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作家今天要做的就是跟网络争夺小朋友。"近日,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主题研讨会上,儿童作家郑春华讲的这句话,不仅喊出了一位儿童作家的心声,同时也戳中了不少教师、家长的痛点。 当前,在网络游戏、碎片化阅读占据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的背景下,专业儿童作家努力创作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家长积极引导孩子阅读都是"跟网络争夺小朋友"的必要之举。而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更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为学生埋下读书的种子。 语文教师要"乐读",争做学生阅读典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文教师乐于阅读,会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无数实践证明,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来自语文教师的熏陶教育。如果语文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能够做到手不释卷、出口成章,必然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但遗憾的是,当下很多语文教师除了教科书、参考书之外,很少涉猎其它书籍。其中固然有教师负担过重从而无暇读书的客观因素,但也不能忽视教师自身不爱读书的事实。我们常说:身教胜于言教,语文教师不"乐读",又何以要求学生读书呢? 语文教师要"荐读",优选学生阅读材料。虽然当下我国图书市场上高质量、受欢迎的儿童作品少之又少,但古今中外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汗牛充栋。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优秀读物应成为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此外,语文教师既有语文学科素养,又有教育专业知识,完全有能力为学生推荐适合的阅读材料。 语文教师"荐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外拓展阅读,即教师教授完一篇课内作品后可为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作品,可以是同一作者的其它作品,也可以是题材相似的其它作品;又如开展师生共读,即教师选取经典的儿童读物,开展师生共读活动,在共读活动中明确规定每天的阅读量,同时定期开展阅读交流。 语文教师要"导读",提升学生阅读水平。语文教师肩负着指导学生阅读、提升学生阅读水平的使命。除了每天的阅读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名著导读"活动。这种"名著导读"活动可以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开展,每学期教师可以选取一本儿童经典读物,定期进行名著导读活动。包括介绍作家的生平,介绍作品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人物性格,赏析作品的精彩片段等。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不必刻意要求学生阅读这部作品,而是通过自身的精彩讲解吸引学生自觉阅读这部作品,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导读,再去品味这部作品时,收获自然不同,其阅读水平也会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教师要"下水",拓展学生阅读空间。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善读"之外,还要"善写"。"下水"是叶圣陶先生打的一个比方,指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习作时,要经常动笔。语文教师要善于写"下水文",要以儿童的心态、儿童的语言创作一些作品。这种创作并不追求公开发表,而是力求引导学生阅读,当学生读着自己老师的作品,品味着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时,会收获与阅读经典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种"下水文"既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已故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就非常善于写"下水文",通过写"下水文",他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浑然天成,给予学生艺术与美的熏陶。 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水平方面,语文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师要通过一身书卷气为学生埋下读书的种子,在教师孜孜不倦地示范、引领下,使这颗种子破土、发芽、生根,直至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