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创世之旅》是一本由[英] 基恩·皮姆 / Keiron Pim著作,后浪丨大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恐龙:创世之旅》读后感(一):一次属于你的创世之旅 多年来,恐龙一直在我们的想象中徜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发现如潮水般涌现,恐龙的形象也因此被描绘得越发生动鲜明。不仅儿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成年人也重新陷入对史前世界的颤栗之中。 如今我们正生活在古生物学发现的黄金时代,这是挖掘恐龙世界的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进展揭示了恐龙世界的重大变化,包括科学家从恐龙化石中发现的色素以及羽毛存在的证据等,首次揭示了恐龙世界的生命色彩。 本书对300余种恐龙进行了全方位的专业讲述,每一页都是恐龙时代的魅力展现。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充分认识每一种恐龙的体貌特征、生存时间表、地理分布区域、演化历史等重要内容。在思考史前世界的生命奇迹,跟随恐龙的脚步完成这场创世之旅的过程中,作者还展示了考古挖掘工作如何展开,以及科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正如没有任何生命是孤立的存在,学科之间的交叉也令读者在追踪恐龙演化历程的同时,收获到包括地质学、历史学、天文学、解剖学等在内的知识,甚至有北美土著居民的传说和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对于生命及生命多样性的认识。 在时间洪流的冲刷下,恐龙已经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科学的发展,生命的演化,以及我们对广袤世界的认识,却并不建立在最终裁决之上。我们现在对自身的了解无论从生物学还是历史学的角度,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深入。相比始终争议不断的"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一问题,更加激动人心的焦点或许应该是:恐龙真的灭绝了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那个"失落的世界"其实仍旧围绕在我们的身边,众多生命奇迹穿越时间的长河而来,默默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遥望远古时代的目光最终还是要回到现代世界,对远古时代的探索,对恐龙遗迹的挖掘,从根本上唤起的是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思索。因此,作者也鼓励读者们去探索我们生存的这颗美丽的星球,帮助爱好者们开始自己的探索,体验作为一名领先的古生物学家是怎样一番感受。 作者基恩·皮姆从孩童时代起,就是一名狂热的恐龙爱好者。年仅4岁的他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参观时便生出了写作一本恐龙书籍的心愿。为了实现愿望,他在这一领域中孜孜不倦地努力着。另外,顶级古生物学家杰克·霍纳也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作为一本集探索热情与专业素养于一体的心血之作,本书不仅可以成为恐龙爱好者常伴手边的参考读物,亦可以成为普通读者探索史前世界以及未知领域的敲门砖与导航仪。 还等什么?赶快开启属于你的创世之旅吧! 《恐龙:创世之旅》读后感(二):轻松愉快的恐龙编年史 恐龙对于中国孩童来说是一种又近又远的存在,活的恐龙一只也没见过,死的骨骼基本上都能在博物馆科技馆中看到。但是又由于我们的娱乐文化中恐龙的内容并没有那么铺天盖地,以至于不像一些西方国家那样对恐龙有着那么深的文化基础。总之,即使《侏罗纪公园》在我们这里也能上映了,但恐龙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一种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这本大砖头一样的书正好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一个轻轻松松能够了解恐龙这类东西的途径。里面没有太过于学术话的枯燥争论,即使有争论,也拖带着各种八卦。而且最重要的是,整本书的编写非常傻瓜式,就是按照时间轴来走,从古至今,一步一个脚印让你感受一下恐龙的从无到有。 在书的最前面,更加贴心,一张从前寒武纪到白垩纪的剪影图,哪些时期有哪些标志性的生物,把你整的明明白白。左边那页,恐龙还没什么影子呢,不过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生物已经开始有了。右边,这本书的重点,后面各种恐龙就是这段时间里蹦哒出来的。 然后就是把恐龙分个类,大类就两个,根据盆骨上的突起数量分。然后每个大类下面又有若干个类别,划分的依据各不相同,基本上根据一些生理特征。 进入正题后,每一种恐龙除了本身的介绍和一些学术的八卦之外,还有非常贴心的一个模板。模板里有时间表、有食谱、有重要、有地理分布,还有高度,总之就是让你看了介绍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个家伙多多少少能在脑子里浮现出个轮廓。有些学术数据比较完整的恐龙,还给你一副素描,反正就是无论哪一只,感觉拿回家当宠物都不是小可爱的那种素描。 除了恐龙,时不时的一些大咖也会出现。比如侏罗纪讲了一半,达尔文就出现了,说说他的《物种起源》里的演化理论,然后讲讲这个理论引起的争论。然后再讲讲我没听说过的一个叫做理查德·欧文的家伙,他是如何发明了"恐龙"这个词汇。最后还要讲一下达尔文和欧文之间的友谊小船怎么说翻就翻。 一些大家都喜闻乐见的话题也会专门搞个几页来聊一聊,比如恐龙和鸟类之间到底是怎么的关系,现在有没有定论了。再如比你若是想要去挖化石,可以却什么地方找。恐龙蛋都长什么模样?既然挖出来的都是骨头,我们是怎么知道恐龙究竟是小粉红还是基佬紫? 看了这本书,你多少会对其中一些恐龙抱以同情的目光,比如有的恐龙叫做"红土崖小肿头龙",因为脑袋比较小,而且头部比较厚,所以这个生活在中国的跟大兔子差不多大小的恐龙就有了一个这样乡土味道名字。再比如有一位龙兄叫做"细腿无聊龙",简介中竟然无聊到连这种无聊龙为什么叫无聊龙都不写。 当然,那些名字听起来就很帅气的家伙也有,比如"多刺冥河龙"、"霍格沃兹龙王龙"、"寐龙"、"孔子天宇龙"。这种名字一听就非常适合去《怪物猎人》里登场。 总之,这是一本买个小盆宇看很开心,或者你跟小孩一起读也会很开心的大书,而且摆在书架上一定会让你觉得很满意的书。 《恐龙:创世之旅》读后感(三):看完也成了恐龙迷妹 书中彩页书中彩页:翼龙,但它其实不是恐龙哦书中彩页,这么画是蛮像蜥蜴的书中彩页:头上的羽毛有些喜感 我以前不太懂为什么很多小男孩是恐龙迷,看完这本书的时候虽然我还是不明白,但我也成了个恐龙迷! 我想了想,觉得乐趣可能在于想象"哇,在人类以前,世界上是真实存在过那么多巨大的、各不相同的动物",以及明白"原来它们长成这样背后的规律是这么回事啊"、"原来还有那么多有趣的八卦"! 有很多颠覆之前认知的知识 比如,其实很多恐龙是被毛的,有一些是绒毛,有一些是羽毛!甚至是霸王龙,也很大可能长了毛发~尤其是《侏罗纪公园 I》里面那几只明星迅猛龙(书里翻译为"伶盗龙"),基本上确定是长羽毛的,也许还长得特别炫丽~ 但是化石只能保留一些研究羽毛颜色的线索,而没有绒毛的。 很多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恐龙的羽毛首先是用于装饰自己的,目前还不知道羽毛慢慢具备飞翔作用的具体过程~ 比如,翼龙其实不是恐龙!翼龙和恐龙生存在同一时代,翼龙的飞翔能力已经进化地很好了,而恐龙进化出飞翔能力要在很久很久(长达六千万年)以后了,也就是鸟类的祖先了!后来我在另一本书《当人类灭绝以后》中看到一个演化谱系图。 《当人类灭绝以后》的一页 比如,我原本以为化石只会保留恐龙的骨骼或恐龙蛋,但其实还能保留很多别的东西。比如恐龙刚吃下去的其他恐龙和植物,就可以知道它们吃什么、谁是谁的猎物了。恐龙的化石有时候成堆出现,也会很有信息量,比如会发现很多 A 恐龙的化石和一个 B 恐龙的化石,且 B 的骨头上有 A 的咬痕,那就能说明 A 不但是 B 的天敌、还是群体性捕猎的。据说电影明星伶盗龙的群攻就是这样的方式发现的呢! 再比如化石还可以保存羽毛的纹理,考古学家才能知道恐龙其实是有羽毛的、以及羽毛颜色的线索,除此以外还可以保留内脏的纹理,帮助了解恐龙的肝脏! 也不知道化石是怎么保存氨基酸序列的,有研究还检测到了霸王龙的,发现在现代物种中,和它最接近的,竟然是我们餐桌上的 《恐龙:创世之旅》读后感(四):如果你自认为了解恐龙世界,那么请重新考虑一下吧 1:
三叠纪, 这个时代从2.5亿年前开始,那时地球刚刚经历了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的大灭绝事件。 在这次神秘事件中,百分之九十的海洋动物和百分之七十的陆地动物都灭绝了,几乎将生命从地球上尽数抹去......但是过了不长时间,恐龙就开始兴起。 在大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中期,一类拥有细长四肢的小型主龙类进化成恐龙,并且开始了对地球长达1.6亿年的统治。 2:
天空被火光照亮,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而后一系列的地震将地壳撕裂,海啸跨越大洋:500米高的巨浪疯狂地冲上海滩,横扫陆地,毁灭了所到之处的一切。 火山喷出的灼热岩浆流向山谷,飓风级的强风使野火肆虐……然后只有一片寂静,尘埃造成长年的黑暗,地球陷入严冬。 在撞击的余波中幸免于难的生物们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寒冷且不适合生存的世界。 平均每1亿年就会有一颗巨大的陨星与地球相撞,引发这样的大灾难。 大约6,550万年前,一块直径约为10千米的陨石撞到了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速度是子弹的20倍:即某个时刻它离地球还有19千米,一秒钟之后就撞到地面,爆炸的威力是广岛原子弹的10亿倍。 撞击的直接影响是造成了破坏,不过最终的结果更加严重:这个星球上生命演化的进程由此改变。 陨星的撞击开启了哺乳动物时代,同时终结了另一个,即非鸟恐龙的时代。 3:
2010年,一个由41名科学家组成的团体对20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一致同意是陨星造成了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为多年的争论划上了终点。 为什么他们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他们如何知道在遥远的过去有一颗陨星撞击了地球? 我们在月球表面可以看到的那些巨大陨石坑是无数的小行星和彗星在月球形成早期撞击其荒凉的表面造成的。 与月球不同,地球有大气层,从太空来的陨石在通过大气层时会燃烧起来,往往在落地之前就彻底瓦解了——但是,我们的星球仍然有许多陨石坑。 有些非常清晰,比如亚利桑那州沙漠里的流星陨石坑,是一个1.2千米宽、200米深的圆形大坑,因5万年前一颗直径为50米的陨星坠落而形成。不过其他一些——更古老,更大的撞击坑——则很难找到。 20世纪70年代,一些地球物理学家开始在尤卡坦半岛寻找石油。在多年的调查中他们找到了3个此地曾经有陨石着陆过的证据。 向地壳内钻探了1.6千米之后,工程师们发现了"冲击石英"的沉积物,这种石英的晶体结构因为暴露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而发生了显著改变,这只出现在发生过核爆炸和陨石撞击的地方。 后来人们还观察到了"引力异常现象"。每个物体都会产生引力的作用,并且与其质量成比例:例如像地球那么大的物体所产生的拉力足以使你的双脚站在地面上。 小一些的东西一颗卵石、一片羽毛、你的身体——也会产生与它们的质量成比例的引力,只不过太弱了而不会被注意到。 (你可以用一根铅垂线测试这个理论,在一根细线的末端绑一个重物,然后靠近一个巨大的物体并测量它的移动情况。在大多数地方铅垂线会直指下方,但是如果你站在山脚下,线会稍微向山的方向倾斜) 引力作用随着物体之间距离的增加以稳定且可预期的速率减弱。不过在特定的遍布岩石的地方,引力的大小并不像你所预期的那样,它会比理论上更强或更弱,这主要是因为产生引力的岩石的密度比预期的更大或更小。 这就是在希克苏鲁伯(Chicxulub)出现的情况,这个墨西哥小镇离陨星着陆地点最近。撞击粉碎了地表之下的大量岩石,使它们的密度降低,引力也就更弱。 这些变化意味着,如果你去参观陨星撞击地点,你的体重会在你转悠的时候发生波动。 第三条线索是在临近地区发现了玻璃陨石。玻璃陨石是圆形的、小块自然形成的暗色玻璃,是岩石在遭受极端的高温高压时形成的——这就与燃烧着的直径10千米的小行星以69,202千米的时速撞击地面时的情况很相似。 综合起来,这3条线索证明了有一样东西曾经在这里着陆……但是为了推测它的尺寸,人们有必要找到撞击坑。 地球物理学家们表示,这个撞击坑现在大部分都在墨西哥湾的水下,但奇怪的是看不出任何环形的边缘。 后来,人们意识到这个撞击坑也许很大,非常非常大。它是如此巨大,以致从地表上完全无法看到,只有先进的测量技术可以一窥它的全貌。 通过测试在地球磁场中的重力异常和波动,他们找到了水下存在一个直径约117千米的撞击坑的证据,其直径甚至可能更大,达到299千米。 4:
当地质学家们检测世界各地的一薄层年代与撞击相吻合、被称为白垩纪——古近纪界线的黏土时,更多的证据出现了。 这层黏土里的铱含量是上下相邻地层的1,000倍。铱是一种在地球上非常稀有的元素——但是在陨星中非常多。 撞击很明显地将大量的尘埃、岩屑等物质抛到了大气层中,然后在全球降落。如果你住在英国,想象一下天空被尘埃覆盖,而它们来自一颗在澳大利亚降落的陨星。 实际上,巨量的尘埃遮蔽天空被科学家们认为是恐龙灭绝的主要因素。空中弥漫着厚重的灰尘,遮住了大部分阳光,使世界陷入了寒冷和黑暗之中。 植物需要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了阳光便会枯萎死亡,这就给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吃掉大量植物的植食性恐龙带来了大麻烦。 通过食物链传播的多米诺效应危及了以植食性恐龙为食的肉食性恐龙的生存。恐龙们不能以足够快的速度适应这个寒冷的新世界,在相对短的时间——也许是数千年内——灭绝了。 它们不是这个时期内灭绝的唯一生物:例如在其他生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菊石和箭石,翼龙和海生的蛇颈龙也都灭绝了。 5:
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中,总共有60%的生命形式从地球上消失了。不过那也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生物以某种方式度过了这场大灾难。 食腐生物繁荣起来,它们以动物尸体或枯枝败叶为生。鸟类能够飞行,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不像非鸟恐龙只能在陆地上缓慢行走。 一些爬行动物也幸存下来:例如史前鳄鱼可以依靠偶尔出现的食物生活,这项技能也被它们今天的后代所继承。 然后就是哺乳动物。在这个时期它们大多都是苟且偷生的小动物。 但是在陨星撞击之后的2,000万年里(再次强调,这在生物演化史中只是一段较短的时间),它们的体型增加到了原来的1,000倍,飞速的成长得益于享受到了恐龙留下来的植被。它们从平淡无奇的小老鼠一样的动物,变成新生态系统中的王者。 这个壮观的发展过程也造就了一些可以与恐龙时代的巨兽竞争的巨型哺乳动物:例如现代犀牛的无角亲戚副巨犀(Paraceratherium),站立起来有6米高——高度几乎是一头非洲象的两倍。 6:
科学并不建立在最终裁决之上,而仅仅建立在有证据支撑的理论之上。在本文写作的时候,希克苏鲁伯的陨星撞击理论为恐龙的消失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不过,仍然存在少数不同的声音。一些科学家相信,晚白垩世印度德干草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将足够多的硫释放到大气层中,造成了致命的全球变冷现象。 就连那些相信大碰撞理论的专家也将火山活动视为一个辅助因素。另一些专家认为地球轨道 的改变可能会造成变冷效应。 还有理论认为原因是距离地球1万光年以内的一次超新星爆发——近到足以使我们的星球暴露在致命剂量的辐射之下。 人们甚至不太清楚恐龙灭绝的确切时间。虽然公众熟悉的数据是6,550万年前,但2011年对一根鸭嘴龙股骨的研究显示,这只恐龙的年代大约是6,480万年前。 可以确定的是,晚白垩世是地球上存在过的最壮观且最可怕的生物突然让出王位的时期。对它们的了解要归功于过去两个世纪里古生物学家们的勤奋和奉献精神。 我们也要满怀热情地感谢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们细致的研究工作,正是他们的工作使我们今天对导致恐龙淡出历史舞台的大灾难有了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自认为了解恐龙世界,那么请重新考虑一下吧,因为这个世界正不断变得更加奇妙、更加迷人。我们生活在发现恐龙的"黄金时代",每年都会发掘出许多重要的化石:原来我们了解到的中生代只是一片灰暗,生活着笨拙的爬行动物,而如今的发现赋予了它色彩和声音,揭示出了关于那些最活跃、最壮观的生物前所未有的大量细节。 只要你知道去哪里寻找,便能够发现恐龙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