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西游记》是一本由吴承恩 原著 / 孙智正 改写著作,后浪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11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一):行人孙悟空 我觉得孙悟空应该现在还活着,因为他获得了"长生",也去地狱把生死簿上的名字划掉了。 只是茫茫人海,我不知道他在哪里。 我觉得孙悟空应该没有成为"斗战胜佛",因为这个世上没有神,也没有佛(开悟者、觉悟者)。因为有佛就是有最终答案,或者说有最终答案才有佛,你得到了这个答案你就"悟"了,或者你说你放弃寻找答案了,我想这不是真佛(请问你是不是佛?)。但我觉得世上没有最终答案。所以我也觉得没有真经可以在远方取得。 同样,我觉得也没有西天,没有这么一个地方你到了那里就进入了幸福的境地。因为我们没有方向,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我们只是一直走着而已,因为我们像一部机器一样已经通上电了。如果有人说,他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他会带着我们走,这是我们应该害怕的事情。 但十万八千里路确确实实是有的,这么说来,孙悟空现在应该还在路上,在打打不完的妖怪、在除除不完的妖精、在过过不完的关卡。十万八千里路,意思应该是说,这是一条无尽的路途。 另外我觉得,孙悟空是个进化者,从石头到石猴到美猴王到悟空到行者。他和我们一样,或者我们和他一样,都是行人,行进在无尽的路途之中。 2019.11.28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二):还是读原著把 我觉得西游记这种文学名著,有且只应该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绘本版的,只说故事的情节,个别比较少儿不宜的情节,可以用完全略过或者柔化的方式一笔带过,目的就是让孩子去大体的了解这么一个神话故事 另一个层面则是原著,当孩子真的对这个故事感兴趣的时候,就应该鼓励他去欣赏原汁原味的作品。甚至给他一些关于西游记背景的知识(例如成书的背景,例如这种神魔小说一路走来经历过很多编纂者的背景),让他去更好的了解西游记里面的故事。 而给孩子的西游记这种层面的读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他实际上是以原著为依托,按照作者自己的理解,对西游记进行了一种再创造。你说他是西游记么,他是,情节上都是一样的,但你说他真的有西游记那种历史时代的风貌么,我觉得没有。感受原汁原味你就要读原著,如果就想知道情节,绘本版又有画,又有字,画的还很不错,他不香么? 就如同作者在这个讨论栏里面说,他因为觉得故事游离于主线,所以把唐太宗魂游地府的戏码删去了。这种动作完全就是今人的理解,你觉得他比较多余,但是你却从没有想到,有可能(我只是说有可能)当初作者在编纂这个情节的时候,有着比较深刻的历史原因,或者有着不足为外人明说的背景,只是我们因为时代和资料的局限,现在并没有很深刻的了解这样情节设置的深意。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删去这段的理由 删去了,就不是西游记全本了,而是西游记故事大全。 话说这本书唯一吸引我的一个元素,是撒旦军的画,端的漂亮,个性化十足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三):《西游记》"研究" 把《西游记》当作一个物质世界来观看、记录。 "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内?"众猴闻此言,一个个掩面悲啼,俱以无常为虑。" 《西游记》可以认为讲的是妖怪、神佛、孙悟空唐僧这些渴望永生、已经永生和即将永生的人的故事。 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话多么绝望和悲伤。不服气啊。 孙悟空由物质(石头)变成动物,接着穿上衣服便成人,接着学道永生,接下来他就主要跟那些不死的妖魔鬼怪和满天神魔打交道了。孙悟空像一个刚刚获得永生的地球人,和那些早就飞升上天已经变成外星人的人打交道。 《西游记》的故事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长生了之后该怎么办的故事。孙悟空为了长生离开花果山,很久它就真的长生了。从物质(石头)到生命到永生(长生),事情发生了质变,怎么办? 孙悟空可能没想到,实现了长生之后,不用被逼去成佛,接下来他会变成一串数据。 新的语气产生新的《西游记》。如此描摹了《西游记》,《西游记》就变成了一段如此的新数据。 石猴—美猴王—孙悟空—齐天大圣——斗战胜佛。 《龙珠》里的孙悟空也是一个可爱的阿斯皮(患有阿斯伯格征的人)吧,《西游记》里的那个也有点。 你的知觉像气场和光圈,像孙悟空划的圈一样把别人隔绝在外面。 水帘洞本来是洞天福地、大造化,后来小了。 《西游记》里的神佛几乎都是冷不丁就出现了,可能作者下意识地觉得这些都是当时听众和读者的背景知识。事实上,生活中的人就是这样,像鱼一样倏忽而来、倏忽而逝。 我们讴歌孙悟空这很有意思,我们讴歌我们之前的那个物种。 在吴承恩之前有别的《西游记》,别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吴承恩之后,只有吴承恩的《西游记》吴承恩的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像翻唱一样,把《西游记》翻写一遍。 《西游记》没《红楼梦》好,更没《金瓶梅》好,但因为翻写它,和它时间待得久了,仿佛更有感情。 我的佛道儒的知识不够,但或许我有足够多的写作"知识"。 《西游记》里的人说话都有些孩子气,逻辑奇怪。 《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这种线性的游戏过关模式是很好的,符合我们对时间的最基本的感受。 我想用一个大家共知的几乎成为知识背景的文本,更好地把我对写作的理解传达出去。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四):孙悟空和孙智正 徐淳刚 | 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施耐庵;有一种研究表明,孙悟空确有其人,不但有文字记载,而且还发现了他的坟墓……当我们离开童年时代,远离了神奇的孙悟空、猪八戒,我们会发现,这个大人的世界依然神奇。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通过电视电影,让那些神仙妖魔更加形象,活灵活现。电视剧的改编基本忠实于原著,最核心的主题无外乎一种不屈的抗争精神;而电影尤其是《大话西游》、《西游降魔篇》之类的影片,完全成为大人的童话,比如,孙悟空有了爱情,孙悟空变得多愁善感,甚至狡猾阴险……这样的世界无疑离孩子的世界越来越远。 如何让孩子读懂名著,同时又能好好学习汉语,这是一个教育问题。好的作家首先是一个教育家。《给孩子的西游记》由作家孙智正改写,通过将原著半文半白的语言编写成当代汉语,既让孩子们轻松地走进西游世界,又保留了原文的风采,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的汉语始终在变化更新,需要输入新的血液,如此才能永葆光华。 孙智正是一位优秀的青年作家,已经出版过《青少年》《南方》《日食》等多部长篇小说,每一本都有相当的厚度,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正在努力写出巨作的富有野心的作家,语言上的功力足以信任。几年前,我驾着祥云去北京,和苏非、康良、智正他们喝过酒,他戴着方框眼镜,给我的感觉是一个安静而又睿智的人。能够成功改写《西游记》这样的巨著,证明他不但有超强的耐力、过人的才华、叛逆的精神,也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 《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神魔小说,版本众多,现存明代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由此沿袭至今。《给孩子的西游记》语言清奇生动,会让你记住不一样的孙悟空和孙智正。 广告 给孩子的西游记(全四册) 作者:吴承恩,改写:孙智正 浪花朵朵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8975737.html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五):如果我十岁左右看到了这本书 1:
很多年前,那时候我十岁左右,读小学三年级或者四年级,识字之初,爱乱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读半边音,连蒙带猜,不甚了了。伯父当时在村里开代销店。多味瓜子、傻子花生和茴香豆这些口小货,按斤论两卖,多的用塑料袋子装,少的用纸折成三角包。有一次,我吃完茴香豆,看到纸上有字,便逐个认起来,然后跑到伯父店里,死乞白赖把撕得只剩小半本的一册《西游记》索要到手,半知四分之一解地翻完。 残卷《西游记》虽然好看,我却没有萌生千方百计要把它读完的念头,一方面是不知道从哪里能找到全本,另一方面是好歹看了几回分解,却觉得云山雾罩,心里固然自此盘桓着一只猴子,却很难从记忆里牵出来向同学炫耀一番。等到上了初中,迷上武侠小说,我才有些明白。如果师徒五人都单独成册,譬如《唐僧的故事》《美猴王的故事》《猪八戒的故事》《沙和尚的故事》《白龙马的故事》,可能会更让我喜欢。《美猴王的故事》从石猴出生讲起,海外学艺,学成归来,大闹地府,与天庭恩怨,最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到受观音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样的故事线会一目了然。其他人的故事同理。等到师徒聚齐,再开启打怪兽升级模式,自然精彩。上高中时,我在实验语文教材上读到"三调芭蕉扇",年龄大了,识字多了(古文也不在话下),居然在老师的讲解下看进去了。 四大名著里面,我最早接触的是《西游记》,但最先看完的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上大学时,因为文学青年的梦想,认真看完了《红楼梦》,《西游记》反倒是最后看完的。即使看完了,《西游记》的故事,除了最耳熟能详的,其他的都一团浆糊,倒是记住了几组奇怪的构词法,比如奔波儿灞和霸波尔奔,还有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等到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创造性写作专业的研究生,陈奇佳教授给我们上经典诠释课,在陈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读了四大名著,才知当年读书之谬和做学问之博大精深。 关于四大名著,口耳相传的一句话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据说,后面还有一句是"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因为考证不出何时何人所说,估计也是较近时代的人附会说法,"男女老少"这样的一网打尽太过可疑。不过倒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四大名著适合什么年龄段的人看。我个人的看法是,可以最早看《西游记》,至于其他三本,涉及的社会问题复杂一些,估计也不会有专家、学者鼓励小学生就进行阅读的,初高中接触比较适当。就像我当年,十岁左右的孩子肯定是能啃《西游记》的,但也会在阅读中遭遇很多困惑。困惑在哪里呢? 2:
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相比其他三本,整个文本是相对粗糙的,更像是一部拼凑之书,在完整性上,它不及《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它不及《水浒传》,在环境和氛围塑造上,它不及《红楼梦》。《西游记》的出场人物也很多,但除了唐僧师徒,神仙、菩萨和各路妖怪们的描写并不到位、精彩。我们之所以能记住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王母娘娘、龙王、二郎神、哪吒、四大天王、嫦娥仙子、太白金星、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白骨精,是因为这些人物是神话史上共通的,在其他的神话传说和话本故事里都会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妖怪——他们明明是八十一难里的反面人物,其精彩程度应该位于孙悟空与白龙马之间——却很难被人记住的原因所在。让我们的孩子在十几岁时看足本《西游记》,特别是到了取经路上的章回,他们难免会读不下去。不要说孩子,成人也会受到相当的考验。捧读捧读,捧起来读两页就放下,这种阅读经验估计我们都不会陌生。 2019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中俄青年作家论坛"。我准备的分享主题是"故事与小说",回顾了我在大学时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与被侮辱的》的经历。对这部我为之着迷的小说,我费时一个多月,进行了缩写,把一些看似与主题情节无关的议论、抒情、冗长的对话,都进行了删节,最后留下了6万字左右的缩写本。我经常反思这件事,在我进行缩写的时候,我做了什么?我把繁杂的部分去掉,结果导致一部伟大的小说成为了一个异常简练的故事。小说或者文学当然是不排斥杂芜和泥沙俱下的。而故事要的是简练直接。像神话、寓言,甚至是传说、童话,都不会刻意地复杂化,也就是不会说废话。毕竟孩子的精力和专注度相比成人,还很柔弱,处于发展壮大阶段。 如果《西游记》是给孩子看的,它显然应该进行适当的瘦身,以免孩子失去兴趣和耐心。而兴趣和耐心,恰恰是阅读最需要的。只是《西游记》问世以后,除了连环画、动画,很少有人想到要在文本上有所建树,让孩子也能从头到尾进行阅读,比如说白话运动百年之后推出现代汉语简本的概念。 这也许就是孙智正这本《给孩子的西游记》的出发点。如果我在十岁左右看到这本《给孩子的西游记》,我估计会欣喜若狂,就像我在初中时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看金庸一样。阅读启蒙可能要尽量早一些,让启蒙时能读到本民族的特别适合该年龄段的经典读物,尤其是名著之列,影响自然深远。那样,适龄的孩子们就可以绕过童年时期他们根本无法提起兴趣的文字,比如大段的诗词切口,关于道释两教、时间的(往生轮回)、空间的(天宫和地狱),以及似是而非的说教、已经被证明是谬误的常识。诸如此类,或者有明显的错误,或者根本不适合孩子去了解,都应该在阅读时需要被提前净化。可以说,孙智正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他在纯故事和纯文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我甚至可以断言,孩提时看过《给孩子的西游记》,然后到青年时期又阅读了足本的《西游记》的人,将会在语言、思维、情感表达诸方面受益良多。由简洁而入繁复易,由繁复而入简洁难。这也是为什么即使看了很多世界名著,一些人的语言和文字依然枯燥生涩的原因,正应了"欲速则不达""画虎不成反类犬"的陷阱。 3:
《给孩子的西游记》,顾名思义,是给孩子看的,对于孩子而言那些解释不清又难以理解的,便一概舍弃之。不是写得不好,只是不适合孩子看而已。所以,《给孩子的西游记》也就省去了陈光蕊、唐太宗等事项,分为两卷:卷一是写孙悟空的,名曰"长生",从石猴出世,写到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后等来了取经人;卷二写师徒会合之后去西天取经,名曰"过关",最终闯关成功。 看小标题也有趣,试以卷一(1—7)为例,其小标题分别是"大海、瀑布、长生、神仙、悟空、桃子、三更",都是日常用语,浅显易懂,也彰显了改写版《给孩子的西游记》的最大特色。即在情节上不蔓不枝,只交代开始、发展和结局,在人物上,只交代所说之话、所行之事,连心理活动也少之又少。每一小节都非常平白简洁,而且从容得很,就像冬天的落叶树,树干枝杈一目了然。 这样的文本,无论是自己读给孩子听(网上也提供有声版),或是让孩子自己读,都干干净净,宛如一颗颗珍珠,里面不掺杂任何杂质。而且,作为一个闯关故事,剔除无谓干扰之后,情节上变得更吸引人。除了唐僧师徒的形象依然饱满,他们遇到的妖魔鬼怪也变得清晰可感。知晓善恶,明辨难易,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这也是非常有益的。 读完文章,恳请点击《给孩子看的西游记》链接: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076460/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六):藏在喜剧背后的沧桑与孤独 藏在喜剧背后的沧桑与孤独 孙智正的《西游记》 赵松 最初知道孙智正在改写《西游记》时,我觉得他是在浪费才华。多年来,我始终认为他的小说实践有很特殊的意义,是为数不多的始终对小说的语言和文体有独到见解和执著追求的作家。不管你是否喜欢他的写作方式和作品,都不能无视其小说在当代文学语境下的强烈异质性——尤其是在2015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南方》里,那种在朴素而又细微的语言变化中,以极具实在感的状态生成微妙而丰厚的叙事空间的方式,更是将其视为根本的小说语言实践推到了某种极致。 翻开这本《给孩子的西游记》之前,我是有些担心的。《西游记》原著的语言其实是很近于白话的,除了那些文言的和诗赋体的部分,多数都不会有什么阅读障碍,语言生动活泼、风格极其鲜明。而孙智正以往的小说语言,多是那种在貌似平实朴拙的状态里微妙变化的风格;原著文字量大,细节也丰富,要做出不伤文气的取舍,保持好的节奏和生动性,并非易事。再有就是,无论如何剪裁内容情节,关键是文体上要能成立。而这一点,恰恰是多数改写古典作品的人意识不到或无力做到的——他们并不知道,任何意义上的改写,只有做到语言转换与文体转换都相匹配,才能成立。 这四卷《给孩子的西游记》,非常好读。即使是我不时拿着原著对照,也没影响阅读的顺畅。既然标明是"给孩子的",那在语言上,就需要是孩子能听得懂的,无障碍的,就像一个父亲给儿子讲《西游记》故事的那种状态。而原著文本,几乎从一开始就制造了障碍。在开篇处,吴承成先是用五百多字的华丽古文写出了一个中式的"创世纪",随后又以赋体及散体来先后写花果山风貌与石猴的诞生: 势镇汪洋,威灵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灵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我们再来看孙智正在《给孩子的西游记》里是如何处理这部分的: 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无尽的大海,大海里有一座山。 这座山的山顶上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长得挺高挺大的,还有好几个孔,光可以照进去,风可以进进出出。有一天,石头突然崩裂,滚出来一个石球。 石球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石猴。石猴长得跟真猴子一样,有手有脚也有毛,有鼻子有眼。那眼睛一睁开,特别亮,抬眼一看,两道亮光直冲到天上。 原著的华彩文章,在孙智正这里已化作明白如话、简练活泼的文字,就像浓墨重彩的壁画变成了白描。对于全书而言,这就是定调。 他处理的另一个关键点,是重新划分章节。原著的一百回,被他切分成634个章节,然后再从每个章节里提炼出一个关键词作为小标题。细分章节后,每个章节文字量都小了很多,有的一页多,有的两三页,最多也就五六页,读来会觉得很是轻快。 在原著中,对话其实是最为出彩的部分。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到碰上各类妖魔鬼怪事件时,表现出的种种好玩有趣的反应状态,都是在对话中彰显的。孙智正采取的,并非简单的把那些对话当下化,而是在保存原著对话鲜活性的基础上,在细处做些用词句式的调整,以避免原著味道的过度损失。 在孙智正以住的小说写作里,似乎都在催生纷繁而又无微不著的文字世界。但这一次,他却采取了相反的方式——把那些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影响孩子理解的部分都减掉了。当然,他并不会为了减而减。在行文中,他会根据效果的需要,适当保留原著中的一些对场景、人物的铺排式描写和那种近乎戏曲化的风格,只是处理为离白话近些的状态。这样就避免了行文的单调,在白描式延展中偶尔浮现一些有声有色的局部,就像在平和叙述的间隙里加上一点背景式民乐,为气氛平添几分生动可爱。有了这些,在读的时候,读者脑海里所生成的画面就像动画片里的,或是连环画里的,既能保有其生动活泼,又能去其繁琐枝蔓。以至于很多时候,读着读着,你就会觉得那些文字又是某种声音,时常萦绕耳边,而书中那神仙妖怪围绕师徒四人取经的世界,不管如何充满戏剧性,当每个章节结束,在停顿的瞬间,就忽然会让你有这样的感觉:好像这世界只有天空和大地,还有一个讲西游记故事的人,和一个安静的孩子。 在中国,对于《西游记》故事,估计多数人即使不看原著,也都是耳熟能详的。西天取经里的九九八十一难,都是故事。每个故事里又都套着小故事。不管人们对故事情节多么熟悉,但那些故事总是能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重新给你带来乐趣。今天的分析者们喜欢从权力系统的角度解读师徒四人的处境与命运,尤其是对取经路上给他们制造麻烦和危险的妖魔鬼怪,也从各自背景来头上描绘出让人会心一笑的权力与命运的内在关系;或是喜欢从宗教之争的角度,解读出外来佛教如何压倒甚至收服本土道教的取向……在诸如此类的解说中,你可以说那个被压到五行山下之前的齐天大圣美猴王,才是真正的孙悟空,而被迫戴上紧㧜、踏上取经路的那个孙悟空,则只是被招安了的行者,除了不断妥协,别无他法。 做这些分析当然不是没有意义,可是显然并非解读《西游记》的必需角度。即便是完全被笼罩在谁也逃不出如来佛祖手掌心的权力隐喻里,即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孙猴子也被修理成唐僧的弟子兼保镖,也无法掩盖取经路上所发生的那些趣味横生的故事。说到底,本属神仙的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就因被佛祖指定跟唐僧去取经,获得了人的属性。因此他们所经历体验的,也就是人生的处境。人间是炼狱,他们不管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过什么样的履历,都要在这炼狱里重新炼过,才能在觉悟中超脱——不但要超脱人境,还要超脱仙境,为的是最终抵达佛境。 读《给孩子的西游记》时,除了重温那些有趣的打怪升级故事之外,通过孙智正的笔墨方式,还可以重新体会一下孙悟空这个一号主角的心境。在这部书里,对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的言语行为的描述,明显有意强化了喜剧性效果,有时甚至还能从对话中感觉得到某些夸张的戏说意味。但对孙悟空的言行描述,却不大一样。尽管偶尔也会加入些戏说意味,但那些针对孙悟空的描述里,似乎总隐藏着某种沧桑而又孤独的意味。 实际上,在师徒四人中,唐僧跟孙悟空是最有佛性的。唐僧是有颗赤子之心的,尽管也因此不识妖魔鬼怪,常被假象蒙蔽,还胆小怕事,但因始终一心向佛、取经唯诚,就在那无染之心里生出了佛性;而孙悟空则是什么都看得明白的,又经历过无法无天的种种事端,无所不能却又无可奈何地接受这保护唐僧取经的使命,在无所不在的束缚与妥协中悟得佛法空性,最后也获得了佛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孙悟空的沧桑与孤独,也就是从束缚与无奈妥协中渐悟佛法的缓慢过程中自然生出的。若是去除这佛教的价值观背景,那不但取经成佛的孙悟空只能是个笑话,《西游记》的喜剧世界都会轰然坍塌。 改写孙悟空这一部分,孙智正应是用心最深。写其他角色,他是轻松的,只有写孙悟空时,他才会处处用心费神,对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细节,都要经过再三思量反复玩味才写出来的。在写孙悟空时,他始终都能拿捏得准这个集猴性妖性魔性神性人性于一身的复杂角色的精神气质,除了保有其时而狂傲不羁、时而冷酷无情、时而搞笑顽皮、时而意味深长等特质,还在沧桑孤独之上,写出了其柔软人性与觉悟之心的潜滋暗长。孙悟空是充满活力的、始终乐观的且风趣的,要是没有这些特质,不但那取经路上那些故事会索然无味,他骨子里藏着的沧桑与孤独也不会如此的微妙和耐人寻味。从这个意义上说,孙智正在写孙悟空时,其实是有某种带入感的——《西游记》的故事是可以讲给孩子听的,但这孙悟空的故事,却更是写给他自己的。在孙悟空的言行中,只要你细细品味,就有可能感觉到孙智正的那份隐秘且无以言说的沧桑与孤独。 说到底,对于小说家孙智正而言,改写《西游记》,终归不过是借人家的道场做自己的法事,既要处处因应着原著,又要用自己的话语方式托举起那个在神魔妖怪的笼罩下取经的世界,还得悄然在暗处寄托自己的隐秘心境。改写完这一部《西游记》,对于他,或许也很像是去西天取了一次经。至于是不是获得了属于他自己的那份觉悟,也只能看他今后小说的写作和应对人生的状态了。或许,隐藏在孙悟空心里的那份沧桑与孤独,在其取经觉悟后会像头上的紧㧜那样化为乌有,而在孙智正那里,却永远都不会消散,甚至还会化作这样的句子: "这些天正是秋尽冬初的时节,树林都变瘦了。雨水催得黄梁粒粒饱满,太阳照得山岭上的梅花现出了明亮的颜色,风吹得竹林发出清冷的声音。" 2020年11月19日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七):改写给孩子的名著那么多,这个版本到底好在哪儿? 本文来自于对此书责编的采访 1. 这套书当下的价值是什么? 《西游记》的价值毋庸置疑,是一套精神巨餐,关键是如何才能真的读进去,尤其是对于孩子。本书的价值在于,让人能读完,且读好。是市面上通俗性和文学性的平衡做得最好的版本。 目标读者是四年级到初二的学生,但因为限时赠送有声版,所以年龄更小的读者也可以听着有声版来读。 很多人以为《西游记》是随处可以买到的,也有很多人以为自己读过《西游记》,其实并不是这样。 ——随处可以买到的版本:要不就是字号偏小的吴承恩版原著,适合成年人阅读;要不就是少儿缩写版。 打开百度搜索"西游记 初中"("西游记空格初中"),出来第一个联想词就是"西游记 初中孩子不喜欢看",另外还有"西游记 初中生 白话文""西游记 初中生推荐版本",可见找一个孩子爱看的版本并不容易。 继续点进链接,会发现回答仍是徘徊于便宜的成年人版与低幼的少儿缩写版之间。 前者读不下去读不懂读不完,不适合少儿; 后者对原著的减损太多,不利于审美教育。 而且,多数人都是没有读过《西游记》的,只是通过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来了解,比起纸面阅读,品质上是差了不少的。 从文化教育角度,《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理应让孩子去读,但专为少儿定制的优秀版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多,吴承恩原著的古典白话,在当代人读来有语言障碍,还有内容上的血腥(比如第三十一回,八戒、沙僧曾把黄袍怪与公主生的两个孩子当场摔成肉饼); 从应试角度,《西游记》位列初中生必读名著,常常在考题中出现,且频率极高,是不可不读的。 2. 这套书新在哪儿? 这套书的颠覆性可能不在于具体的例子,而在于对一些集体无意识的破除。 ——作为成年人,你可能都没有读过《西游记》,你只是看了电影、电视剧、动画。 ——你认为随处可见的《西游记》,不管从语言(古典白话),从内容(八戒、沙僧摔死小孩儿),还是从排版(一页一千字的,适合成年人版心排版),都不是为少儿量身定制的。 ——你买的其他少儿版,可能真的太低估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了,很难从中获取足够多的知识和审美。 为了直观起见,还是举两个例子。 《给孩子的西游记》第三册,第726、739页,稀杮巷的故事。 这个巷子在吴承恩原著中叫"稀柿衕(tòng)"(因为"衕"是异体字,这里简化成了"巷")。 讲的事情是七绝山上满山都是柿子,成熟以后摘不过来,都滚落在一条胡同里,积年累月巷子被堵上了,非常臭。于是猪八戒变成大猪,拱了几天,一路把巷子拱开了。 这个段落在《西游记》中是不常见的,是八戒单独立功的段落,而且完美契合了八戒的形象:爱吃,能拱地,有劳力。 像这样的段落并不少见。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说明《西游记》真的比多数人想象得更丰富,而一个同样丰富的青少年版本就更加显得重要了。 关于排版上的"量身定制"—— 本书版心是26字×21行,恰好适合少儿阅读。 (参考:普通成年人阅读的书一般在22行到25行之间。 我们对比了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岳麓书社的吴承恩版《西游记》,行数分别是25、26、32行,从成年人角度来说,都是有些拥挤的。) 可以看一下本书第78页, 首先,版式非常适合少儿阅读; 其次,诗词引文做了特殊格式,很清晰,而成年人版本中基本不会标注,甚至都都不会换行,给人很大的阅读压力; 最后,还对冷僻字做了注释,读音、含义都能马上了解。 关于与其他青少年版本的不同,前面已经讲了不少了。 3.请以具体的例子回答,这本书在细节上为什么好? 先说作者的背景,这是这个版本"立得住"的质量保证, 因为这样的版本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谁来改写""怎么改写"—— 首先,作者本人就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在作家出版社、读客、副本出版过不少文学作品; 其次,作者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曾是团中央、省妇联等少儿教育杂志的编辑,对少儿教育非常了解; 最后,这套书是作者患烟雾病脑出血期间给自己的孩子翻写的,带着很深的感情。 再从两个不同角度举例,看改写的质量—— 角度1,是对知识信息量的保留: 我们可以看一下《西游记》相关的考点汇总,有一条就是"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什么内容"。 在《给孩子的西游记》第5页就能找到对应内容:"他看到桥那头有一个很大的石洞,跑进去一看,里面有石桌、石椅、石床、石盆、石碗、石筷子,跑出来看到洞口立着一块石头,上面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四周长满了花朵和树木。"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金箍棒上写了什么? 把书翻到第28页:"孙悟空仔细一看这棒子,两头金箍中间一段乌铁,紧挨着箍那里写着一行字‘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孙悟空拿着棒在手里掂了掂,嗯,舒服,一路舞弄起来。" 从这两个细节就可以知道,这套书对一些较硬的知识点保留得非常好。 另外还有《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而《心经》在佛教思想中是很重要的,属于总纲性质,关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等,有很深刻的哲学内涵。 《心经》在吴承恩原著中是贯穿始终的,唐僧经常会念,孙悟空也会和师父讨论。而这在电影、电视剧、动画,还有各种青少年版本中,几乎是看不到的。我们这个版本保留得非常好,第171页到174页就是相关内容。全书中唐僧与悟空的讨论也基本保留,在整体的精神境界上保留得较好。 角度2,是从文学作品角度,看看文学审美性、趣味性: 这个角度,可以举三打白骨精的例子。 可以先提一个问题:孙悟空为什么会离开唐僧身边,给了白骨精可乘之机? 也许有人知道:大家肚子饿了,孙悟空去找吃的。 那么可以再提一个问题:孙悟空找到了什么吃的? 这个问题很多人就回答不出来了。 在原著中,这条线索的内部逻辑非常清晰,有很好的呼应关系。 这里的隐线或者说卡扣就是桃子。孙悟空先是纵入云端"看到一片红的"飞去南山摘桃了;再是回来第一次打死了白骨精,被唐僧训斥了一顿以后扶唐僧上马,"将摘来桃子奉上"。(原著第二十七回) 桃子首先是把孙悟空调离现场的诱因,没有桃子出现,就没有白骨精作怪的机会,自然没有后面的故事。而孙悟空回来第一次打完妖怪以后,还记得把桃子奉上,这样作品的内部逻辑就完整了。 我们来看孙智正版《给孩子的西游记》,看桃摘桃出现在第258页"南山那边点点红,应该是山桃熟透了,我去摘几个给你充饥",这个信息点保留得不错。 而第一次打完妖精后,小说中的措辞是:又请唐僧上马,把摘来的桃子给他。唐僧就坐在马上水淋淋地吃桃子。(第262页)这个表述就非常有文学性和趣味性了,在一般的少儿版中是没有的,"水淋淋"一词相较于原著也更生动。 甚至在孙悟空第二次打白骨精的时候,孙智正补上了"桃子从手里滑脱"" 桃子掉在一边"的描写,以及孙悟空的再次提问:师父还吃桃子吗? 把这条隐线延展得更长更丰富,处理得更具文学性,也更生动有趣。 这在多数少儿版中是没有的。 4. 书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极为深刻的案例或故事?它们为什么能打动你? 其实吴承恩原著中是写到的,这里举的例子依旧可以证明孙智正的版本对文学性的保留非常好。 例子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飞回花果山。 先提一个问题: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第一次回花果山是什么时候? 很多人以为是唐僧刚收孙悟空为徒的时候,孙悟空打死几个盗贼,被唐僧训斥以后回了花果山。 其实不是,那一次孙悟空并未真的回到花果山,只是去了东海龙宫喝了杯茶。 那么,孙悟空出家后第一次回花果山,正是三打白骨精之后。 可见第269页,孙悟空被赶走后:"霎时间,这边不见了大圣的踪影,东海的上空来了筋斗云。大圣听到云下潮水翻腾的声音,眼里的泪一时没忍住,滚滚落下。" 这里孙悟空为什么哭?一方面他被唐僧误解了,他感到委屈,这里面有他对唐僧的爱与恨;另一方面,他五百年没有回花果山了,现在在这个契机回来,他饱含想念。 多种感情交织在一起,听到潮声,眼泪从空中落下坠在东海之上,这是何等让人触动的场景。 ——这样的感情在原著中就有,孙智正的版本保留得如此之好,而在其他版本中竟又难得一见。 5、其他装帧特色、设计细节上有什么特色? 本书限时附赠121集有声版(2020年12月31日前领取)。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听着有声版,对照实体书阅读。 买这套书,就算只为了买有声版,也是非常划算的。 等限时赠送过去以后,有声版会在有声书平台单独售卖,价格可能会是实体书的一半。 附赠1米长的西游故事画卷,特种纸全彩印刷。 可以当成海报贴在墙上,可以当画册,也可以剪纸作为其他游戏的部件等。 附赠人物涂色卡片,可对照1米长卷进行上色,也可以自行发挥。 整体可读、可听、可赏、可画,且具备足够的趣味性与知识性。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八):看不懂西游记的人突然明白了 不是孙智正,我不知道西游记原来如此好看。 随着茅根的成长,我选书的目光渐渐从绘本、漫画和拼音版移向更高阶的中文读物。 一年级寒假期间,茅根以朗读的形式,每天几页读完了第一本纯文字的儿童小说《圣诞颂歌》。狄更斯的作品给茅根非常多的滋养,他记得"土豆在锅里唱歌:赶紧给我剥皮吧",也记住了斯克鲁奇是吝啬鬼的代名词,更感受到了故事的主旨——快乐来自分享。 然而,译文文学再好,毕竟不是中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文的儿童读物还是要找适龄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母语文学。 "适龄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母语文学"在哪里呢?直到我们锁定了这本《给孩子的西游记》。 《给孩子的西游记》 这本是后浪的新书,我想62万字的书籍,能仔细看完的成人肯定不多,于是我决定来当前几个,作为作者孙智正的支持者。 起初,我是冲着对出版公司的信任买的,也幸好是这份信任,让我读到了一本好书。这一套书值得花时间带娃精读,细细品味细细解说。 这不止是一部充满了"大张旗鼓、大敲铜锣、大摆宴席"或者"旌旗、幡盖、奇珍异宝、鼋和鼍" 等等词汇丰富的母语文学, 也不是仅仅是一本方便儿童阅读的书。孙智正全文改写了原著,但是极大程度的保留了原著中的细节,删除了冗余的描述和质量不高的长诗。还将章回拆分为 500-1000字的小节,长段落拆成短句,大大缓解了刚开始独立阅读的孩子阅读长篇时的压力。 原著中的蔬果描述 孙智正版 这也是一个父亲写给儿子的成长书。 他九岁的儿子可能还读不懂。但是没关系,爸爸要叮嘱的话已经放在这些时间胶囊里了,只等他日后有所经历时再细细读来,就如同文中的悟空历经磨难的必然。 《西游记》讲述的就是一个懵懂孩子的成长故事。悟空就是那个不懂事、不会说话的孩子。 讨论自由和成长的故事 何为自由 心中清楚小朋友们没有耐心看那么多弯弯绕绕的话,所以孙智正从6页开始了有关自由的讨论。 美猴王对着花果山水帘洞的老猴子说,"我们每天这么吃喝玩乐,看上去好像没人管,其实阎王老子一直管着我们啊,过些年我们都要死的。" 于是,猴王入世寻找永生的方法,他看到的是世人都忙忙碌碌,为了名为了利,连身家性命都不要,更别说长生了。 "人类啊,争名夺利什么时候才停止啊?为了名利早起晚睡多么不自由!" 就连三藏在一次次历险中,反省自己如此受难也不过是为了功名。 在锦斓袈裟面前,三藏和老和尚同样都是不自由的:一个睡不安稳,一个起念放火烧了自己的禅堂。 即使是观音也不自由,整天当猴子的救兵,因为保护三藏取经是他的主要工作任务。 有关自由的讨论在书中,随处可见。 悟空保护师父西天取经第一次出手就打死了六个劫道的凡人,被师父驱赶后心中气闷一个筋斗去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 龙王絮絮叨叨跟他讲了收得住火气的张良的故事,讲他日后如何成就大事业,最后辞职归山、悟道成仙。他提醒大圣,若收不住火气,不保唐僧,不听教诲,不去西天辛苦一场,最终只是一个妖仙,修不成正果。 原著 在原著中,龙王简短不失功利地说:"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 孙智正的版本则把自由这个话题说得更明明白白:"大圣你自己决定, 不要只想着现在自由,以后不会自在的。" 大圣被说服了,道声:"不用多说了,老孙去保他就是了。" 这不也是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么?今日的自在,日后的可选择局限就会大很多。如果只是跟孩子讲道理,要他背诵"老大徒伤悲""逝者如斯夫",恐怕最终会成耳旁风。 不如让故事里的龙王来给孩子讲个故事再嘱咐两句,让孩子目睹猴王一步步的转变。榜样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九九八十一难 上周遇到一个六年级的孩子,我请他给我讲讲孙悟空明明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可他为何不把师傅一个筋斗送到西天?我再问,明明你今天在学的知识将来AI全部能代替,那你为何要学呢? 小朋友说他没有想过。第二天,他来找我讨论,说他想了一夜。 其实在书中,作者已经在通天河边行者对八戒的一番话里给出了答案: "用风头把师父摄去,那式样的,我也会。只是师父需要一步步走过苦海,我和你在她身边保护他身在命在,不能替他省了这些困难、苦恼,不然如来也不肯把经给我们的。" 父母陪伴孩子的成长,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但是不能替他省却他要经历的成长磨难。同样的,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不是知识,而是自己的经历和经验的积累。 正如茅根从暑假伊始,动身阅读这套62万字(实际字数大概50万字+)的大部头。每天默读一个小时,才能艰难地向前30页,就是一种父母无可取代的修行。路要自己一步步走。 幸福和长生 悟空去学长生术的路上,遇到一个向美猴王指出神仙求道所在的樵夫。猴王问:"神仙就在附近,你怎么不去学长生?" 樵夫说了一个令人两难的缘由:不去,我有老妈要养。樵夫明知长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长远之计,却还是选择了陪伴家人。 长生和家人哪一样更重要?有些人会选择此生此世。 悟空学成长生术,回到洞天福地,告诉众猴子们好消息。原著中众猴欢呼:"万劫难逢!" 很长时间才能遇到的事啊! 孙智正改为:"太好了太好了!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恭喜大王实现自己的梦想。" 真的吗?一本书才到第22页,最幸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后面1100页是什么呢? 紧接着悟空大闹阎王殿,在生死簿上一笔勾销了众猴和自己的名字,以后一起长生,猴子们山呼万岁。 看到这里不禁再问,长生真的是最幸福的事情吗?阎王殿的阎王们给出了答案:有死既有生,阎王不死,冒出来的新阎王只好一代代分管掉老阎王的职位,最后竟有十代之多,说话都是齐声,好烦人。(86版导演杨洁没有感受到这一点,只有一名阎王出镜,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孙悟空吧) 所以,为人在世,一定有比长生更幸福的事。 紧箍咒 紧箍咒是一个成长的符号,天父地母无人管教的猴王被白龙骂做泼魔,整日和牛魔王他们六个喝酒吹牛撒泼,也不知打死过多少人。那时他的心里住着一只猿猴,心猿是吴承恩给他的别号。 直到班主任唐僧指责他随意杀人,要他退学。后来董事长如来让校长观音给班主任送了一个紧箍儿,行者找观音论理,校长冠冕堂皇:"你不守规矩,再像以前那样闯祸,谁来管你。" 自然,为了平息行者的愤怒,校长打一棒捧一下,又送了悟空三根救命毫毛(没办法,谁让台湾管理学专家余世维现身说法:替董事长办事,有时候要贴点私货,办成事才是正经,观音也懂)。 一开始,紧箍咒是管用的,后来,悟空也在改变,吴承恩的口气渐渐改为称赞,叫他"灵猴",再慢慢地紧箍咒可以若有若无。 在原著的最终,班主任三藏说,你已成佛,不需要了。后面跟着的是一篇令人无心再读的长诗。 原著 孙智正改为 "行者一摸,果然没了,顿时感到一阵轻松和虚无。" 这本《给孩子读的西游记》读到此处,我仿佛看到作者摸着儿子的脑袋说:"爸爸要说的话都在这里了, 你也已经长大了,有本事了,我该放手了。谢谢你,让我们到达这一天。" 世俗的故事,现实的意义 这是一个入世的故事。 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宫,不由感叹真是有福气,能到天上来,这里真的一点也没有沾染尘世的污浊呢。 哈?真的吗? 天庭层级分明,官位三六九等,因为是个养马的就没资格参加蟠桃会,还被天女们嘲笑;打碎了琉璃盏就要被贬人间做妖怪。 等到被如来钦点做为取经人的徒弟,那帮之前跟猴王打架做对的神仙们又和颜悦色跟他称兄道弟,听候差遣。 就来观音也同样,不情不愿不得已地扮演起妖精凌虚子。 道教系的妖怪作怪,佛教系的菩萨们赶来旁敲侧击的提醒;轮到佛教系那边搞事,道教系的天兵天将也忙不迭偷偷通报;但都似乎约定好不自揭己短。 这都是尘世的一套。 书中最为打动我的,却是这么一段。 菩萨收服黑熊精前,看到了黑熊精住的妖洞,发现是个山岭生白云,林间起风声之地,觉得这是一个有学道天份和缘份的孽畜,心中便有了慈悲。 尘世中也有正能量:衣着整洁,卷面整洁,能感知美懂得爱的孩子,到哪里都会有好运气。 (黑熊精不曾伤人,只是贪恋袈裟宝物,所贪所爱也缘起能看懂美感受美) 读中国的、民族的文化 道家儒家和佛教影响我们的文化,读历史读古文如果缺失了这一块,可能是很大的不完整。 同样的,我身边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开始追Percy Jackson,开始追寻希腊神话对于半个西方世界的影响,我想如果他们在此之前没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那肯定是一种遗憾。 当读到北欧神话中的九层世界,却想不起与天宫的33重天和18层地狱对比,就不会有更多的为什么:为什么神话的结构如此相似?为什么我们要阅读这些? 《西游记》是封神演义的起点,这些志怪故事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基因: 八戒的名字来自五荤三厌,而五荤三厌是道家的斋戒,后面来影响到佛教。 "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远来的和尚好看经",一句话一个故事,熟悉了这些文字的孩子若在长篇的阅读里捡到这些散落的珠宝该有多么开心:原来你500年前就在这里了啊。 给刚开启独立阅读孩子的建议 父母最爱问的是,你都好好读了吗?你都读懂了吗?我也非常想知道茅根读得如何,但是我决定不问这些让他无法回答的傻问题。 我是这样做的: 我和他约定,暑假前读完这套书,我就送他一个真正的"水晶龙宝石"作为他的阅读徽章; 请他拿一支笔在阅读是勾勾画画,选出最爱的一个章节,等我回家绘声绘色都给他听; 我在他阅读之前先读一遍他当天会读的内容,用铅笔写下我的想法。他再读时,彷佛是和我在一起读。 孙智正版 随书附赠的音频也利用起来,在他读完后一起听。听到关键之处,按一下暂停,听他讲后续。孩子果然是细节发现的能手,他会告诉我,孙悟空最爱变得是青蝉。我回复他,若是冬天就轮不到青蝉了。 最后,这套《给孩子的西游记》应该作为原著的起点。听原著,勾画一下人物关系谱。当他拥有水晶奖章时,他可以大声地告诉他所认识的人:我在暑假读完了我的第一套大部头——《西游记》! 本文来自袭文yvonne ~ 任何形式转载请先联系。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九):彩蛋:唐王游地府 在成稿时,我把这段删了,因为我想把孙悟空升格成"西游记"的绝对主角,或者从叙述的角度考虑,个人觉得这一段和主线游离得有点远,但我还是翻写过的,想用在另外一个长篇《鬼》那里,作为引子,或者像《金瓶梅》从《水浒传》里采样生成一本新书那样写一本新书。 唐王游地府 《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1.草野 却说太宗死去,他的魂灵一出门,看见御林军马就在外面,请他去打猎。太宗很高兴,跟着就走了。大队人马呼啦啦出了城门,过了一会儿,怎么人啊马啊都不见了,就剩太宗一个人在一片草野上。 太宗有点慌张,转头四望,周围只有无边的草叶,在风中微微摇摆,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这在这个时候,他听到旁边有个人大声叫他:"大唐皇帝大唐皇帝,往这里来,往这里来。"太宗朝那边一看,看到一个人穿得像一个官员,站在那里朝他挥手,感觉不像坏人,他就走过去了。 太宗还没走到,那个人早就跪拜在地上,嘴里喊:"哎呀,陛下呀,原谅我没有远远地出来迎接呀。"太宗不禁好奇地问他:"你谁啊。" 那个人嘴巴很快,叽里咕噜说了一大段:"半个月前,我在森罗殿上听到那条鬼龙告陛下状呢,陛下不是答应救它的吗,结果魏征在梦中还是把它给斩喽,这魏征,阎罗王就派鬼差来请陛下去对案子呢,我就来这里等陛下,没想到来迟了一会儿,见谅见谅。" 太宗心想你还没回答我的问题呢,你到底是谁啊,就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当什么官?" 那个人说:"我叫崔珪,做人时在先帝那里当礼部侍郎的,现在做鬼,当酆都掌案判官,是不是也还可以?" 太宗听了很高兴,连忙把他扶起来说:"哎呀有劳先生了,之前魏征要我给你带封信过来,没想到这里就遇上了,喏,你看看。" 太宗从袖子里拿出信给他。崔珪拆开一看,信里说,爱弟崔珪啊,离开你好久了,想死你了,不过你做鬼我做人,没法过来看你啊,要哭死了,等等,现在太宗突然死了,想想我俩的交情,你要救救他啊。 崔珪看完信跟太宗说:"好的好的,魏征讲得很明白,我晓得了,一定救陛下还阳的。" 太宗就谢了谢他。 2.烛火 两人还站在那里聊天,那边走出来两个穿着青衣裳的小朋友,举着很高很大的旗子什么的,大声叫:"阎王叫你们去了,叫你们去。" 两个人就跟着小朋友往前走。前面出现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概要熔不少金子。两个小朋友摇着旗子引着太宗进城,沿着街往前走。 街旁边站着李建成、李元吉,两个人看见太宗很激动,大叫"世民来了!世民来了",冲上来就要把太宗打死。幸好崔判官马上叫过来一个青面獠牙的鬼差,把建成、元吉喝退了。太宗感觉鬼差十分威风,它的两颗翻在嘴唇外面的牙齿也很好看,不过转念又想到我是皇帝啊,怎么可以羡慕、欣赏一个鬼差。 太宗连忙继续往前走,看看两边街景,没走几步,就看见一幢楼台,简直太壮丽了,太宗当皇帝,见识过的东西也算多了,看见这幢楼还是看呆了,张着嘴巴在那里看。听得一阵响,大门忽然一开,十个阎王走出来迎接他。他们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太宗在书里见过他们的样子,他们长得跟图画很像。 阎王们相当客气,鞠躬迎接他。太宗也很谦虚,停在那里路都不敢走了。阎王们说:"哎呀,陛下是阳间人王,我们不过是阴间鬼王,身份没你高,陛下不要过分谦让了。"太宗说:"我把你们的坐骑得罪了,那里还敢跟你们讲身份啊。"太宗嘴里一边这么说着一边往前走,心里还是觉得有点高兴。 十王领着太宗在森罗殿坐下,没话找话寒暄一番。太宗一边嘴里对付着,一边看周围的环境,这森罗殿实在是高,就看见几根红彤彤的柱子升上去,抬眼望去,上面黑沉沉的什么也看不见。 几根又粗又大的红烛在柱间燃烧着。太宗心想鬼也要点灯的吗,但又不好细问,显得自己又没知识又好奇。太宗看着烛火跳跃着,一会儿露出笑容,一会儿又露出愁容。 十王注意到了,面面相觑了一会儿,秦广王就问他:"陛下为什么这么高兴又如此忧伤?" 太宗摆摆手表示别提了。但十王还是追问不休,十分关心。 太宗就说:"我是看到这烛火啊,它们多么辉煌,可是人死灯灭啊,你看,我也到你们这里来了,唉……"太宗指着蜡烛说:"你看,它们也在垂泪。" 秦广王连忙说:"陛下节哀……崔判官应该也跟你说了,我们请你来只是对对案子。" 太宗说:"不好意思啊……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梦见你们家的鬼龙求情,其实它违反天条就应该死的,我也不了解事情的根源,心一软就答应它了,到了斩它的时辰,故意把魏征叫过来下棋,谁知道魏征下着下着就睡着了,在梦中就把它斩了。这是魏征厉害啊,也是鬼龙该当死了,上天安排的,又不是我的错。" 十王听太宗说完,又见他抬出上天来,连忙说:"是的是的,我们早就知道啦,那条鬼龙还没出生前,我们就在生死薄上看到了,它就是要死在人官手里的,只是它一定要陛下来一趟才死心,我们其实早就已经把它送入轮回,转生去了。" 太宗说:"那你们还叫我来。" 秦广王说:"就请陛下来做做客散散心的,难得有机会。" 太宗嘟哝了一句:"我都快吓死了,还散心。" 阎罗王叫崔珪拿生死薄上来。崔珪拿出生死薄一看,太宗只能当一十三年皇帝。他连忙拿出浓墨大笔,在"一"字下面添了一画,再拿过来把簿子给阎罗王。 阎罗王一看,见太宗可以当二十三年皇帝,问他已经当了几年了。太宗说一十三年。阎罗王说:"没事没事,陛下宽心,你还有二十年阳寿。"他一边说一边又在"二"字下面偷偷添了一画。 3.背阴山和十八层地狱 十王派崔判官、朱太尉两个人送太宗还魂。朱太尉举着一面引魂幡在前面带路,崔判官跟在太宗后面,三个人往前走。太宗一看,呀,来时不是这样的街景,就问朱太尉:"走错路了吧?" 朱太尉笑着说:"不会错的,阴间是这样的啦,有去路没来路。我一来送陛下还阳,二来带陛下转转,看看地府的风景。" 太宗说:"原来这样,谢谢啦。" 太宗见亮着街灯,街上一个鬼影也没有,不禁好奇地问:"我想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丧生,阴间为什么这么冷落?" 朱太尉说:"陛下有所不知,除非我们现身,陛下是看不见我们的,不要让阴间的污秽脏了陛下的眼睛。" 太宗听他这么一说,似乎感到身边来来去去很多身影,空中飘飘忽忽好多声音,不禁有些瑟缩。 崔判官在身后说:"陛下放心,陛下是阳间人王,它们近不了你的身,你的光芒还会灼伤它们。" 太宗听他如此一说,挺起胸来,觉得自己真像罩了一个光圈。太宗见街道两边黑沉沉的房子,尽头也是黑沉沉的一片,不禁又问:"带我看风景,风景又在哪里?" 朱太尉说:"陛下不要着急,前头就有好风景。" 三个人往前走了好几里,太宗几乎就想说,带我早点回阳间吧,我不想看了。忽然见一座高山,山上挂着乌云,云脚垂到了地上,山顶弥漫着黑雾,挡住了天空。太宗说:"好雄壮啊,崔先生朱太尉,这是什么山?" 崔判官说:"这是幽冥背阴山,带陛下游览一番。"太宗说:"哇,我站这儿看看得了。"判官说:"没的事。"招呼朱太尉把引魂幡一卷,做了一个兜轿子,一人一头,抬着太宗上山。 崔判官说一声"得罪",从屁股下面噗一下拔出一支笔来,在太宗眉心那里点了一点。 太宗登时觉得开眼了,只见这座山,也有峰、也有岭、也有洞、也有涧,但是山上不生草、峰上没有天、岭上没有人、洞里没有云,涧里不流水。岸上都是魍魉,岭下全是神魔,洞里躲着野鬼,涧底藏着邪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大叫大嚷,树上树下,饿鬼穷魂躲着哭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传拘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送公文。耳边听不见鸟叫和野兽的吼声,就听见阴风飒飒,眼前看不见美丽的风景,就看见鬼怪在漫漫黑雾里横行。飒飒的阴风啊,是神兵嘴里吐出来的烟,漫漫的黑雾啊,是鬼祟喷出来的气。疾行鬼脚下带起阵阵旋风,勾命鬼嘴里吐出阵阵黑气。 太宗看了吓得半死,赶紧舔了点唾沫去抹眉心,抹来抹去也没什么用,闭上眼睛也还看得见,连忙跟崔判官说:"先生,闭了我的眼吧。" 判官说:"陛下坚强,还有东西要看呢。" 判官和太尉抬着太宗到了山顶。太宗听到山下传上来雷鸣一般的惨叫,往下一望,只见下面山路十八弯,每一弯都是一层平台,上面密密集集地攒动着各种恶鬼,就像一些长手长脚的肉虫子,扭曲着惨叫着。太宗看得很不舒服,心里惨兮兮的。 判官说:"这里就是十八层地狱了。" 太宗说:"哦……" 判官说:"陛下不想知道是哪十八层吗?" 太宗转头装作没听见。 判官继续说:"陛下,这十八层呢是这么十八层。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这都是生前作下的孽,死后遭罪来还。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这是不忠不孝、豆腐嘴刀子心的报应。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呲牙咧嘴,这是昧着良心害人、巧语花言骗人的下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苦眼,那些欺骗傻子和好人的奸商,就会落到这副田地。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都是些强横霸道欺负弱小的人。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这些人谋财害命、屠宰牲畜,要在这里待上千百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太宗见那些鬼都被绳子绑得紧紧的,赤发鬼和黑脸鬼,拿着长枪短剑,往他们身上乱插乱杵,牛头鬼和马面鬼,拿着铁锏和铜锤,往他们身上乱砸乱打。这些鬼被打得哇哇乱叫,可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太宗指着山下说:"能不能不要这样……" 判官说:"陛下请定睛。" 听得这话,太宗不由得定睛,眼前的景象"shi——"一下放大了好多。太宗看见一个破衣烂衫的女鬼,妆都没有化,拿着一个竹篮子打水,往一个没底的水缸里倒。还有一个胖头鬼,绑在一株包子树下,那些包子都熟透了,开着嘴露出了里面的肉馅。大肉包子就凑在胖头鬼鼻子底下,但是他张嘴一咬,包子就掉到了地上。 太宗看得不禁眼湿,又不好多说什么。这时一队鬼兵扛着旗子过来,在路边跪下。判官说:"桥梁使者来了,咱们走吧。" 判官领着太宗来到奈河岸边。 4.奈河和枉死城 太宗听到奈河那里传来一片哭声,闻到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几乎要吐出来。太宗离着河岸远远一看,只见河面有几十里宽,阴风阵阵,血浪翻滚。像树干一样粗的铜蛇游来游去,吞吃泡在水里的业鬼。对面的河岸高有千丈,河沿下倒挂着数不清的女鬼。岸壁长着很多桠杈树,叉着无数小鬼。 太宗心想,眼睛太亮也是不好的。 河上架着三座桥。判官领着太宗走过金桥。金桥闪着金光,有七八丈宽。太宗想阴间的金子是多,等我还阳了,也要造***一座,至少要七八十丈。 旁边还有一座银桥闪着银光,桥上走过几个脸孔方方正正的人,一看就像好人。引桥旁边还有一座桥,只有几掌宽,却有百尺高、数里长、千重深。桥头锁着一群铁狗,疯狂地跳脱吠叫,扯得铁链哗啦乱响。桥上密密挨挨地挤全都是鬼,这些鬼光着脚,头发乱糟糟的,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愁眉苦脸地往前走。桥上没有栏杆,不断地有鬼掉下去,有的发出惨叫,有点就这么一声不吭地掉下去了,好像已经认命,真是沉默得让人害怕。桥下还有恶怪从水里跳出来拖脚,拖下去就是一阵乱啃。这些鬼也不躲避,只顾着慢吞吞地一步步往前挨。 判官说:"陛下,这就是奈河桥了。" 太宗说:"快走。" 前面就来到了枉死城。太宗还没来得及打量,城里冲出一帮无头鬼、半截鬼,拦住太宗大叫:"李世民,还我命来!李世民,还我命来!" 太尉抽出锏来挡在前面,太宗先躲到太尉后面,再躲到判官后面问:"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判官说:"没得事,就是你以前杀掉的强盗、坏人、亲戚、朋友、兄弟、亲人……" 太宗轻声说:"别说了……" 判官说:"这些枉死鬼没人拜祭的,你给他们些钱就好了。" 太宗为难地说:"崔先生说得容易,我哪里带钱了。" 判官说:"我可以借你啊,我还有亲戚在阳间,你还他们就行了。" 太宗说:"这样也行?" 判官说:"行的行的,别说阴间阳间了,天上地下都是一家啊。" 判官叫太尉摇动引魂幡,领着唐太宗离开枉死城,一路来到轮回厂。 5.轮回厂 只见地上嵌着无数个轮盘,像无数个齿轮七七咔咔转动着,每个轮盘上有六个洞眼。那些鬼排成一队队,有的穿着云霞一般灿烂的衣服,看来是贵人啊,也可能是神仙,有的穿得像和尚,有的穿得像商人,有的穿的像乞丐,真是什么样的鬼都有啊。还有一些飞禽走兽、魑魅魍魉也在那里排队,各种鬼多得像赶集。不过大家都安安静静地,根据几个鬼兵的安排,跳进轮盘洞里。少数几个不听话的,就被一棒打死,丢到一边喂蛇喂狗。 唐太宗有点好奇,不知道这洞眼通到哪里呢。 判官说:"这就是六道轮回,规则非常简单的,在阳世行善的,升化仙道,尽忠的超生贵道,孝顺的再生福道,正派的还生人道,积德的转生富道,恶毒的下降鬼道。我们从来不会弄错,陛下你要记好,回去教导天下万姓。 唐王感叹地说:"好的好的,我晓得了。" 判官说:"那么陛下,我还有点事情先回去了,请朱太尉再送送你。" 唐王说:"你忙你忙。" 6.金鱼 太尉牵过来一匹马,扶着唐王上去。这马非常矫健,跑起来像箭一样快,嗖嗖就到了渭水河边,太宗眼睛非常尖,看见河面上两条金色的鲤鱼在打架。 你看,它俩的前鳍像马蹄一样抬起来,背鳍像鬣毛一样飞扬,在水面上奔腾跳跃,冲斗在一起。 唐王从来没有见过鱼打架,像个傻子一样看呆了。 太尉催他快点走吧。唐王哪里舍得走,把马头兜来兜去地在那里转圈,继续看,没想到太尉骂声"傻子,下去吧",捧起他的脚往前一送,唐王从马上一个倒栽葱摔进渭河里,把那两条鱼都惊散了。唐王就这么回到了人间。 太尉说声"领赏",从腰间抽出一个袋子往水上倒米,一会儿就堆成了一座雪山。两条鱼冲过去,摇头晃脑地吃起来,一会儿把山吃空了半座。两条鱼就翻白了,在涟漪里一晃一晃的。 (完) 《给孩子的西游记》读后感(十):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 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讲的是忠,《水浒传》讲的是义,《红楼梦》讲的是情与恨,而《西游记》讲的是理想,拼的是想象力,可见《西游记》是最适合给孩子读的。 《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有唐三藏对取经理想的执着,有猪八戒的幽默感,有沙和尚的好脾气,有团队合作意识,有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不屈不挠,所有这些正是现今的孩子们需要学习、汲取的。 为人父母,自然想把自己能做的、最好的东西都给到孩子。 吴承恩是《西游记》的最终完成者,他是16世纪的"零零后",也就是500年前的人了,当时的语言即便是"白话",与我们的语言也已经有了很大差异,当时章回小说的写法,与现代的叙事方式也已大异其趣。 在国外已有很多先例,比如斯威布的《希腊神话和传说》,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谷崎润一郎对《源氏物语》的翻写,等等。 我们很需要《西游记》的现代版本,不仅是故事改编,而是真正意义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翻写。这无疑需要真正的作家去完成。 今天要向大家你推荐的这套书,就是来自著名作家孙智正的《西游记》翻写版,这套60余万字的书,是他送给自己孩子最珍贵的礼物,饱含着他沉甸甸的爱。 本书的缘起还有一段故事。那年孙智正患上脑溢血"烟雾病"会导致脑溢血。这种病,每十万人中,仅有三个人会得,发作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时他想到,要给自己9岁的孩子留下点什么?!思索再三,他决定动笔改写最喜欢的古典名著《西游记》。 翻开书的第一页,只有三个字「给孙阔。」极简单的三个字,却蕴含了一位父亲最真挚的祝福。 孙智正出生于1980年,已经出版了数本书籍,他的写作在业内极受认可,被称为"写作领域的发明者"。 (孙智正已出版部分书籍) 孙智正的写作,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质朴、真实、同时又蕴藏着极大的能量。 文学报评价他:"小说于他,更像一种文字的‘织物’,语言、叙事、主题都在‘织物’的过程中呈现。作家独有目光的凝视让日常具有了新鲜感。" 著名作家韩东评价他:"孙智正坚持言之有物,语言上的透亮是为揭示物的质地而设的。他是及物写作的语言奇才,就涉猎视野而言也很宽阔。" 不管是最著名的吴承恩版本,还是更早之前的民间传说,孙智正都翻来覆去读过很多遍。 他觉得西游记非常庞杂,"由历史、宗教、神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杂糅而成。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核是活泼的民间趣味,人物的对话让人觉得他们是一群"大孩子"。" 但有一天他发现,他的孩子虽然也很喜欢《西游记》,却是通过影视剧。 由于年代的原因,现代人读《西游记》原著已经有了一定的障碍。 以古典文学体裁写就的西游记,已经和现在的孩子们,天然的有了一层隔阂。 孙智正觉得:"我们应该有一版属于自己时代的,阅读起来没有高难度的《西游记》。"而他的爱心和努力,无疑是成功的。书稿完成后,著名出版家,《念楼学短》作者,锺叔河先生就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孙智正改编《西游记》对儿童教育做了大好事: "中国古无童话书。女娲、伏羲、黄帝、炎帝,都是自己始祖先王的传说,是历史,老奶奶不会坐在火塘边给小孙儿讲。《西游记》里的孙猴子,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和想象,可算好的儿童书了;但它毕竟是五百年前的著作,也不是专门为儿童写的。它的内容未必全合适儿童,文字未必儿童都易懂。所以改写为"童话本也是很必要的。" 有"台湾小说一哥"之称的作家骆以军、"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CCTV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彭敏、资深国际文凭中文教师钱佳楠也都大力推荐此书。 那么,具体而言《西游记》的这版翻写到底好在哪儿? 1:
·以活泼通俗的语言再现经典,还原了一个原汁原味的《西游记》 这套《给孩子的西游记》以吴承恩版的《西游记》为底本,在语言上进行了现代化的处理,既简洁又有趣,符合我们(尤其是孩子)今天的阅读习惯,结构与原著大体无异。下面我将主要从两个方面给大家解答为什么这版改编是目前市面上最适合这个时代孩子阅读的《西游记》。 ·在语言上力求活泼,还原《西游记》新鲜有趣的核心 我们知道,现在市面上《西游记》的改编版数不胜数,什么"西游记精华版"、编译版、彩绘注音版、改编绘本版等等,薄的、厚的,大的、小的什么规格都有。 但许多改编版,不是聱牙诘屈,艰涩难懂;就是删减太多,索然无味。 《给孩子的西游记》是目前市面上《西游记》白话版本中趣味性和通俗性平衡得最好的版本。 孙智正写作多年,深知什么样的语言是好的、美的、有趣味性的。他不喜欢咬文嚼字,他的作品,叙述往往十分简洁凝练,没有赘余和浮夸的矫饰,在谈到自己改编《西游记》的初衷时,他说: "语言力求通俗朴素,同时保持韵味,清健,‘雅俗共赏’,去掉《西游记》的文字硬壳,展露出它依然新鲜有趣的核心:强劲的故事进展、个性鲜明的人物、插科打诨的对话……呈现一版我们这个时代的新的《西游记》,让孩子能看懂并喜爱,又可以让有心人看得很深。" 而同时,作为一名「父亲」,他知道什么样的语言是孩子喜欢和需要的。 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 "金角银角",孙智正写得有趣极了: "银角叫:和尚,把嘴伸出来! 八戒闷声闷气地说:胎里病,伸不出来。 银角叫小怪:小的们,用钩钩出来! 八戒连忙伸出来嘴来:你要看就看,钩什么!" 孩子们耐心有限,要求也高,他们可不会让目光停留在"看不懂的故事"上,也记不住"无聊的故事"。 《给孩子的西游记》中,充满了这种让人深感趣味,捧腹的桥段,让孩子们可以一直津津有味的读下去。 就连目录的语言,作者都花了很多心思,改写成了孩子的语言: "让某某等着"都是孩子们平日玩闹时会说的,是地道的"儿童语言",而"猴精溜了""炉里炼猴"又能逗乐不少孩子,他们大概率会引逗起他们的好奇心。 每个家长都想让孩子爱上阅读,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乐趣,让他能主动、迫不及待想要继续看下去。 ·在文本的取舍上极具匠心,保留原著最精妙细节。 这套《给孩子的西游记》要做的不是逐字将原著翻译过来,不然就叫《西游记全译本》了。既然是改编,改编者在原著文本的基础上肯定会做一些取舍。 读过原著的都知道,《西游记》原著中有一些不适合少儿阅读(原版中太过暴力、血腥,直接描述杀戮)的部分,孙智正对其进行了简化处理。另外,他对部分诗词进行了简写以及更口语化的表达。 以开篇为例,吴承恩版原著的开头是: 别说孩子了,有多少家长有耐心读完这一大串天干地支呀。 《给孩子的西游记》直接略去了晦涩的天干地支的部分,从孙悟空的诞生写起: " 假定在很远的地方有一片无尽的大海,大海里有一座山。 这座山的山顶上有一块石头。这块石头长得挺高挺大的,还有好几个孔,光可以招进去,风可以进进出出。有一天,这块石头突然崩裂,滚出来一个石球。 石头就地一滚,变成了一只石猴。石猴长得跟真猴子一样,有手有脚也有毛,有鼻子有眼。那眼睛一睁开,特别亮,抬眼一看,两道亮光直冲到天上……" 没有晦涩的词句,相反,"山顶上的石头""石头身上的孔""滚出来石球"……任何孩子都可以毫不费力地想象出相应的画面。 清晰、简单,又不损原著之妙,更适合孩子阅读。 而在另一方面,它保留了许多别的少儿版本没有收录的情节,这些故事情节和主线剧情关系不大,因而被删减。 比如原著中有一节写猪八戒开路的细节,就非常有趣。说的是师徒四人被一条八百里的堆满了烂柿子的大沟拦住了去路,他们想让八戒开路,但他不愿意。于是大家想了个办法,把好吃的都堆在路上引诱他,果然,八戒上钩了,变回一只大猪屁颠屁颠去开路了。 我们来看作者怎样来描绘猪八戒开路这一细节的: 八戒很高兴,脱了直裰,丢开九齿耙,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真变成一只大猪。 腿脚千尺高,鬣鬃百丈饶。喳喳哮,齆齆叫。嘴长毛短一身膘,圆头大耳两芭蕉。双眼如日月,粗皮比铁糙。嘴长如树干,鼻孔像烟烧。 行者见八戒变成这番模样,叫大家赶紧把干粮堆在一起。 大猪不管生熟,一嘴全吞了,上前拱路。 这个行为是不是非常猪八戒?形象一下子立体了起来。 优秀的文字能让人在脑海里构建具体形象,正是这些细节,才能真正培育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一看,在欢笑之余就不知不觉学会了塑造人物的方式。 2:
随书附一米长人物画卷,《王者荣耀》御用画师倾情打造 为了让孩子们对《西游记》的出场人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在书的开头,我们附上了一幅一米长的人物画卷,由知名画师撒旦君创作。 撒旦君是业内顶级画师,曾出版《华夏异世录》《撒旦叔叔给你讲故事》《杂鱼集》等书,并为受邀为"王者荣耀"绘制插图。 这幅画卷除了囊括《西游记》主要人物之外,还呈现了许多经典的故事情节。 让我们放大来看看细节: 金角和银角大王镇元子和人参果真假美猴王 画卷纯手绘,精细以外还诙谐逗趣,生动地将人物神态呈现纸上。读完这套书,你甚至可以和孩子玩个小小的游戏,让孩子猜各种人物的名字,并要他们根据人物讲故事。 当然,你也可以将画卷装裱起来,挂在孩子房间作装饰。总之就是,一画多用。 此外,书中还会附赠7张涂色卡片,可以让孩子摹画彩图,也可以自由创造,涂出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 孩子手绘图3: 32小时有声书随书附赠,读累了"听听"《西游记》 最后,这套书还录制了有声书,由知名制作公司打造,共32小时,按章节分类,121集。 所有有声书随书免费附赠! 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如果孩子读累了,可以让他们听听有声书;而如果孩子还太小,还没办法独立阅读,听书也是上上之选。 另外,家长还可以把《给孩子的西游记》作为睡前故事,每天陪孩子一起听一章,既能亲子互动培养感情,也让孩子接近了古典文学。 有声书试听版二维码(微信扫描即可) 这套《给孩子的西游记》全书共60万字,分为四册,每册十几万字,薄厚适中,重量适宜,捧着读也不会觉得累。 采用套装设计,精致有分量,如果你想把它当成礼物送给朋友或亲戚家小孩,也是一份不错的选择 这套书定价138,现在新书上市,首发优惠价只要99。全套有声书赠送是限时优惠,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