦斯、煤尘矿尘、一氧化碳等,它会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的发生。机械性危险源主要指的是机械设备以及作业场所等因素,导致翻车、水灾、挤压等事故的发生。电气性危险源就是电气设备和作业场所等因素,导致电击、意外停电事故的发生。 (二)矿山第二类危险源的辨识 第二类危险源相对于第一类危险源辨识更加困难。它随机性强,变化快,主要从人为失误角度分析。人为失误再加上物的故障和环境因素就形成了矿山第二类危险源。人为失误角度是指操作错误或使用不安全工具等因素,物的故障指的是设备设施造成局部停止作业等因素,环境因素指的是井下环境和承担职务的人物环境因素。 二、矿山危险源控制 (一)顶板灾害控制 顶板灾害属于第一类危险源中的地质性危险源。矿山开采破坏了岩体和顶板的力学平衡,当岩体和顶板处于失衡状态时,就会发生因岩石掉落而引发的伤亡事故。顶板灾害控制就是,先要观测矿山的压力分布状态并采取防治措施;接下来就要依据顶板的不同性质和上覆岩层压力的分布规律,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最后为了将事故损失最小化,要及时启动应急救援措施。 (二)矿井水灾害控制 矿井水灾害可能是由于天然水体、人工水体和降水导致的。可根据以下措施对水害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一方面,做好预防预测,包括地表防治水、含水隔水层的改造、注浆堵水和避开含水层等之类的预防预测。第二方面,做好防治措施,例如,疏干降压、防排水系统等。第三方面,做好应急响应,比如,通告与通信联络及时和现场恢复工作等[3]。 (三)煤矿瓦斯危险性控制 瓦斯爆炸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它有客观实在、潜在和复杂多变等特点。必须具备三点才能引起瓦斯爆炸,一是足够浓度的瓦斯,二是引火源,三是足量的氧气。因此,可从这三方面着手对煤矿瓦斯危险进行控制。除了要禁止矿山工人吸烟,还要对矿山的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监测。另外,还要进行一些科学的教育和培训,以减免事故的发生。 三、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目标和原则 矿山安全培训经过了六个阶段的发展,才形成了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第一阶段是1949年到1965年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是1966年到1976年的艰难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1977年到1987年的框架形成阶段;第四阶段是1988年到1992年的正规化建设阶段;第五阶段是1993年到1999年的标准化建设阶段;第六阶段是2000年到现今的内涵发展阶段。这些阶段的发展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安全的矿山培训体系,为矿山的可持续安全发展提供保障。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矿山安全培训网络,为服务安全生产建立长效的机制。矿山安全培训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 (二)矿山安全培训的内容 矿山安全培训的内容主要由安全思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技能和典型事故案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安全思想。它包含两方面的培训,一方面是劳动纪律方面的培训,为了实现安全生产,使管理人员和职工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另一方面就是思想认识方面的培训,就是使大家认识到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法律法规。对于安全生产是有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的,通过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的贯彻执行,就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第三部分是安全知识技能,包括技术知识和专业安全技能。第四部分是通过典型事故案分析来吸取事故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三)矿山安全培训的现状和过程控制 矿山安全培训中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培训观念错误、培训计划不够合理、培训需求分析不精细和培训内容缺少针对性等等。为了改变矿山安全培训的现状,我们首先要识别培训需求,就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分析需要培训的方向[4]。其次就是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对培训计划做以分类,还要编制好培训计划的步骤。然后是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教材、选择培训方法和培训的注意事项等。最后是评估培训效果,制定培训质量评估的步骤和评估方法,并采用一定形式把培训评估信息搜集起来。 四、结束语 我国的煤矿事故多发,是由于矿山安全生产基础薄弱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从矿山的危险源出发进行分析,在矿山顶板灾害控制、煤矿瓦斯危险性控制以及矿井水灾害控制等主要方面做好工作,避免矿山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要对矿山生产过程中各类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研究,保证安全培训有效落实。加强矿山安全体系方面的研究,不但能提高矿山安全培训质量,也能使矿山安全培训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熊俊杰.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D].河南理工大学,2012. [2]刘嘉琪.试析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源辨识与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J].新疆化工,2013,01:24-28. [3]杨振,胡东涛,陶婷婷,孙莹.基于危险源辨识的矿山安全管理探讨与建议[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3,12:49-51. [4]张吉苗,任宇航.矿山设备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实践[J].煤炭科技,2013,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