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在高职院校中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有利于充分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思政育人要求,高职院校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要积极突破困境,保持政治方向、育人方向的一致性,建立相关的运行机制,加强制度的优化和创新,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策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正在经历着重大的调整、变革和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課程的建设,主动转变教学思路,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全面实现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教育有利于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则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高职院校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深入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业务能力。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思政是课程教育的灵魂,而课程则充分体现出思政于人的要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课程体系是思政课程,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目标的课程体系是课程思政。我们所说的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是具有中国气派、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学科体系。而课程思政,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正确指导下,高校中的所有课程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勇于承担育人的职能。在课程思政中,高职院校中所有的课程都是以育人为主要载体,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都深入贯彻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并且会产生一些全新的育人理念,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正确引领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效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改进和创新了思维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主要包括"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等,它的学科定位和思想边际比较明显。但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对应的培养目标、价值形式和文化基因,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知识生动化、具体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高职院校具有十分明显的职业技术特征和社会服务功能。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有几十门专业课程,覆盖的范围较广,并且每个专业都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但是他们都需要正能量的指引。为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课程思政需要优化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思维方法,处理好课堂管理、学科教材、组织教学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将个人素养、社会理想和专业技能等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成才观和道德观,这样高职教育事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探索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有待提升。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科基础建设还不够完善,经常会出现课程内容重复、教材质量不一致、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同时,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足、管理不到位等等。在评职定级和安排课程时,并没有根本上扭转专业课教师各方面都优先的局面。目前,在学科和学术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新思想、新结论和新论断,学科知识的内容在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在现代课程建设中,有效巩固"四全"育人的格局。 (二)没有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真正落实课程育人理念,学科育德也没有得到高职院校充分的重视,相关管理制度、学术研究和制度的设计还不够科学合理、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育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的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不足,德育能力和政治意识较为薄弱,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严重脱节,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同时教师缺乏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教育改革创新的手段落后。由于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间较短、内容繁多,所以课程内容很容易被忽视。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突破策略 为了顺利突破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遇到的困境,必须打破传统孤岛的状态,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理念完全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全面统筹和考虑育人过程的重要设计,坚持以思政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指导,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一)实事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观。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实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有利于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活力和生命力,有利于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去有效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是实事求是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保证,有利于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中,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坚持教书育人、以人为本和立德树人的理念,为"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创造更多、更有利的现实条件。为了充分实现精神价值,形成正确的知识逻辑,掌握科学的课程教学规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功能。高职院校中的课程可以分为专业课、基础课和思政课三种,并且不同的课程属性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要清晰定位每一个学科,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中有效融入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以某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探索中,完全可以基于该学院高职工科类办学特色,围绕思政类课程教学实效,注重在思政教学中融入办学理念、工匠精神、大国制造、民族复兴梦想等元素,切实培养高职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牢固树立匠心铸魂、服务人民的职业理念。 (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开放、协调、共享、绿色",集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有效运用到了现实中,进一步拓展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思路。同时,"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丰富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促进思政课程教育方式的优化和创新,拓展了专业教师的视野。在"五大发展理念"的正确指引下,高职院校更加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内容中,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地发展,提高了大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除此之外,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优化和创新了思政课程的设计、增加了思想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促进大学生高度配合和支持国家的决策、决议和决定,提高对自身工作职责和岗位的热爱程度。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正确方向,有利于高职院校有效的配置和整合教学内容和资源,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乐于助人、敢于担当、积极创新的优秀品质,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性,有利于激发大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热情。 四、结语 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是教育领域一次比较深刻的变革,在变革过程中,检测评估和教学反馈调节会适当发生变化。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密围绕当前高职院校育人需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牢固树立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职业理念,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成星."大思政"背景下高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164-165. [2]梁焰."课程思政"在理工科课程中的实践研究——以FPGA原理与应用设计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4):159-161. [3]尚丽亭.从思政课程走向課程思政 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天津音乐学院理论宣讲团实践探索[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8(05):65-68. [4]王石,田洪芳.高职"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4):15-18. [5]邱仁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理论阐释[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6]何衡.高职院校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的困境及突破[J].教育科学论坛,2017(30):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