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丹派精功修炼法浅解,是根据钱惕明老先生《太极内功心法全书》,并结合本人 体会整理而得。不当之处,请前辈及拳友指正。 一、练功先明理,理通好练功 1、凝神调息,调息凝神 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那么练功,练的是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妙法呢? 练功就是练中和之气,即阴阳二气相互交感而化成的和气(阴阳交感而成和)。各门派各有妙法,但章法有别、各有千秋。武当丹派太极拳首推脐轮调息法。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说》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这八个字,就是入手功夫。" 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具体讲就是脐轮调息法,是中和之气的修炼要道,是内丹功的入手功夫,也是太极内功的入手之法。 武当丹派太极拳的练气法门,由脐轮调息、拳势呼吸和一般呼吸(即初级腹式逆呼吸)三要素组成。它们之间,以脐轮调息为主,促动一般呼吸和拳势呼吸,有主有从地协调进行,彼此不能分离。 脐轮调息,有打坐静功的修炼与行拳动功的修炼两种,而且,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炼法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脐轮调息的修炼过程,细分为意守肚脐、吸气敛脐、脐轮命门两相通、命门输气两臂贯、涌泉脐轮同呼吸、阴硚调息海底活、脐息升华入胎息等七个层次,由浅入深,逐步晋级,相互融通。 2、气与内劲 自古以来我国关于气的概念有哲学概念的气、人体修炼之气和世人广泛引申运用之气三种类型。 哲学概念的气。古代哲学家元气本原论认为宇宙是由元气生成的;最早完整提出"气"概念的《周易﹒系辞传上十一章》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世人广泛引申运用之气。气的概念被抽象出来以后,成为无形的物质概念,于是人们把一时看不到原因但有明显变化的现象,当做气的作用所致,从而多方引申、广泛运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比如,用于中医,有气血、宗气、原气、真气、卫气、水谷气、病气、戾气、肾气等等;用于自然界,有空气、天气、节气、气候、气象、雾气等等;用于人文,有福气、运气、喜气、祥气、晦气、邪气等等,人们还常用正气、忠气及邪气、奸气来评价人品的正忠奸邪。总之,气之说俯拾皆是。 钱老在书中重点谈到人体修炼之气。我国自生有道家与儒家两大文化主流。道家建立了修炼精气神为核心的内丹学说,儒家的养生之道发展到孟子(前372-前289)时,他提出了"吾养吾浩然之气"的目标及修炼程序,及至佛教传入中国(史书有记载是公元前2年),其修炼之道也有与道、儒相通之处。道家的所谓气,即佛教的息(呼吸),道家的服气法,与佛家瑜伽术的修气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怀瑾先生曾说:"这些炼气的最后目的,都是凭借呼吸的作用,由此而引发生理潜能的‘真气’……所谓‘真气’,也只是无名之名的代名词,在瑜伽术中又有别称它为‘灵能’,或者形容它是‘灵蛇’。至于西藏的密宗,则别称它‘灵力’,或名为‘灵热’。总而言之,借用现代语来说,它就是生命的本能。"这里所说的"生命的本能"就是武当丹派太极拳所说的内劲,它是通过修炼气而增强体内潜能的结果。 综观诸家论及太极内劲,多达数十种,但不外乎本劲与用劲两类。混元劲是本体之劲,其余的都属应用之劲。而混元本劲,由混元气练成。 修炼混元气与混元劲,有静功和动功两方面。静功,有太极静坐法,以及无极桩、混元桩、两仪桩等桩功;动功,有基础功及全套拳术招式,都是为了修炼精、气、神。修炼精、气、神的结晶,就是内劲,即混元劲。 二、精功五式 第一式 无极桩 【桩功释义】 炼此精功,旨在以象喻人,以无极的自然现象,比拟人的身心状态,要求习拳者经过长期修炼,让身心像"无极"那样,返璞归真,回到婴儿的出生状态,即体松心和,无忧无虑,心灵净化,形神相合,恢复天性。 武当丹派把无极桩列为必须修炼的精功之一,既作为炼内气的一个单炼功法,又冠于套路之前作为预备式锻炼。坚持每天站无极桩十几分钟,身心就能得到最好的休息、调节、抚慰和滋养,其乐无穷。是练气、炼劲、炼意的重要功法。 修炼太极,必须心宁神静,心烦气躁炼不了太极。站无极桩,通过求静而入静,进而求得静能生慧。毫不夸张地说,单练此功,足以改变人的心情和心态,进而改善人的心境,从而影响人的思想,改变人的行为、处事方式。所以,这也正是各门派把站无极桩功作为必须修炼的功法的主要原因。 【站姿要点】 面南(其它各式均要求面南)站立,两脚跟靠近,间距约2厘米,两脚尖八字分开,宽度以自觉舒展为好;身躯中正,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提顶吊裆(从头顶百会穴至会阴穴,上下保持一条线,即"提顶吊裆线一条"),颈项松正,松肩垂肘;身体重量分置于两脚脚掌(若置脚跟,一则易伤脑,二则重心不稳);面容祥和,舌抵上腭,双目垂帘,神光内视丹田,摒弃一切杂念,内无所思,外无所视,空空洞洞,如入"无极"景象。 无极桩无任何外形动作,只是静站,须遵循"无极"之意,静至虚静,似有非有,似无非无,悉任自然,细细绵绵。静站时间因人而异,平常以15分钟为宜。 【调息心法】 自然呼吸,意守肚脐。即摈除一切杂念,仅留一个守脐之念,守脐内寸许。仅此一守,既不问意想什么,又不问如何行气,更不求得到什么,只有守着肚脐就行了。但要注意,所说守脐,只能轻守、文守,只要有那么一点意思就够了,即若有若无,似守非守。炼至功深,逐渐进入"万念俱泯,一灵独存"的虚无境界,以收"呼吸虚无入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之效。 第二式 太极混元桩 【桩功释义】 无极之后便是太极。而此时的太极虽然已孕阴阳,但尚未分出,仍处于混元一气的状态,仍然是混元为一的统一体。混元桩主要是修炼混元一气,即修阴阳中和之气。 【站姿要点】 1、平行站立 周身放松,自然站立,随即左脚向左开步踏实,两脚平行而立,呈"11"形,把握住这一要点即可掌握吊裆的要领。特别要注意两脚与肩同宽,以便脚掌的涌泉穴与肩部的肩井穴上下相互对应,使涌泉穴的"泉眼"与肩井穴的"井眼"上下流通交感,使人体气血上下畅通,这是站混元桩的基础。 2、稳坐髙凳 接着腰胯微微向下松沉,带动双膝微屈,臀部微微下去,宛如坐在高凳子上,叫做"稳坐髙凳"(不是扎马步)。此时须提顶吊裆,颈项松正,躯干中正,尤其要注意尾闾下坠,臀部内敛,膝尖不超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跟,做到"前后不过"。 3、环抱圆球 随即两臂松松提取,两手旋腕翻掌,手指松展,手臂半圆,两臂环抱于胸前,宛如抱了个大气球,形成混元气场。 注意第2、3步"接着""随即"等字眼,强调的是顺序,与陈氏混元太极功法不同,腰胯微微向下松沉,带动两臂松松提取。注意细心体会。 4、五官自然 下颏微敛(不是低头),意念鼻尖与肚脐相对(便于任督两脉流通)脸含微笑,自然闭嘴,牙齿合拢,舌抵上腭,双目垂帘,似闭非闭,神光内视肚脐,抱元守一。 5、心静体松 此功的松静法,也是"机在目"(内视脐轮,抱元守一)。先让眼皮松弛下来,继则面部肌肉放松,连带大脑皮层放松。大脑一松,就能促使心神入静;心一静,又能促使引导全身关节逐节松开,连肌肉也随之放松。周身的松静,宛似打开了闸门,使内气畅流无阻,逐步迈向"气圆、劲圆、神亦圆"的混元一气的境界(感觉)。 【调息心法】 太极混元桩所用的脐轮调息法因意念循径的不同共分五种,应分阶段逐步修炼。每次练习,就所练功法以一呼一吸为一遍,做九遍或九遍的倍数。 第一、吸气敛脐。吸气时,小腹要微微内敛,呼气时,小腹要慢慢地向外放松。要点是"吸气敛脐,呼气松腹"。 第二、脐轮命门两相通。吸气时意想气由脐窝吸入,肚脐微微内敛,所吸之气一直通达命门;呼气时,小腹徐徐向外松开,意想气从命门送回脐窝。 第三、阴硚调息海底活。吸气时意想气由脐窝吸入,肚脐微微内敛,所吸之气一直通达命门;呼气时,意想气从命门注入小腹下丹田,并内视下丹田,同时小腹徐徐向外松开。 第四、涌泉脐轮同呼吸(上下同息)。吸气时,由脐轮吸气,吸到命门,同时涌泉穴亦吸气,吸至命门会合,达夹脊,经两肩通于两臂,向外争去;呼气时,原路返回,至下丹田,分入于两脚涌泉,同时涌泉穴微微地暗暗地踏劲。 第五、以脐轮为起点,走小周天循环。意想中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上行至大椎时,分注两肩达手臂指尖,再由手臂内侧返回至大椎,过玉枕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中丹田。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炼至功毕。 心法调息涉及两臂时,均定义为"命门输气两臂贯",在第四、第五两个功法中涉及到。 脐息升华入胎息。上述五种修炼法都是用意念引导炼意炼气,达到一定深度后,就应进入不用意阶段,是高级阶段,归于虚静的无意状态,只是静静地、松松地、无欲地站在太极元气之中,到后来无意之中才有真意。 【炼劲心法】 这一节,钱老对静能生慧、抱元守一、争裹相磨、若有若无等内容做了分述。 1、静能生慧 站桩要全身放松,思想入静。从初时的松静,进入意静、心静、寂静等层次,让入静逐步深化,乃至进入高层次的虚静静态,道家称之为炼神还虚,即无意无为的虚明静态。慧者,智慧与潜能的发挥。功至虚静层次,由于大脑高度清静虚无,所以无障无碍,无稽无查,使原来被压抑的各种潜能,即潜意识中潜在的能量得以发挥,进入意识领域中,成为一种生命能量,于是人体潜在的特异能量也得到驱动,被开掘和激发出来,形成新的能量——混元内劲。 2、抱元守一 强调静、松、守相辅相成。 3、争裹相摩 有棚劲的成分,不可强求,只可轻品,假以时日,棚劲自生。 4、若有若无 钱老结合自己多年修炼武当丹派太极拳的经验,在其所有著作中,反复强调心法的修炼,意念不可太强,更不能执着,只能若有若无,即用文火温炼温养。 所谓文火,是指用意轻轻的、呼吸缓缓的、内气温温的;武火,则是意念重重的,甚至是猛急的,如猛火冶炼。 如果用意过重,就会造成紧张,过重的意念本身就是紧张。只有在完全放松的条件下,才能站好混元桩及其他桩功,所以用意只能若有若无,有那么一点意思,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朦朦胧胧,似有似无。这实际上是心脑高度入静、思想高度集中的境界。 三、两仪长劲桩 【桩功释义】 此功合"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之理,是炼气、炼劲的重要功法。 【桩势动作】 1、开步举臂。开步动作与混元桩相同。两臂松垂,轻缓向前提举,提至手腕略低于肩,掌心向下,五指松展,指尖朝前。两臂横向距离与肩同宽,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肘尖下垂(不可横向朝外),躯体中正,目视前方。 2、屈膝下坐。接着腰胯松沉,屈膝下坐,成四平步(非大马步),高度较混元桩低些。体重分置两腿,两臂、两掌随着屈膝坐身而下落下按,指尖朝前,掌心虚空,眼神凝视前方。 3、要符合内、外三合。四平步定位,要中正平稳,提顶吊裆,开胯圆档,松腰松腹,神贯于顶,气沉丹田(使气入下腹正中为气沉丹田)。不可跪膝,尤其要注意不可撅屁股,必须敛臀垂尾。 合,主合拢、凝集之意。在站桩、走架时做到内、外三合,求得上下相随,周身一家,浑然一体的整劲。否则,身法散乱,影响行气。 【调息心法】 脐轮调息与混元桩相同,可分层级逐次修炼。但须注意,不论炼哪个层级,一呼一吸之间,需慢慢地细品周身、两臂、两手逐步产生的松沉、下坠、上棚、顶撑、内扣、前伸等劲意,不可执意追求。 四、阴阳开合功 【释义】 开合功是动中求静、修炼三焦、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功法。 【站姿】 站姿与混元桩相同。 【动作要点】 双手开合功分上中下开合,而依次修炼,分别与上中下丹田相联系。上开合中开合的动作均相同,区别的只是双手开合的高低位置的不同,上开合两手合于脸前,中开合两手合于腹前,下开合两手合于裆前。手心相对,上中下开合之前,都要意守劳宫片刻,再做开合动作。两手由眼神、心意引领,先向两侧徐徐拉开,然后,再缓缓相合,做到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即眼神、心意、先天混元气以及与两手相对应的丹田也同时开合。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要注意,以丹田为中心,开时由丹田向外开,合时由外部向丹田合,择其中合之道,运行开合。 【调息心法】 开合动静,全凭心意用功,心有所感,意毕致动,意行气随,行随意动,以心意支配开合,以开合贯穿心意,意气神行浑然一体,开时大而无外,合时小而无内,不知我之为手,手之为我,似在空气中游泳一般,形神连绵似水流,视天机自然开合,气机自然流动。意气开合练意,容易增长内劲。由丹田开至两手,由两手合至丹田,反复传运,反复开合,内气越练越足,内劲越练越大,太极虚领棚劲,自然而生,随意所至。 脐轮调息与混元桩相同,可分层级逐次修炼,但采用小周天炼法时,为协调两臂的开合,要省略气惯两臂的环节。注意鼻子一吸一呼,小腹一敛一松与双手开合的协调,多采用开吸合呼。 五、太极静坐法 【释义】 静坐,是练功的一种形式。无论哪家功法,其坐姿都基本相同,或双盘、或单盘、或端坐凳椅上。至于炼功炼气的心法则各有千秋。就太极静坐法来说,各家的炼法与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若要练好太极拳,不能不练静坐法。 【静坐姿势】 若取双盘腿静坐法,需左腿在外,右腿在内。左属阳,右属阴,称之为"阳抱阴"。女士相反。若取平坐式,须用木凳子,不可用沙发,避免臀部下陷影响行气;两腿须持平。双手结成太极手印置于小腹前。 【调息心法】 所用心法与混元桩基本相同,只是为了增强个别功力,对小部分心法做了小小的改动。按混元桩列出的功法修炼即可。在书中,钱老着意强调了意守脐轮的重要性,他说:"如果因时间等原因,只练此法,不练其余各法,也未尝不可。" 《武当丹派精功修炼法》 为便于阅读、修炼,特将《武当丹派精功修炼法》择要汇总如下: 第一式 无极桩 【站姿要点】 面南(其它各式均要求面南)站立,两脚跟靠近,间距约2厘米,两脚尖八字分开,宽度以自觉舒展为好;身躯中正,周身放松,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掌心向内。提顶吊裆,颈项松正,松肩垂肘;身体重量分置于两脚脚掌;面容祥和,舌抵上腭,双目垂帘,神光内视丹田。无极桩无任何外形动作,只是静站。静站时间因人而异,平常以15分钟为宜。 【调息心法】 自然呼吸,意守肚脐。即摈除一切杂念,仅留一个守脐之念,守脐内寸许。仅此一守,既不问意想什么,又不问如何行气,更不求得到什么,只是有那么一点意思轻轻地守着肚脐就行。 第二式 太极混元桩 【站姿要点】 1、平行站立。周身放松,自然站立,随即左脚向左开步踏实,两脚平行而立,与肩同宽,呈"11"形。 2、稳坐髙凳。接着腰胯微微向下松沉,带动双膝微屈,臀部微微下去,宛如坐在高凳子上,叫做"稳坐髙凳"(不是扎马步)。此时须提顶吊裆,颈项松正,躯干中正,尤其要注意尾闾下坠,臀部内敛,膝尖不超过脚尖,臀部不超过脚跟,做到"前后不过"。 3、环抱圆球。随即两臂松松提取,两手旋腕翻掌,手指松展,手臂半圆,两臂环抱于胸前,宛如抱了个大气球,形成混元气场。 4、五官自然。下颏微敛(不是低头),意念鼻尖与肚脐相对脸含微笑,自然闭嘴,牙齿合拢,舌抵上腭,双目垂帘,似闭非闭,神光内视肚脐,抱元守一。 【调息心法】 太极混元桩所用的脐轮调息法因意念循径的不同共分五种,应分阶段逐步修炼。每次练习,就所练功法以一呼一吸为一遍,做九遍或九遍的倍数。 第一、吸气敛脐。吸气时,小腹要微微内敛,呼气时,小腹要慢慢地向外放松。要点是"吸气敛脐,呼气松腹"。 第二、脐轮命门两相通。吸气时意想气由脐窝吸入,肚脐微微内敛,所吸之气一直通达命门;呼气时,小腹徐徐向外松开,意想气从命门送回脐窝。 第三、阴硚调息海底活。吸气时意想气由脐窝吸入,肚脐微微内敛,所吸之气一直通达命门;呼气时,意想气从命门注入小腹下丹田,并内视下丹田,同时小腹徐徐向外松开。 第四、涌泉脐轮同呼吸(上下同息)。吸气时,由脐轮吸气,吸到命门,同时涌泉穴亦吸气,吸至命门会合,达夹脊,经两肩通于两臂,向外争去;呼气时,原路返回,至下丹田,分入于两脚涌泉,同时涌泉穴微微地暗暗地踏劲。 第五、以脐轮为起点,走小周天循环。意想中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上行至大椎时,分注两肩达手臂指尖,再由手臂内侧返回至大椎,过玉枕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中丹田。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炼至功毕。 三、两仪长劲桩 【桩势动作】 1、开步举臂。开步动作与混元桩相同。两臂松垂,轻缓向前提举,提至手腕略低于肩,掌心向下,五指松展,指尖朝前。两臂横向距离与肩同宽,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肘尖下垂(不可横向朝外),躯体中正,目视前方。 2、屈膝下坐。接着腰胯松沉,屈膝下坐,成四平步(非大马步),高度较混元桩低些。体重分置两腿,两臂、两掌随着屈膝坐身而下落下按,指尖朝前,掌心虚空,眼神凝视前方。 【调息心法】 脐轮调息与混元桩相同,分阶段逐级修炼。 四、阴阳开合功 【站姿、动作】 站姿与混元桩相同。双手开合功分上中下开合,而依次修炼,分别与上中下丹田相联系。上开合中开合的动作均相同,区别的只是双手开合的高低位置的不同,上开合两手合于脸前,中开合两手合于腹前,下开合两手合于裆前。手心相对,上中下开合之前,都要意守劳宫片刻,再做开合动作。两手由眼神、心意引领,先向两侧徐徐拉开,然后,再缓缓相合,做到内外合一,周身一家,即眼神、心意、先天混元气以及与两手相对应的丹田也同时开合。开则俱开,合则俱合。要注意,以丹田为中心,开时由丹田向外开,合时由外部向丹田合,择其中合之道,运行开合。 【调息心法】 脐轮调息与混元桩相同,分阶段逐级修炼。但采用小周天炼法时,为协调两臂的开合,要省略气惯两臂的环节。注意鼻子一吸一呼,小腹一敛一松与双手开合的协调,多采用开吸合呼。 五、太极静坐法 【静坐姿势】 若取双盘腿静坐法,需左腿在外,右腿在内。若取平坐式,须用木凳子;两腿须持平。双手结成太极手印置于小腹前。 【调息心法】 与混元桩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