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校园育人文化建设探究


  张俊景 王春平
  【摘 要】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用文化精神培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营造学校育人文化。文化反映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学校文化蕴含在物质、精神领域里,渗透于制度、课程和师生的行为中。当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在于,培育学生的科学与人文基础,铸就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近几年,我校着力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育人,逐步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学校文化;育人;校园;理念
  学校文化已经成为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特征,蕴含着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尽管人们对学校文化的内涵认识不统一,对学校文化的概念尚有争论,但不容怀疑的是,学校是一个文化组织。学校文化的本质在于用文化精神培育人。而不是用技术行为打造人。学校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文化建设重在营造良好的育人文化。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文化,是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提升现代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不同。学校文化建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营造育人文化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主要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引领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校长是学校发展和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这是从校长的办学理念、专业素质能力和人格品质魅力三方面来说的。首要一点,校长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领学校发展和营造学校育人文化。这里所说的办学理念是一种办学观念,是办学思想、灵魂和信念,它的内容包含有办什么学校、实施什么教育和培养什么人才等三个重要命题。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蕴含着学校育人的文化精神,决定并影响着校长教育管理的行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及生命发展轨迹,学校育人文化的品牌形象。校长办学思想是对办好学校愿景的描述、主张和解释,是对办好学校的理性思维和整体认识。校长办学思想明确,办有灵魂、有文化的学校,学校才能创新和发展。校长办学理念要先进,办学思想要正确,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要充分体现国家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对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实践追求,使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得到全面落实,使国家课程改革得以全面实施,而不能在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方面主观随意和打折扣。要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正确,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而不能片面或畸形发展。
  第二,要充分体现对主体生命的尊重和关爱。要以人为本,通过办学理念的实践追求,给每个学生注入富有价值内涵的、既有的客观精神文化,最大限度地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展,以提升学生健康成长的生命质量,不准有排斥、歧视"后进生""学困生"等对主体生命的不尊重行为发生。
  第三,要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育人文化。一个富有思想又讲究实际的校长。要对学校历史文化积淀进行分析反思、审时度势、把握现实、憧憬未来,力求办出个性鲜明、具体实在的学校。不好高骛远,不空喊口号。努力打造学校个性品牌文化。使学校具有竞争力。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包括校长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课程观、质量关、人才观和管理观,决定并影响学校办学目标的过程和方法、学校文化发展所从事的具体实践行为、学校教育的品质。校长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提出,不是给人听和看的"口号"和"标语",而是学校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精神,是一种认同并付诸实践行动的文化信念。一方面,是需要被教师理解、认同的教育理想和精神:另一方面,校长要把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作为引领,成为指导学校文化发展的思想文化核心。进而贯彻、渗透到校训和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以此作为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校长要想实现对教育思想的引领,就要研究和培养教师成为有教育思想的人,引领用教育思想武装了头脑的,履行教书育人光荣使命的教师队伍。校长前瞻性的办学思想,高远的培养目标,富有人文氛围的校园文化情怀,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让学生充满着天天向上的进取精神和自信心,使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学生道德情操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张扬,引领师生实现理想的人生价值。
  反思有的农村初中校,把办学定位在"多考上几个学生",为"应试"而把"文体课""非考科目"挤掉,甚至有的初三课程还没有开设。或初中课程没有学完,就"分流"出一部分学生,使学校的人气减弱。这种做法不但降低了义务教育质量,干扰了教学秩序,也使办学出现了非良性循环,被"分流"出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提升,不利于学校育人文化的营造。
  二、以开展丰富的活动为载体,活跃精神文化
  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给人以精神的熏陶和心灵的滋养,有助于培养师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振师生的精神风貌。近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三进校园"活动,让大家增长更多有價值的知识,活得更有精气神。
  (一)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用厚重的国学经典滋养心灵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迹、经典著作。这些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文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铺就了一批又一批后学才俊的成功之路。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至今仍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说:"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母乳,从小吃‘母乳,公民才能感受到祖国母亲的温暖和亲情,感受到祖国母亲的伟大,才会更加热爱祖国。"因此,我们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让历经岁月淘洗的经典和传统文化滋养师生心灵,提升师生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
  古往今来,无数成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实践说明,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让孩子们多读、多记一些好东西,对他们日后文化底蕴的形成、文风的养成、精神境界的提升,都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目前,小学的教科书在古典文学、历史经典等方面都有空前的增加,为国学教育的加强和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较大的空间。
  我校注重经典诗文的教学,倡导大量阅读,严格要求学生背诵课标推荐的70首古诗,积极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成语、神话和民间故事。近年来,我们在全校掀起了"读经典,诵诗篇"的热潮,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中华经典文化的魅力。自去年以来,开设校本阅读课,为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提供时间保障。我们精心编制校本诵读教材,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增广贤文》等蒙学经典纳入其中。每学期举行一次与诵读相关的大型比赛,举行两次诵读验收活动,评选诵读优秀班级和学生。在教学楼张挂蕴含传统文化内容的展板,利用广播和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励志的名言、佳句和经典诗文,使学生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二)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用伟大的革命传统陶冶情操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昭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谛。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者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永远都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其感召力是教科书不可比拟的。
网站目录投稿:雪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