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林西县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头号民生工程,突出党建引领,创新脱贫模式,找到了一条党建促脱贫的新路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0484户20068人减少到1547户2965人,贫困发生率由10.8%下降到1.6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二五"期末的7379元增加到8925元。 一、"党建+产业"扶贫模式为群众脱贫增新动能 (一)创新党组织设置。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将能人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贫困户富在产业链上,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152家,建立合作社党支部45个,设立产业党小组375个。 (二)培育打造富民产业。党组织带头建立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与贫困人口紧密衔接的利益联结机制,重点打造甜菜、野果、生猪、蛋鸡、中药材5个富民产业,使贫困户获得生产性、财产性、劳务性和资产性收入,产业措施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500-3500元。 (三)全力实施"5531"工程。县委统筹谋划,"十三五"期间,投入产业奖补资金3.3亿元发展农牧业主导产业,新增设施农业5万亩、中药材5万亩、经济林5万亩、肉驴5万头、家禽500万羽、优质牧草10万亩、肉牛10万头、改造低产低效林10万亩。 二、"党建+搬迁"扶贫模式为群众脱贫辟新阵地 (一)党组织谋划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易地搬迁中的主导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坚持"五不选、六靠拢"原则,按照"5321"工作法走好"一表两票三关四书"程序,新建集中安置区41处,人均住房面积22.5平方米。 (二)突出产业配套。将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推进,采取整村搬迁、"拔萝卜"式安置、向产业园区集中、向中心城区和镇区集聚等措施,同步发展光伏、设施农业、养殖、旅游等产业,确保搬迁人口有产业支撑、有稳定收入。 (三)党员结对联系。采取"1+N"方式,组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村组党员干部点对点联系搬迁户,全县1323户搬迁群众全部有干部结对联系。 三、"党建+健康"扶贫模式为群众脱贫架新支撑 (一)突出保障扶贫。发挥医疗机构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建立4个健康扶贫医疗卫生专家库,组建6支党员医疗志愿服务队,全力组织开展健康扶贫。 (二)突出靶向扶贫。当地党组织和医疗机构党组织紧盯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大病、慢性病群体,综合利用大病救助基金、医疗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等多种渠道,实施"1351"健康扶贫工程,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不超过总费用的10%,单次费用或年度累计费用不超过3000元,慢性病门诊费用不超过5%,并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突出能力扶贫。县委整体实施了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楼房化,村级卫生室全部标准化,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 四、"党建+基金"脱贫模式为群众脱贫拓新渠道 (一)建立脱贫产业基金。设立2.05亿元专项基金,为2万多名贫困人口每人提供1万元产业基金支持,通过基层党组织引导,将产业基金注入实力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连续3年每人每年获得1000元穩定收益。设立2.5亿元农牧业精准扶贫产业基金和3000万元合作组织扶贫带动基金,用于扶持合作社和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 (二)建立教育脱贫救助基金。由政府主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共同出资,设立200万元教育脱贫救助基金,资助贫困家庭高中生和大学生。 (三)建立党员致富专项基金。与邮储银行合作,建立1500万元党员致富专项基金,带动560名贫困党员稳定脱贫。 (四)兜住贫困底线。加强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通过动态管理和调整增加低保指标,5973名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 五、"党建+电商"扶贫模式为群众脱贫建新平台 (一)健全体系。抓住国家级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契机,建成县级电商综合平台1个、乡镇站点9个、村级站点103个,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物流体系,使农民变网民、网民变网商,形成"党组织+电商+贫困户"的创业脱贫格局。 (二)打造品牌。充分挖掘牛羊肉、小苹果、大煎饼、杂粮杂豆、土鸡蛋、粘豆包、小笨鸡7类特色农畜产品,把962户贫困户培育成"七小"产业户,打造了万发、蒙弟、内蒙野果、老三区、乌兰沟、绿岛、三道溪等一批知名电商品牌。 (三)完善机制。把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与电商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党建述职、实绩考核、行风评议考核体系,将产业培育、技能培训、带动脱贫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对9个乡镇党委、103个村级党组织开展分层量化考核,实行动态奖惩。 六、"党建+人才"扶贫模式为群众脱贫添新活力 (一)实施"能人强村"工程。深入开展"三培两带"行动,把1362名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820名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122名党员致富能人、合作社负责人、复转军人、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村干部。 (二)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围绕脱贫攻坚、基层党建重点对县乡干部开展集中培训;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脱贫致富重点对村干部进行定期轮训;围绕推广实用技术、提升发展能力重点对党员和贫困户进行普遍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12期,开展"基层大讲堂"25次。 (三)实施"结对帮扶"工程。建立县委常委包联乡镇、处级领导包村、机关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共建、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制度,全县共组建103个驻村工作队,3200名党员干部下到基层、干在一线,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全面决战贫困,同步建成小康,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使命。我们将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坚决把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奋发有为的自觉行动,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不掉队""一个不能少",以抓党建的实际成效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