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较多,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常发生运动损伤。本文在调查分析笔者学院中职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损伤数据后发现,笔者学院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主要表现为摔伤、碰伤、拉伤,如摔跤后擦伤皮肤或者流血、运动过猛拉伤韧带、关节挫伤等,引发运动损伤主要原因为学生自我防范保护意识不强、准备不足、身体状态不佳、存在旧伤等,最后本文提出中职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防范应对措施。 关键词:运动损伤 中职学生 防范应对 一、中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常见运动损伤 对笔者学院多年中职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数据分析后发现,笔者学院学生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主要表现为摔伤、碰伤、拉伤,如摔跤后擦伤皮肤或者流血、运动过猛拉伤韧带、关节挫伤等。下面对笔者学院学生体育活动中常见运动损伤进行深入分析。 1.课外竞技体育活动中常见摔伤和碰伤 中职学生课外时间比较多,并且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教育部对中职院校硬件设施有基本要求,要求必备篮球场地、足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室内体育运动馆等。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由于缺乏体育教师专业指导以及自身缺乏防护措施,导致课外体育活动损伤较常发生,摔伤和碰伤较为常见。特别是在篮球、足球等激烈对抗活动中,摔伤和碰伤情况更加严重。比如在篮球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体育教师指导,学生保护意识更高,这种情况下学生相对较少发生摔伤和碰伤,而在篮球课外活动中,学生在抢篮板球和拦截运球等环节,由于全神贯注于运动活动中,忽视了自我保护,很容易在运动冲撞中摔伤和碰伤。再比如在足球课外活动中,学生在铲球争抢中很容易摔伤和碰伤,守门员全力拦截射向球门的球时,也很容易摔伤。 2.课外常规体育活动中常见拉伤和挫伤 课外常规体育活动中常见损伤为拉伤和挫伤。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在课外常规体育活动过程中缺乏有效热身,在身体没有进行效热身的情况下就进入激烈运动中,很容易发生拉伤和挫伤等事故,特别是在田径活动项目中,学生更容易发生拉伤和挫伤。比如许多中职学生喜欢早上或者晚上跑步,但不同天气对人体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夏天天气炎热,人体温度较高,血液循环较快,学生未进行充分身体预热准备一般也不容易出现拉伤和挫伤的问题。而在初春和秋末时候,由于昼夜温度变化大,学生在没有进行预热准备情况下跑步,很容易造成拉伤或者挫伤,如跑步幅度过大,腿部由于生硬而拉伤、踝关节僵硬而挫伤等。 腿部韧带拉伤或者踝关节挫伤,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疗恢复,很容易在运动时再次在同一身体位置发生拉伤或者挫伤的情况,甚至导致不可扭转的损伤。因此,学生身体部位被拉伤或者挫伤后,应该注意治疗和休息,但是现实中有些学生在拉伤挫伤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导致伤势变得更加重,甚至造成不可扭转的身体损伤后果。 二、课外体育活动损伤调查分析 1.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数据分析 对笔者学院近几年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数据分析后,笔者发现共有678名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其中损伤程度较小的学生有110人,占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总人数的16.22%;损伤程度中等的学生有418人,占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总人数的61.65%;损伤程度严重的学生有150人,占课外体育活动损伤总人数的22.12%。从笔者学院近几年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损伤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损伤类别最大比重是中等损伤类别。因此,防范课外体育损伤应该将防范中等运动损伤为重中之重,当然也不可忽视严重程度的损伤预防,因为严重运动损伤会对学生造成较大身体伤害。 2.损伤引起因素调查分析 对笔者学院近几年课外体育活动学生损伤的调查结果如下:接受调查的师生,认为由于思想不重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41.56%;认为由于预热或者活动前准备不足引发运动损伤的占被调查人数的30.23%;认为运动器材或者运动场所引发的运动损伤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12.46%;身体状态不佳或者本身就有旧伤引发运动损伤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0.67%;其他因素引发运动损伤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0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笔者学院近几年来课外体育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中职学生自我防范保护意识不强,其次是准备不足,而身体状态不佳或者存在旧伤也是引发中职学生运动损伤的影响因素。因此,笔者认为降低笔者学院学生课外体育运动损伤率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措施。 三、中职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防范应对措施 1.加强中职学生自我防范保护意识 加强中职学生运动安全教育是防范、避免运动损伤的重中之重。一方面,提高学生运动安全意识,在体育教育过程中时刻将运动安全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教育学生打消"运动难免损伤,无关紧要"的思想态度,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对降低、减少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运动纪律教育,在课外对抗性运动活动中,加强学生运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对抗运动活动规则,对抗运动活动按照活动规则行事,减少冒险对抗行为,有助于大大降低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损伤发生概率和损伤程度。 2.安排中职学生适量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由于每个中职学生体质存在差异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要因人而异,教师应以适度为原则安排课外体育活动强度和运动量。 (1)在现实环境中,每个学生对自身能够适应的强度和运动量并不是很清楚,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体育教师在对每个学生进行调查摸底后,大体了解了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在此基础上为每个学生确定适度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2)有个别学生身体存在缺陷,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安排学生从事太极和瑜伽等体育项目,有的学生存在旧伤或者不适应某课外体育运动项目,比如手腕关节有旧伤的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量少从事篮球、排球等体育项目。 (3)调查了解到每个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后,体育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运动项目规划,既要考虑班级整体教学任务的完成,也要考虑每个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确定整体教学任务基础上灵活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3.运动前充分热身预热 学生在运动前进行充分准备,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有助于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1)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参加课外体育运动时要循序渐进,在适应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基础上,在能够承受的条件下不断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切不可冒进。比如对足球运动,在学生还未掌握基本对抗技术和技巧的时候,不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争胜负高强度拼杀对抗运动,否则会加大运动损伤发生的可能性。 (2)体育项目安排要考虑学校体育设施实际情况,特别是安排室内体育活动时,由于受到运动场地面积大小限制,否则容易由于拥挤而增加发生运动损伤的几率,因此不可安排过多学生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室外体育活动要考虑体育设备风吹日晒条件下是否依然符合安全标准,预防减少器材而引发运动损伤。 (3)体育教师要特别告诫学生,不可带病参加课外激烈体育运动,或者刚病愈就参加课外激烈体育运动,防止由于身体不良状况而引发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孙佳剑,井红艳,李良胤,李明慧.黑龍江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10). [2]郑进贵.大学生体育运动中常见运动损伤原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22). [3]王平.中学生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及有效预防[J].科技展望,2017(32). [4]吴长青.浅谈学校体育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青年时代,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