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民助""名校办民校""联合办学"……各类冠以名校招牌的合作办学遍地开花。有媒体在多地采访了解到,一些名校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了"冠名办校""挂牌办校"有名无实、地产商办校成"售楼招牌"等问题,由此引发了加重学生家长经济负担、引发社会纠纷矛盾等一系列问题。 对于有"名校情结"的人来说,名校合作办学确有一定的吸引力。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名校合作办学有其积极的一面,有助于缓解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问题,问题在于有些学校挂着名校的牌子,却跟名校教育资源毫不沾边,玩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甚至沦为一些地产商的"售楼招牌"。这显然背离了名校合作办学的初衷。以西南某省会城市为例。当地教育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政府、企业与省外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开展的各类联合办学学校报备数累计达200多所。"冠名办校"的虚火越烧越旺,坏了一方教育生态,也坑了一批学生家长。 由于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大,优质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尤为突出。在此背景下,与教育资源优质富集的名校合作办学,快速提升地方教育水平,无疑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捷径"。但令人唏嘘的是,在合作办学过程中,合作办学出现了"变形走偏"现象,高收费、高价学位房等现象随之而来。重庆多名置业顾问透露,业主子女可优先入读名校就是楼盘的最大卖点,带学位的房源不仅"一房难求",房价也比周边楼盘高出30%甚至一半以上。 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不难识破,为什么学生家长却乐此不疲?我们常说"不看广告看疗效",有了"名校光环"的加持,"冠名办校"自然会被学生家长高看一眼。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学生家长被急功近利的商业炒作蒙蔽了双眼,硬着头皮抢名校合作开发商的高价学位房。 对于名不副实的"冠名办校",必须整合力量,重拳出击,加大监管力度,收紧执法尺度;对于有名无实的"冠名办校",要及时查处,撕下"名牌",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切实形成震慑效应。只有拳拳到肉,让"挂羊头卖狗肉"者感到切肤之痛,才能正本清源,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寄托每个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重大民生工程。从这个意义来说,对名不副实的"冠名办校"出重拳,看似是一地一校的小问题,实则是关系社会公平、国家发展的大问题。多管齐下,前移监管关口,补齐监管短板,压实监管责任,对"挂羊头卖狗肉"行为一查到底,就能推动"冠名办校"回归正确轨道,进而推动学校管理、师资等资源实现共享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