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推荐这本书,因为它的作者李笑来前段时间爆出了关于币圈的录音门事件,是一个大大的雷。不过我还是决定先认真读完这本书再作决定。断断续续读了一周,终于读完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它确实值得推荐!这本书就是《财富自由之路》。 推荐的理由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财富自由之路》这本书,没怎么讲"财富",而是讲思维和认知。 所以,接下来,我把读过之后,印象比较深又能和我自身经验关联起来的一些思维、方法和认知,分享给大家。具体包括这些: 个人商业模式 从平庸到卓越的最佳策略 元认知 资本三要素 交易市场中的韭菜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提高选择质量的深层方法论 从年轻时就认真对待金钱 如何练就融会贯通 一个一个来,走起! 个人商业模式 个人商业模式,分为三种: 一份时间出售一次 一份时间出售多次 购买他人时间出售 一般的人,朝九晚五上班,下班之后不做别的事情了,都是家庭生活或者休闲,他的商业模式就是第一种。 还有一些人,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创意等形成产品或服务来销售,一旦产品或服务成型,可以销售给很多人。比如视频课程、图书、软件、专利等。这些人额商业模式,就是第 2 种。我目前在做的事情,也以这类为主。它会比第一种更有想象空间。 第 3 中,则是讲的创办企业,通过雇佣员工,购买员工的时间来创造产品或服务,对外销售,赚取利润。比如微软,雇佣人员开发 Windows 操作系统和Office套件来卖,就是这种模式。 从平庸到卓越的最佳策略 我们习惯于和他人单维度竞争,比如软件开发人员就和别人比技术,而忽略沟通、管理、讲授等其他维度的能力。但实际上,现实中我们是多个维度来比较,制胜靠的是多维度竞争力。 从平庸到卓越的最佳策略,就是构建多维度竞争力。不过,在构建多维度竞争力时,至少在一个维度上要足够突出才有效。否则,你每个维度都是初级选手,发挥不了效用。 我在"揭秘:为何技术不如你的人加薪升职比你快"一文中有详细介绍,可以参考。 2017年4月份我参加方军老师的知识经济训练营时,有一次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在营里分享,我问了她一个像我这样技术不是顶尖、写作水平不大好、职业规划也不出众的人该如何破局,她当时给我的答案就是:组合竞争力。这个答案,和《财富自由之路》里说的多维度竞争力,一样一样的。 元认知 很多人都没研究过"元认知能力"这个概念。 所谓元认知,是指"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进一步能意识到自己在思考什么,再进一步能判断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正确,更进一步能纠正自己错误的思考方式或者结果,这就是元认知能力。 形象点儿讲,就是你脑子里可以分化出另外一个专门观察你的角色 W ,你思考、做事,W 都看着,时时评估你。 元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成长所必须的。 举个例子,假如一个人意识不到他的能力不足,那他就不可能觉得自己需要学习成长,那他就会永远停在原地,还觉得自己蛮不错的。 资本三要素 钱(资金)不一定是资本,必须满足下列三要素,才是资本: 资金的金额 资金的使用时限 资金背后的智慧 金额会严重影响资本赚钱的效率。我理解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门槛,一个是最终结果。门槛,比如信托产品,百万起步,你不到这个值,无法购买。最终结果可以通过投资收益的简化公式看出来,公式是这样的,收益 = 金额 *((1 + 利率))的N次方)-金额,金额越大,最终收益会越大哦。 使用时限指的是你的资金可以多长时间装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投资要用闲钱,闲到你这辈子不用都不影响生活的钱。换句话说,可以"判无期徒刑"的资金,才能用来投资。否则,一旦你因为某些状况需要急用钱,投资收益就很难最大化。以前我有一阵子买过一些股票,亏了七八万,因为要买房子,不得已割肉离场。那时用的钱,就不是资本,因为它的使用期限,不是无期。 智慧嘛,就是如何使用资金投资的认知了。你能意识到前两点,还有独立分析与思考的能力,找到值得投资的项目或产品,就算是有一些智慧了。 从重要程度看,智慧 > 时限 > 金额。如果你根本不理解投资、没一点常识、没有任何理论和技能储备,那最好不要投资。 交易市场中的韭菜 在教你判断趋势的一篇文章里,提到了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交易市场中的"韭菜"的一个方法。我觉得蛮有意思的,摘录出来。 其实很简单,当你身处交易市场时,脑子里存在以下闪念中的任何一个,你就是确定无疑的"韭菜"。 X 靠谱吗?你怎么看?你说 Y 能涨吗? X 已经太贵了,买不起,我去看看 Y 吧。 真倒霉,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刚才没看到你们说什么,我错过了什么吗? 都一整天了,怎么不见涨呢! 赚了赚了,我这就去换辆车! 跌惨了,媳妇要跟我离婚! 唉,等我借来钱,已经涨上天了! 他们运气真好!我运气真差! 骗子!你们都是骗子! So,判断下,你是"韭菜"吗? 反正我就是。而且我发现,越是你的钱不能判无期,就越可能当韭菜。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 最安全的投资策略,其实是定投策略:定期购买某一支(或几支)成长型股票。 定投操作也简单: 设定一个期限,可以是每周,可以是每月,也可以是每季度。 在每个期限到达时,无视股价的变化,购买相同金额的该公司股票。 不过,定投策略的关键,并不是定投,而是: 在开始之前,你通过深入研究得到了相当确定的结论:这是一家成长性极强的公司。因为你的收益 = 公司成长性 x 定投策略效用。 只有对"成长性极强的公司"采用定投策略,才是有意义的。而公司的选择,是要在投资之前完成的。 所有的投资"功课",都要做在投资之前。 像我之前什么都不看,盲买,基本只有当"韭菜"的命。 提高选择质量的深层方法论 我们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选择"。每个人作出选择的跟基是他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你觉得什么更重要。 你明确了自己的价值观,选择就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所以,锤炼自己的价值观就等同于提高选择的质量。再进一步,作出选择的更深层方法论就是:添加必要的条件。 亚马逊1995年成立,选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书。他们当时的选择条件是: 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关键在于,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不需要售后服务的商品。 这样他们就筛掉了绝大多数商品,最后选中了书。 我们做选择也一样,可以通过添加必要条件来减少选项。 从年轻时就认真对待金钱 李笑来老师用"复杂二分法"画了张表,区分我们对金钱的态度。表如下: 终点不在乎钱的人,不用说 ta 。我们要说的是重在在乎金钱的两种情况: 在起点不在乎金钱,在终点却在乎金钱。 在起点在乎金钱,在终点依然在乎金钱。 绝大多数人是第一种,一开始年轻,不在乎金钱,到了一定年纪都逃脱不了金钱的束缚与限制,不得已才开始重视金钱,然后就得直面惨淡的现实。所以我们常说的"中年危机",并不是中年才发生,而是在我们年轻时就已经注定了,只是到了中年才发病,而已。 所以从策略上看,在年轻的时候认真思考金钱、重视金钱才是实际上的优势策略。 而且,事实也是:那些认真对待金钱的人获得金钱的能力更强,而且会越来越强。 如何练就融会贯通 这里的融会贯通,指的知识的融会贯通。 要把知识融会贯通,首先要定义知识。书里给知识的定义是: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作出更好的决策,且从长期来看更可能给我们带来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 有了定义,问自己两个问题就可以分辨知识: 在知道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随之改变? 从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即便是满足有用、长期这两个条件的知识,也有不同的能量和价值:那些能繁衍出更多知识的知识更为高级也更有价值。像逻辑学、概率论、英语、编程,都是。 一旦知识能够繁衍、彼此建立联系,就会慢慢形成体系。知识一旦体系化,就更高级更有价值。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在两个貌似原本不可能产生联系的节点之间产生了"意外的联系",然后竟然发现那个联系足够重要,足够有用,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地步。 明确了知识和融会贯通的意思,做到下面 2 点,就可以把知识融会贯通: 博学,增加节点数量。(读书、实践、体验……) 主动增加连接。(经常问自己:这个概念、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打个比方,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是砖头,融会贯通之后,是房子、是大楼、是城市。 设想一下:脑子里有一座城市的人,与脑子里只有零零星星几块砖头的人,许多年后,生活可能在同一个水准上吗? 行动才能改变 读书是起点,不可能让自己改变,行动才有可能。 阅读、练习、应用于自身、内化,完成这个过程,知识才可能变为能力。所以,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