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与实践路径


  摘 要:职业幸福感是关系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现有文献基础,本研究确定12名教师接受深度访谈,找出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 影响因素 路径
  研究表明,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职业幸福感的程度直接关联教书育人的质量,关乎教育事业的成败。作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其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关乎"大国工匠"质量。本研究基于职业幸福感的研究现状,确定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并就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出对策建议。
  一、相关文献研究
  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主题,经检索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期刊、报纸、会议上刊载的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文献,同时整理百度文库等资源平台上的相关文献,目前研究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及特性。一些学者认为教师幸福的特点包括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和无限性。精神性指教师的劳动所得除相应的物质收入外,更多体现为精神性收获,且精神性收获对于幸福体验起到决定性作用。关系性是指教师的幸福需要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实现。集体性指因学校教育活动的特点决定了除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教育互动外,还存在着教师集体与学生集体、教师个体与学生集体以及教师个体与教师集体等形式的互动(檀传宝,2002)。从系统理论的层面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涵盖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人格、行为、心理及体验与生活狀况(蔡玲丽,2010)。二是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外部因素大致可分为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职业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作量、工作收入等;组织因 素指学校管理模式和领导态度以及人际关系;社会因素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和期待,家长对教师工作的评价等,综合表现为教师的社会地位。(郑孝玲,2011)。三是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进策略研究。一些研究认为高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面向学生,也应服务于教师队伍(朱美燕,2019;汤海艳,2009)。基于上述研究的考虑,高校要创建适应教师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环境,为教师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采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的访谈法,立足浙江省高职院校,依托浙江商业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优势,与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嘉兴地区的高职院校12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其中男性6名,女性6名,考虑到正高职称和初级职称在职业院校教师群体中的占比及其对于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态度认知,本研究选取访谈对象的职称结构为中级职称6名,副高职称6名。在访谈过程中,本研究注重院校领导的推荐和熟识教师的引荐,使得受访对象能够畅所欲言,发自肺腑,提高访谈的真实性。
  访谈结果显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具有多源性,总体来说,自我价值实现程度、组织支持程度、社会认可程度是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数的三大重要因素。自我价值实现程度主要包括教师职业认同,也就是是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认知、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体;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教师在自我实现价值上的要求千差万别,共性和个性都显著存在。组织支持程度主要包括学校的政策文本是否坚持以教师为本,是否尊重教师职业生涯规律;教师除了关注经济因素外,工作的软、硬件设施也会影响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访谈表明,职业院校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办公环境、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相对满意,但对政策、制度环境不够满意。职业院校教师十分在乎学校主要领导的执政风格是否坚决有效,工作态度是否具有亲和度、接地气、深入一线;学校在体制机制设计上是否确保行政决策和利益分配风清气正公平公开透明;学校是否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一致同心同向同行的文化氛围,等等。社会认可程度主要包括作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身份地位是否得到社会认同,职业教师的创作作品和技术转化成果与本科院校相比较是否同等对待,在收入分配、职称评审、平台项目、重视程度、成长机会等方面是否存在社会性歧视,等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水平远不及本科院校,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单位的工资和奖金,对学校的依靠程度比较大,会比较在乎日常的收入情况,因此薪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访谈中也发现,不少受访者指出,薪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并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唯一或是权重最高的影响其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更需要精神层面的鼓励,这对于在沿海发达省份的浙江更为突出,这与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家境就比较优越也有关系。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要坚持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此外,访谈中不少受访者认为目前在职场上感受到的压力很大,有时候甚至影响家庭氛围,而家庭因素也在影响着教师的职业状态。这要引起高职院校决策层的重视,一方面要学会给教师缓解压力,一方面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家庭状况,强化婚姻辅导等。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核心价值理念,提高教师职业认同度
  一是坚持用"四有""四个引路人"来教育引导高职院校教师,强化教师对职业的理想信念,增强实现自我价值的内生动力。二是建好平时的政治理论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方向努力。三是提高学术研讨、集体备课、教研分享、讲课比赛等载体,促进教师的头脑风暴,实现专业知识共享,提高教师对专业的认知水平,进而增强对职业的认同。
  (二)加强职业顶层设计,完善教师发展治理结构
  高等职业院校要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要在制度框架形成系列文本支撑教师职业幸福度的提高。要明确人事部门、教师发展中心在教师职业幸福感建设上的功能定位,有效集成各基层单位的资源和力量,协同推进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项目。要积极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行政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通过高效温馨的服务来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积极选树先进典型,激发教师的职业自豪感
  要通过报纸、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大力宣传在教书育人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一线教师,表扬其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和传徒授艺等高尚品质,通过讲述身边人的故事来教育引导身边人,营造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要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定制化提供资源支撑,促进其成长为同龄人中的标杆和榜样,带动青年教师队伍成长。
  (四)创新教师发展平台,多维度推进教师的成长
  高职院校要创新产教融合制度,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完善教师挂职锻炼制度和自主创业制度,鼓励教师走出校园迈向社会,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开辟专门场地,提供初创资金支持等鼓励教师在职创业,通过一定时间的孵化,提高教师创业的成活率,并以此为平台,增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五)关心教师家庭婚姻,大力营造舒心工作氛围
  高职院校要通过工会等群团组织,积极与院校周边的医院和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为教师的就医、子女就读等提供支持;要强化文化校园建设,美化校园景观的同时,建设一批咖啡吧、交流室、观影室等,为教师的交流互动提供方便。定期组织体育活动增强教师身体素质,定期举办集体庆生会、集体婚礼等,提高教师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朱美燕.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路径[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01).
  [2]郑孝玲.国内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文献综述[J].教书育人,2011(36).
  [3]蔡玲丽.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增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6).
  [4]汤海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追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2).
  [5]檀传宝.论教师的幸福[J].教育科学,2002(01).
网站目录投稿:妙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