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5月1日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和胜利的节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Day)。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节"和"五一节"等。 国际劳动节的来历与长期以来劳动人民不懈努力、争取平等自由的斗争直接相关。 十九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工人们受到资本家残酷剥削,每天工作超过十二个小时。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不幸的工伤事故时常发生,但资本家却对此不闻不问。工人阶级决心团结起来,对资本家的非人道行为进行抗争。 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4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八个工人团体在芝加哥开会,决定1886年举行总同盟罢工,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的大罢工成了建立国际劳动节的主要推动力。这天,以芝加哥为中心,美国约三十万工人参加罢工和游行活动,要求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改善劳动条件。工人们涌上街头高呼口号,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美国主要的工业部门陷于瘫痪。资本家不得不先答应工人的要求。当时,有十八万五千人在5月1日这天或5月1日之后,争取到了八小时工作日。但是不久,资本家就进行了疯狂反扑。5月4日,工人在举行抗议大会时,不知谁在会场向警察投掷炸弹,顷刻之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借此向工人开枪,当场打死一名群众,二百多群众受伤,几百名工人被捕。而且,当时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竟然判决四名工人绞刑;然而,这样的镇压措施并未压制住工人阶级的反抗。1889年7月14日,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决定为纪念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而进行的英勇斗争,把5月1日定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国际劳动节。 我国工人阶级庆祝五一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那年以铁路工人为主的哈尔滨劳动人民举行了我国最早的五一节的庆祝活动。1918年,中国的革命者们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举行了第一次大规模五一纪念活动;当时,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地举行了群众性集会和示威游行,纪念这个象征工人阶级团结、斗争和胜利的节日。192t年北京的五一庆祝大会上,工人阶级唱起了最早的一首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歌——《五一纪念歌》。这是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的教员与北大进步学生共同创编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公告全国在这天放假。1999年,劳动节的法定假期增至三天。近年来,中国的五一劳动节又和前后的双休日合并、演变成了"七天黄金周"。这段时间,举国欢庆。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人们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观看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七天长假还成为人们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缓解紧张生活节奏的理想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