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年轻人惊叹我们那时一斤猪肉才七角七分钱,但是他们并不能忍受一个月只能吃一次肉的日子。我们小的时候,猪肉是凭票供应的,每人每月半斤,一家五口人,每月能买两斤半肉。所有的家庭都是把肉票集中起来买一次肉,让大人小孩痛快地吃一顿,我们称之为打牙祭。这一顿过后要眼巴巴地盼望三十天才有下一顿了,好在我们是城市户口才有这个待遇,听说乡下只有过年才有肉吃。 那时候肉是越肥越好,肥肉油水多才能解谗,哪家要是买到一砣瘦肉全家人都要哭的。喂猪的如果胆敢给猪儿吃瘦肉精,肯定要被打成反革命。 肉店是一个好单位,每天清晨都有很多人到肉店去排班站队,去晚了这天就买不到肉。因为每个肉店一天配给五六百斤肉,供应一大片居民区,所以大家都说买肉难,把肉店当庙子一样供着,很怕它被水淹火烧。每天上午九点运肉的车子过来,扔下七八块半边猪,卖肉的人将肉块拖进肉店内去分割,挂上架子后才开门营业,买肉的人依次进入,指定要买的肉的部位,让卖肉的割取称秤,交肉票交钱,然后提肉走人。不用两个小时,肉就卖完,营业员们就关门休息,没买到肉的人留下一片叹息。 卖肉的是个让人羡慕的职业,猪肉一拉进肉店,他们就开始走后门,先把领导家要买的肉割下来,再把自己家要买的肉割下来,然后把什么舅子老表大姨妈家要买的肉割下来,剩下的才挂出来卖。面对普通老百姓,看得上眼的人他把刀子向左剜,割下来的肉是皮少肉多,对看不顺眼的人他把刀子向右剜,割下来的肉是皮多肉少。大家为了买到好肉都争着巴结这些刀儿匠,我们院子有一个美女直接嫁给了刀儿匠。 猪肉的供应十分紧张,经常出现有肉票但买不到肉的情况。有一次听说是要支援阿尔巴里亚,把四川省的生猪都调走了。害得全成都市的人吃了几个月的战备肉。所谓战备肉,就是盐腌猪肉,那战备肉咸得要命,大家把肉放进盆子里用清水浸泡除去盐分,往往要泡四五天,把肉都泡绿了,才能食用。就这样煮肉汤不用加盐,炒回锅肉也不能放豆瓣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