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我的太阳(选一首)·马丽华》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日暮 隔着遥遥的时空之距 凝视 目光交流用宇宙的语义 或许还该笑,唱支送别的歌 请灰天鹅做信使衔起它 金色地融入夕光 或许该实现非分之想了 将那小船驶往黄金的岸 每天每天经历爱的潮汐 感情也变成大海 悲壮之美 静穆之美 别了,我的太阳 摇动晚霞斑斓的手帕 一路珍重,一路 珍重 牧歌唱晚 我叹息心中的宁静 遂关闭心扉步入恒夜的相思 谁耽于幻想而倦于守候 谁就不免错过 夜,只为缄默地等待而夜 不再吟咏月光,再不吟咏 那片容易迸裂的薄薄的冰 从未相许的是我的太阳 永不失约的是我的太阳 马丽华以组诗《我的太阳》饮誉诗坛。这一组诗用《等待日出》、《日既出》、《日午》、《日暮》四首诗,概括从日出到日落的全过程,抒发了诗人对太阳的挚爱。这是女性对她心中的阿波罗的大胆直率的爱,"太阳太阳/我对你永不设防"(《等待日出》);是诗人对其生命对象的别无选择的爱,"造物主为我创造了你/又因你而设计了我……我选择诗笔原只为太阳/只为太阳你呀"(《日既出》);是一种物我无间、天人合一、主客相融的更为深沉宁静的爱,"只要不张开眼睛/便与阳光融作一体"(《日午》)。你只有理解了这种富有人性而又超越人间的爱,你才能理解《日暮》这首诗。它是这组诗的最后一首,是四部曲的尾声。告别的时间来临了,那颗负载着如许沉重的爱的心灵,将向我们诉说什么呢? 相伴一天的太阳远去了。若是人的分别,可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可是现在分别的是太阳,离开地球十万八千里,无法"执手",只能"隔着遥遥的时空之距/凝视"了。人间的语言太阳是不懂的,只有用"宇宙的语义",即是不出声的目光交流。人与太阳,感情相通,却有天地之遥、物人之别。诗表现了这种既近又远,既亲近又陌生的悲哀。在《等待日出》中,诗人曾写道:"太阳升起半圆/如眉眼的微笑"。那是相逢,现在面临的是离别,这种感情自然没有了。笑不出,"还该笑",只能是不由衷的强笑,以掩饰离别的哀伤。那支送别的歌却是无法掩饰的,但又不敢直接献给太阳,非请灰天鹅转交不可,活现出钟情少女离别时难舍而又矜持的内心复杂的神态。"金色地融入夕光"一句中,"金色地"一词用得精巧,使人似见天鹅远去,由灰变金,消融于阳光之中,有较强的影视效果。这也许是真景,也许仅是诗人的想象。 "或许该实现非分之想了/将那小船驶往黄金的岸",与组诗第一首中"真该最后作一次非分之想/朝向他黄金的岸远航"呼应,愿望向现实又迈进了一步,表达了对太阳的由倾慕而献身的深切感情。但是,太阳朝起暮落,哪儿是他永驻之岸呢?黄金之岸无涯,可望而不可及,诗人只能在相逢与离别中永远忍受爱的潮汐的折磨,周而复始,永无尽期,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无望的爱。"悲壮之美/静穆之美",就是这种心情的表露,又恰与夕阳西下的景色相合,静穆中含悲壮,抽象内寓具象,是景融于情,不是情融于景。告别的口吻是平静的,那是把一阵滔天的感情风暴强抑下去后的平静,深藏内心的却是一片多么不平静的海! 日没以后,诗进入第二层,敞开的心扉渐渐关闭,如夜幕之落,最后沉入彻夜的相思。夜是宁静的,心是不宁静的,"叹息心中的宁静"是反说,真宁静就不会叹息了。第四节是自己对自己的劝慰与叮咛,一切离别都是为了重逢,就像夜每天降临都是为了黎明一般。重要的是等待,有耐心的等待,切不可耽于幻想,切不可迷失方向。等待吧!只要善于守候,就不会把幸福错过。那薄冰般的月亮怎能替代炽热的太阳!越是劝自己耐心地等待,越说明自己内心是何等的心猿意马。于是诗人赶快打坐入定,进入佛界,赋一偈曰:"从未相许的是我的太阳/永不失约的是我的太阳"。太阳夜夜归去,故"从未相许";太阳天天升起,又"永不失约"。既然如此,又为什么喜,又为什么悲呢?诗人的躯壳向超然境界飘去,飘不走的是那颗像太阳那样光明透亮,燃烧着爱的火焰而又并不超然的心。 诗把人与物之间难以相通却又充满人性的爱,写得曲折、缠绵、动人。这种悲剧之美不仅属于爱情,人生的一切追求无不处于这辉煌的悲壮之中。整个组诗以等待始,又以等待终,人生就是等待,等待的就是太阳升与落。《日暮》与《等待日出》首尾相衔,使组诗四首构成一圈日出日落的金蚀环,那是诗人奉献给读者的大宇宙的一枚闪耀希望之光的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