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谈谈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


  张春蓉 张艳华
  【摘 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在目前来说是个基础性的议题。高职生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使得心理健康的改善工作极其必要。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为,特别要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着力,合法合理合情的行为才能水到渠成。
  【关键词】高职生;心理健康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在目前来说是个基础性的议题。心理不健康,直接影响到他们三观的塑造,学业的完成度,人际交往的水平,以及毕业后适应社会时间的快慢和程度高低。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表明党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高职生即将走入社会,在学校期间,高度重视并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可以防患于未然,使其少走弯路,迅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人才。
  高职生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使得心理健康的改善工作极其必要。
  首先,高职生的自我低评价影响他们的自尊自信。高职生从总体来看,文化知识的掌握不深不广,通俗地说,即是至少在高中阶段成绩比较低。在基础教育阶段,唯分数论的单一评价体系下,他们受到的师生的关注度很少,被家长抱怨、叹气甚至奚落的很多,外在的低评价直接导致他们的自我评价低,久而久之,欠缺自信,自我都不接纳。在此认知下,情绪低落,敏感,对外界产生抗拒,要么退行,萎靡不振,自暴自弃,情绪的压抑总是需要出口,于是向内攻击,就是自残自杀,或者向外攻击,打架斗殴,伤害他人,影响家庭、学校、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
  其次,高职生对他的自我之外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认知水平影响他的理性平和。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个环节。高职生的一些人际交往中的瑕疵可以说是对自我与外在关系的认知不当造成。一般讲,智力水平高,文化水平高,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的能力则高,反之,较低。为什么要强调智力导致的认知呢?智力水平不足,导致他对自然界的认识深度不够,容易走向唯心主义和迷信的歧路,视野狭窄,感受性差,情绪低落,人生态度消极,对待自我和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认识不清楚,对待个人的欲望、需要、利益的实现途径不太明晰,处理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冲突也没有心理的准备,稍有不称心如意的事情——触碰自身利益的冲突发生,便很容易激动,暴躁,就在行为行动上做出不符合年龄不符合社会主流的事情来。当然,智力影响认知是一个主要因素,非智力因素比如理想、兴趣、爱好的缺乏,也会影响到认知水平。
  再有,高职生的校内外行为现状令人堪忧其积极向上。在学校,无心文化理论和专业学习,沉迷游戏虚拟网络,跟老师、同学的交流少,不重情谊,对于建立人际关系冷漠冷淡,更遑论主动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言不合,冲动的魔鬼就张牙舞爪,斗嘴、吵架或出手相向,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在家里,无心家务,无意跟家人表达交流,对父母嘘寒问暖的热情报之以冷脸,缺乏适时适度的接应和感恩之情。在社会,不热衷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对陌生人的合理求助视而不见,与路人的一个小小的矛盾都会引发情绪高涨,冲突瞬间爆发,沾染了不良的成人戾气。心理健康者一般而言情绪稳定性好,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约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使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需求,也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而高职生们在这情绪的自控方面实在薄弱。
  概而括之,即是在心理过程的情绪情感环节上,他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不畅,郁积于心,悲观消极的情绪情感占比大,一旦有冲突发生,自制力又弱,就会发生不理智的行为,或违和的行为,或违法的行为,那都不是我们高职教育所愿意见到的结果。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情感活跃,与之相适应,行为上应该表现为朝气蓬勃、热情洋溢、生龙活虎、反应敏捷、勇于探索、勤学好问。如若出现所谓的"少年老成"、萎靡不振、喜怒无常,或过于幼稚、过于依赖等现象,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总之,若经常严重的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征,属于心理异常。
  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依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为,特别要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着力,合法合理合情的行为才能水到渠成,民安国泰。
  高职院校既要从认知、也要从情感方面,改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认知方面,强化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指导下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建立正确的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社会位置,正而稳,稳而定,定而不歪,不歪,心理即健康。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该理论就认为引起人的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所以通过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主题班会、校园文化等活动,塑造其正确的三观是关键的改变认知的举措。
  高职院校在情感工作方面的努力应首先是通过辅导员,科任老师、后勤管理人员等与高职生建立起良好的平等、尊重、爱护、鼓励关系,这个关系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基础工作,没有桥梁,无法通行。没有良好的关系,就无法使师生交流,沟要挖畅,水才能通行。开学典礼、迎新晚会、辅导员进寝室嘘寒问暖、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良好的校风建设、较多的校园内外的勤工俭学制度、节假日的安全提示和祝贺以及对贫困生的帮补等等都是建立师生关系的良好方式。总之,在情感上,进一步温暖他们,使其感受到学校的尊重、关爱之情,从而树立自己生而为人的自尊自信,而不是背负高考失败者的沉重标签来学校进一步接招奚落和打压。人都是有向上的本能的,他们曾经因为不努力或者各种原因,没能考上本科院校,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失去了向上的进取心和行为。高职院校要致力于通过改变不良认知、通过建立良好的关系来帮助他们找回积极进取的心理需要,亦即自我实现的需要,正应了古语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以说,高职院校的很多工作都是类似心理咨询师性质的工作,不是给他们一个万能的措施,而是给他们一个能够自己去决断正确路径的思考方向,情感体验。
  从社会的角度,则是氛围的营造。尤其是社会风气,如前所述,新时代的乐观、积极、崇德、向善、进取、奋斗的社会氛围,是当今的主旋律,极其正面,相当阳光。再加上,我们的政府和社会解放思想,不再"唯文凭论",注重综合素质选拔、招聘毕业生。高职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势愈来愈向好,令其体验到他们足够的安全感,满足了安全需要,那么归属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也接踵而来,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的平和当然而至。
  高职生在大学生的构成中,是近些年高考扩招中为数不少的重要部分,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内容。高职生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主要青年群體。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心理健康,则社会心态积极健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即十九大报告,2018、10、28)
  [2]《心理咨询师 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年4月第一版
  [3]中国网10月18日讯(记者苏向东 通讯员雷亚楠)采访十九大代表、心理学家傅小兰。
网站目录投稿:冰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