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职城轨专业教材建设探索与实践


  摘 要:专业教材建设应与行业发展、专业设置以及课程改革的需求相适应。为促进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和改革创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产业发展培养所需要人才,本文探索了城轨专业教材的建设路径和策略。
  关键词:产业发展 课程改革 教材建设 高职城轨专业
  课 题: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2017年规划课题《"互联网+"形势下高职城轨专业课程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ybfz17013)、深圳市教育科学2017年规划课题《管理与服务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项目编号:ybzz17015)、2019级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基于云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019ktjgzx11)研究成果。
  一、城轨行业发展快,专业教材需求旺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热催生了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热。不管是在校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生还是在职的城市轨道交通的从业者都迫切需要一套切实符合职业岗位需求,涵盖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培养、岗位技能培训、新技术普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的教材或培训书籍。可见,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发展迅速,行业技术日新月异。行业热带来职业热,带来专业热,亦带来专业教材热,前景良好。
  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高职城轨专业教材建设新要求
  1.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速推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张。而"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专业教材的需求也有了新变化,如学校课程教学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纸质教材展现形式受限于图文资源,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直观呈现职业教育实操类、抽象型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课本内容晦涩难懂,职教学生不易掌握。课程与资源库无关联互动,"教材是教材,网络是网络"。因此,专业教材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必须进行优化,应根据学生的情况、认知规律,能应对教育信息化的趋势,从过去的纸质为主变为教学资源多样化。
  2.课程改革与创新对教材建设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对轨道交通人才需求更为迫切。一方面,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职业教育自身规律进行,并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而高职专业课程建设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改革与创新应符合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其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专业内涵建设、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
  专业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实现高质量教学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核心因素之一。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教材的好与差,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围绕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专业教材内容的精选和整合,以职业资格标准与要求为依据,进一步优化专业教材。
  三、正视现状,专业教材改革实践
  1.突出高职特色,改革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育,高职高专类的专业课程,应突出技能的操作练习,最终促进学生实现由学生到技能人才的转变。因此,我们组建课程建设小组,紧密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实际工作岗位的业务要求和现场的技术变化,对专业领域职业岗位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包括岗位知识、技能和职责要求等,依照高職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要求,以"适度理论知识,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思路对原有的传统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进一步整合和精选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2.依据职业资格标准,校企合作优化专业课程教材
  专业课程开发和建设初期,通过充分调研,校企专家、教师共同解读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售票员、值班站长、车站站长等站务岗位的职业岗位标准,校企共同开发了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提供符合城轨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特征的学习要素,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已有的校本教材基础上,新编专业教材内容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有机嵌入职业标准、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涵盖理论知识、实践问题;以企业真实案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融入企业元素,突出学中做,做中学,使教与学的过程有任务,实践有目标,效果有对比。专业课程配套的教材内容稳中有变,变中有删除、有调整、有更新,循序渐进地将理论与技能、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组织编排,使理论学习、方法训练和技能掌握三个环节相衔接,进一步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3.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体化专业课程教材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新一轮的人事改革以及职称评定中,明确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同时规定一定的教科研工作量,其中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同时,学校在校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上提供了积极的保障措施和经费支持。在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过程中,多种媒体形式教材建设即"立体化教材"的建设是课程建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立体化教材"围绕课堂教学、课堂模式建设,呈现方式数字化,其中数字资源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PPT)、在线题库、电子多媒体资源库等。学校教学网络平台以及众多的校外教学资源建设平台、管理平台和网站均在一定程度上为课程教学提供并优化了在线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探究自主学习。"立体化教材"的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教学项目和教学载体,实现在线调查和测试,提供交流与学习平台,并不断优化和补充适合网络传播的教学资源,实施动态管理,为课程的教、学、练、考等提供便利,进一步优化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手段。
  四、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探索
  高职专业教材形式要符合高职教育规律。新形态一体化教材是纸介质教材和数字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呈现方式实现了数字化、纸质教材排版印刷和配套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功能升级和形式创新的成果。在编写纸质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适用于在线开放的教学资源库,探索建设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具体的做法和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的方面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在原有专业教材基础上,需要完成和完善对应在线开放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对重点任务校企合作拍摄微课视频,将专业、前沿的内容进行多角度形象化展示,并以二维码等形式嵌入纸质教材。
  二是教育部印发的教技〔2018〕6号文件《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就需要加大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力度,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相关的运营设备故障设计、安全技能规范操作、工作场景安全隐患排除等方面的课程内容,需要开发和完善能操作和互动的虚拟实训项目,并探索采用AR/VR等新技术设计实务操作型任务,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教材建设和改革始终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定位进行。
  三是充分利用目前在教学中广泛使用的"蓝墨云班课""雨课堂""云课堂""课堂派""智慧职教"等平台的在线测试功能,建设在线题库并进一步针对课程内容同步设计标准化测试卷,实现在线调查和测试。
  四是提供交流与学习平台,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依托校内、校外教学平台,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满足"互联网+"信息化条件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周雷,邱勋.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互联网金融项目化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1).
  [2]李建英,张海燕.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精品课程教材建设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6).
网站目录投稿:梦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