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河南、安徽、陕西、甘肃为首批试点省份。近日,四地省教育厅陆续公布了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实施方案,并确定了22个试点地市名单。(2019-5-17 中国教育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队伍建设一直是教育发展的软肋,因为乡村地理环境、办学条件、教研氛围、发展机遇等原因,乡村学校留不住人才,留不住优秀教师。在乡村中小学设立首席教师岗位,就是激励一批乡村优秀教师扎根乡村,研究教学,提高业务,以自己的专业特长,引领乡镇区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设立乡村首席教师可以为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带来"鲶鱼效应",为乡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带来更大的激励。好的政策要用好,活的机制要用活,乡村首席教师不仅要加强制度设计,重视评审环境,更要强化管理使用,关注落实环节,真正让首席教师发挥作用。 事实上,在县区层面,大部分地区均组织实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评选活动。按理说这样的评选,对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区域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诸多地方仅仅关注评审环节,关注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成果,评审过后颁发一纸证书,为申报再添一项荣誉,再加一项职评的资本,而如何发挥这批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价值,为其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带动引领更多的教师,真正做到骨干示范,学科带头的作用,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从而大大降低了此类评审的实际效果。首席教师评选政策引领性更强,评选范围更加明确,更要突出其应有的辐射带动价值,强化首席教师的管理与使用。 首先,应搭建首席教师专业引领的平台。首席教师绝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发挥领头羊的领跑作用,这不仅需要首席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更需要区域教育研究的平台与机制。因而,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或是乡镇中心校管理人员,应切实重视首席教师对区域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积极为首席教师搭建平台,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教师发展共同体、乡镇学科教研组、学科教育督导组、专家讲师团等有效形式,让首席教师参与乡镇学科教研,成为乡镇教科研工作的中坚骨干力量,让首席教师带动引领更多教师的专业发展。 其次,应加强首席教师的履职考核工作。要为首席教师压担子,定任务,设目标,明确规定其职责范围,年度发展目标,示范引领成果,并实行年度履职考核,使首席教师不是一纸证书,不是口头称谓,而是实实在在的职务,是名副其实的身份。 再次,应保障首席教师的相关工作待遇。建立完善责权统一的管理体制,让首席付出有收获,劳动有报酬,严格保障首席教师聘任期内的生活、交通补助等,在绩效工资发放、职务职级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予以倾斜与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