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二十四节气不仅关系着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指导着我们养生! 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的全年养生法,最全养生月历,一次性为您奉上! 一月 寒冬腊月养藏御寒 小寒(2020年1月6日) 大寒(2020年1月20日) 指导专家: 池晓玲,广东省中医院肝病专科主任医师 陈伯钧,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 王立新,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苏巧珍,广东省中医院脑病内科主任医师 陈秀华,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 李红毅,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朝杰,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小寒大寒"是新旧交替,这个时节天寒地冻,气候却也由"冬藏"转至"春生",天气可能冷风刺骨,但也会有阵阵暖意。若保养不当,很容易让身体感觉不适,甚至引发或加重哮喘、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开出岁末辞旧迎新中适合自己的"御寒方"。 二月 初春利咽护肝 立春(2020年2月4日 ) 雨水(2020年2月19日) 指导专家: 李智,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 霍艳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李广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王泽民,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李漫,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侯小兵,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电热针室副主任医师 史海霞,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主治医师 "立春"和"雨水"是一年中二十四节气中的前两个,这个时候养生讲究利咽护肝。 三月 万物复苏预防传染病 惊蛰(2020年3月5日) 春分(2020年3月20日) 指导专家: 叶勇,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医师 黄春江,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秦琼,云南省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 王华宁,云南省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施静,云南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谢健,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 何渝煦,云南省中医医院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心主任医师 吴继萍,云南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如流感、麻疹、流脑、结膜炎、腮腺炎等。其实,家永远是预防传染病的第一阵线。 四月 肝气当令会调养 清明(2020年4月4日) 谷雨(2020年4月19日) 指导专家: 陈其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朱镇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刘绍贵,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药师 范伏元,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兼呼吸风湿科主任 卢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学术带头人 周德生,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林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肝气过旺易伤脾胃,加上谷雨时节,雨水多湿气重,湿邪最易伤脾胃。我们的养生越要注意柔和适度,这样才能固住健康、平稳过渡。 五月重滋养、祛湿气 立夏(2020年5月5日) 小满(2020年5月20日) 指导专家: 黄韬,上海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张腾,上海岳阳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 周 敏,上海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王一飞,上海岳阳医院副主任医师 东贵荣,上海岳阳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 李璟,上海岳阳医院主任医师 张晓东,上海岳阳医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 进入五月,各地陆续进入夏季,立夏和小满这两个节气的到来,让万物在雨水阳光的滋养中逐渐成长,人体也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应该注意健脾祛湿,拿捏好这个度。 六月 清热利湿 芒种(2020年6月5日) 夏至(2020年6月21日) 指导专家: 朱跃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主任 胡立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曹建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乔占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中医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刘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一句民间谚语道出了芒种夏至节气的特点,夏倦要开始了。夏天人们很容易感到疲倦,显得懒洋洋的。而且夏天气温高出我们的体温,体内的汗液无法发散出来,很容易中暑。 七月 祛湿养心 小暑(2020年7月6日) 大暑(2020年7月22日) 指导专家: 黄腾辉,甘肃省中医院名医馆内科主任医师 李生财,甘肃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 金钰钧,甘肃省中医院针灸推拿二科主任 金富坤,甘肃省中医院外治科主任 李建省,甘肃省中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 七月,进入了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小暑和大暑。暑热天,最紧要的,还是解暑。解暑光靠降温不行,祛湿养心必须双管齐下。这样才能过好清凉一夏。 八月 养生要润 立秋(2020年8月7日) 处暑(2020年8月22日) 指导专家: 储真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关秋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李晓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 李军,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 马立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炙科副主任医师 张章,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炙科副主任医师 李建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桑勉,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处暑则意味着炎热的暑天就要结束了。气温由热转凉,气候干燥,空气中湿度小,此时养生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四个字 ——"燥则润之"。 九月 养护心肺 白露(2020年9月7日)秋分(2020年9月22日) 指导专家: 陈伟强,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潘永,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 赖昕,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中医师 冯惠玲,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医师 刘继洪,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 九月包含有"白露"和"秋分"两个节气,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酷热不再,天气渐凉,是进入九月后大家最直观的感受。九月养生也要注意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人体气血就可以充盈,身体的各项技能就能很好地运作,心、肺问题也就不容易出现。 十月 做好三防 寒露(2020年10月8日 ) 霜降(2020年10月23日) 指导专家: 党中勤,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牛学恩,河南省中医院肝胆脾胃病科主任医师 孟毅,河南省中医院脑病二区主任医师 孟泳,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 孟庆良,河南省中医院风湿骨病科副主任医师 吕沛宛,河南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 随着寒露节气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而到霜降节气时,初霜已开始出现,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作为秋季的最后两个节气,热与冷交替,养生保健尤为重要,中医专家建议您做好三防。 十一月 适宜进补 立冬(2020年11月7日) 小雪(2020年11月22日) 指导专家: 张钟爱,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主任医师 骆天炯,南京市中医院老年科主任医师 阮志忠,南京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孔薇,南京市中医院肾病科主任中医师 余波,南京市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医师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冬季进补,上山打虎",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冬天是对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俗称"补冬",但是也不能"盲补",这里总体给大家一些健康提醒。 十二月 注意"养藏" 大雪(2020年12月7日) 冬至(2020年12月21日) 指导专家: 王耀献,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本文综合自2017-01-24 总第1380期 健康时报 本文编辑: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