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明日清明多饮二茶做好三养坚持四防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4月4日,就是清明了。
  清明,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
  有些地方,将清明节,又称为"寒食节",保留着禁火吃冷食的习惯。
  清明习俗,你知道多少?
  1、扫墓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现已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扫墓,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2、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3、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4、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出游好时节。
  5、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6、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
  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
  7、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
  8、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
  明日清明,多饮二茶,做好三养,坚持四防,助力健康,少生病
  清明时节,多饮二茶
  1、明前茶
  李时珍,在清明时节养生中,最推崇的是品茶,尤其是"明前茶"。
  "明前茶"是指每年清明前采摘加工的新茶,可养肝清头目、化痰除烦渴。
  清明时节,多喝"明前茶",可提神醒脑,使人神思爽,不昏不睡。
  2、花草茶
  清明时节饮茶,还可以选择花草茶。
  因此,此时节,也是胃肠容易不适之时。
  而花草茶,对于养护脾胃,十分有益,是不错的选择。
  刺玫菊茶,泡水喝,可暖胃止痛、驱散,有益胃部健康。刺玫菊,是一种野生小玫瑰,性质温和,味道芳香浓郁。《纲目拾遗》曾记载,将其阴干,冲汤代茶服,可改善肝胃气痛。
  经常用其泡水喝,可健脾降火,能治腹中冷痛,胃烷积寒,顺行血气、活血化瘀,可缓和情绪。
  清明时节,泡上一杯,暖胃驱寒,有益胃部健康的同时,还可改善心情。
  红苏子叶茶,泡水喝,可缓解脾胃气滞,促消化,保护肠胃健康。中医认为,红苏子叶可暖胃,能缓解脾胃气滞,胸闷,腹泻,呕吐之证。清明时节,乍暖还寒,有些人受寒,会出现胃痛、胃胀等,用红苏子叶泡水,是非常不错的选择。此外,经常用其泡水,不仅有益胃部健康,还可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是养护胃部不错的选择。
  清明时节,做好三养
  一养心
  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思念亲人,难免会心情沉重。
  此时,很多人,容易出现抑郁的情绪。
  因此,要注意养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早起后,搓搓手,可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
  二养肝
  肝,主疏泄,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清明扫墓之时,难免会有对亡人的思念和悼念情绪,尤其是家里的老年人。
  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肝气抒发,导致肝气郁结,损害肝脏健康。
  因此,清明时节,还要注意,养护肝脏,经常推一推两肋,有助于疏通肝气。
  三养肺
  清明时节,人们难免会有悲伤之情。而过度悲哀或忧愁,最易损伤肺气,或导致肺气运行失常。所以,清明时节,还要注意养护肺部,多练习深呼吸,有益肺部健康。
  清明时节,坚持四防,助力健康,少生病
  一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
  此时,是感冒的一个高发时节,一定要注意预防。
  外出游玩时,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
  此外,还要适当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
  多喝水,注意均衡饮食,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水果、蔬菜、鸡蛋、瘦肉等。
  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通畅、新鲜。
  二防湿气
  清明时节,雨水增多,湿气增大,此时,一定要预防湿气入体。
  除了,不要过久呆在潮湿环境中,还要注意少喝酒,清淡饮食。
  此外,脾运化水湿,一旦脾虚,则会导致体内湿气重,危害健康。所以,还要注意健脾胃,帮助脾运化湿,排除体内湿气。
  图片上传中
  三防腹泻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
  因此,一定要注意,预防腹泻。
  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
  多喝水,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
  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如蛋黄和豆类等。
  四防血压高
  清明时节,天气乍暖还寒,温度不稳定,忽冷忽热的天气,易导致血液流动和血管收缩,因而,血压会有较大的波动。
  此时,一定要注意预防血压升高,尤其是本身血压高的人,一旦出现头痛,眩晕一类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网站目录投稿:晓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