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评审较多,如职称评审、特级教师评审、教学(科研)成果奖评审、课题立项(结题)评审、各种教学比赛评审……开展各种评审,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参加相关评审,是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但是,较为常规性的评审工作,现在却变得不那么常规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愈演愈烈——"打招呼"已成为各种评审的常规动作。 在评审即将开始时,参加评审的教师动用各种资源打听评委人选,然后再动用各种资源跟评委"打招呼"。特别是一些"高厉害评审",诸如职称评审等,参加评审的教师为了自己能顺利通过,不仅绞尽脑汁跟评委打个招呼,有的还要想尽办法跟评审"意思一下"。 当"打招呼"成为各种评审的常规动作时,参评人员即使条件非常突出,也要想办法打招呼。如果不打招呼,他们心里就不踏实,甚至会出现不打招呼评审就难以通过的情况。当大家都持有这种心态时,评审就变成了人际关系的博弈,破坏了评审生态,违反了组织纪律,逾越了师德底线,严重的甚至还触犯了法律。 教育是社会公平的风向标。教育中的各种评审如果不能公平公正,打招呼、人情评审等不正之风盛行,不仅是对教育公平的玷污,也是对社会公平的损害。必须要动大力气,坚决刹住"打招呼"这种不正之风。 刹住"打招呼"这种不正之风,首先要从源头抓起。按理说,评委名单在评审前是严格保密的,为何部分参评教师那么容易得到评委名单?这份名单是谁泄露出去的?答案很简单,泄露评委名单的只能是评审主办(主管)方。纠正不正之风需要从源头抓起,评审主办方要严格工作纪律,评委名单必须要严格保密,如果发生评委名单泄露,必须要彻查到底。 此外,还要在评审工作机制创新上做文章,降低评委名单被泄露的可能性。以职称评审为例,首先要建立评委库,进入评委库的人选必须要经过严格考察,并给每个评委一个编号。评审前,在评委库中随机抽取编号,然后由教育厅(局)纪委部门负责通知评委。这样能够大大降低评委名单被泄露的可能性,"打招呼"现象自然会大幅减少。 刹住"打招呼"这种不正之风,需严格规范评审流程。当评委接到通知到指定地点集中后,评委的通讯工具应集中保管,并对评委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严禁评委参加参评教师及学校的宴请,严禁收受礼品礼金,严禁人情评审,不徇私情,公平公正。一旦发现评委违反纪律,由评审主办单位协同评委所在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违纪者进行严肃处理,依法将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公开,并取消有违公平的评审结果。 刹住"打招呼"这种不正之风,需要广大教师自觉维护评审的严肃性。任何一项评审,如果不能严肃对待,就失去了评审的作用与意义。广大教师特别是参评教师,要坚守教师的师德规范,不搞任何不符合纪律规范的不正之风,不拖关系、不打招呼、不请客送礼,用自己为人师表的良好道德维护评审的严肃性,让自己凭借实力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各项荣誉。 公平公正的教育评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具体的奋斗目标,是检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手段之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广大教师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重视各项评审,坚决刹住打招呼、人情运作等不正之风,让评审回归应有的健康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