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航测团的露天电影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影院似乎一下就成了日渐没落的所在,曾几何时,由于观影者寡,票房一落千丈,无奈之下,全国竟一下关闭了70%左右的影院,若非公认的热门大片,很难想象会有多少人步入影院观赏一部并不起眼的普通影片,而当年的露天电影似乎就更难寻其踪迹,因为网络便可解决一切。 一部《色戒》倒是吸引了万众瞩目的眼球,但看客们似乎皆为阅色,而非戒,完全曲解了作品的本意。大陆删剪版不过瘾,网路搜索港澳全版,直看得面红耳赤,血压升高,又怎一个"色"字了得。唉,呜呼,一部寓意深长的伟作就这样被糟蹋了。 网络,一个无所不能的存在,似乎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在网络的冲击下,影院的日渐式微也就理所当然。但你可曾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文化娱乐资源的匮乏,百姓对电影的渴望,是一种怎样的形情?可以这样说,从来没有一种召唤,能像露天电影那样具有万众瞩目的号召力,而航测团的露天电影,宛如一场浩浩荡荡的集市,整个独丘山地区便立刻沸腾起来。 航测团要放电影了!这一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立刻传遍四面八方,甚至是几十里外的他乡。学校闻讯,会提早放学,农民得知,也会提早收工。无论春夏秋冬,人们忘记酷暑,不畏严寒,不管距离远近,哪怕步行几十里,都会赶到航测团,观看这场露天电影,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执着? 航测团要放电影了!这是一种无声的召唤。人们兴奋着、议论着的,早早吃了晚饭,搁下家中所有的事务,就为了一件事,看一场航测团放映的露天电影。性急的人们,就盼着天快黑下来。很多时候,还没等银幕挂出来,露天广场上便摆满了小板凳和砖块,甚至已经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候了。 放映露天电影的位置,通常是在团部门前的广场上,这也是航测团唯一比较开阔和空旷的场所。团部门前的广场,与二大队的运动场是连在一起的,中间似乎只隔了一条排水沟。二大队的运动场上虽然安放了许多运动器械,有单杠、双杠、吊环等,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称的飞行员训练器械,但这并不影响观影的人流站在运动场上反看电影。 观影广场一般被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部队和群众观影区。部队观影区,自然是整齐划一,官兵们都排着整齐的队伍,高唱军歌,歌声嘹亮,此起彼伏,甚至一浪高过一浪,充分显示出部队的军纪和威严,而群众观影区就显得凌乱和拥挤不堪。也难怪,就这么大的场地,而观看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进来,把整个露天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那场面,才叫壮观。 银幕大多都是挂在团部门前露天广场的北面,这样悬挂的优点是可以容纳尽可能多的人观看,因为银幕的反面正好是二大队的运动场,虽然运动场内有许多飞行员训练器械,但并不影响站在银幕后面反看。现代的年轻人可能根本无法理解,电影还有反看的吗?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 有一次我去得稍晚了一些,银幕前便被围得水泄不通,根本就无法再挤进去,站在远处的水泥马路上,只能看到一个模糊晃动的轮廓。顿时,我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怎么办?慌乱之中,我急中生智,突发奇想,竟跑到二大队运动场上反着看,那反面的影像是个模糊的反影,但音响却是真切的。能够反着看,总比看不见强。后来反看的人也越聚越多,竟然聚满了二大队的运动场。因为观影的人太多,整个露天广场黑压压的聚满了人,人山人海,十分壮观。 当时,虽然观看的影片十分有限,比如只有《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铁道游击队》等几部国产片,国外电影如《卖花姑娘》、《宁死不屈》、《瓦尔特保卫莎拉热窝》、《追捕》等。有些电影甚至已经重复放过几遍,但观影的人们仍络绎不绝,场场爆满,经久不衰,这就是当年露天电影的魅力。 在上世纪70年代,一场露天电影所带给人们的痴迷和快乐,是现代都市人无法想象的,即使是反看电影却也精彩纷呈,难以忘怀。如今,40多年过去了,电影似乎已经无法再现当年的辉煌了,无所不能的网络似乎主宰了我们的生活,但露天电影留给我的那份情感和回味却是那么绵长和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