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在全国大中小学引发热烈反响。(3月19日央视网) 思政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使学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方向明晰,有所遵循。 师德是关键。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良好的师德是全员育人的基石。教师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教师德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念。在师德培育上,政治思想是师德教育的方向,敬业精神是师德教育的核心,教书育人是师德教育的重点,为人师表是师德教育的基础,无私爱心是师德教育的灵魂,心理健全是师德教育的前提,责任担当是师德之魂。 定力是基础。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西方敌对势力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国内,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上一些不健康思想渗透进校园,部分学生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这些复杂、多变的情势,对学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强化定力,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方向是根本。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学校思政工作不可偏移的方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打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础,是学校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学生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巩固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是学校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 创新是利器。思政教育创新永远在路上,这是因为时代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瞬息万变的,作为铸魂工作,不可能存在"以不变应万变"的模式。思政教育要入脑入心,真正管用,必须注入新时代元素,踏住新时代节拍,必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教书育人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才能收到实效。课堂教学永远是思政工作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做出符合口味的精神营养大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思政工作寓于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方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在"无日不网、每日必网"的时代,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必须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时代感,思政教育之花才能受足精神之粉,结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之果。实践证明,思政教育只要"有时代热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仍然是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认真贯彻以本为本、回归课堂的要求,大力推动思政课向课程育人转变,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激活学校育人魅力,思政教育就会成为学生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