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摇着小船去上学不能仅仅是感动


  2月20日是武汉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早上7点,家住东湖高新区滨湖街青山村的万新建就带着11岁的女儿万雨升往她的学校升华小学赶。跟出来的妈妈杨金蓉则不停地叮嘱两人注意安全。因为,"爸爸要摇着小船送女儿上学",这样的事情爸爸已坚持两年。(2月21日《楚天都市报》)
  这是一条让人为之感动的新闻,父母给予孩子最重要的是陪伴,与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春节之后重返工地,将孩子留守在乡村不一样的是,万雨升的父亲用自己的小船,尽到了父亲的责任,诠释了爱的意义。
  原先的万雨升上学的路并没有这样遥远,在没有炸掉大堤之前,当地居民多是骑着摩托车和自行车送孩子上学。虽然道路不好走,但是最起码还能"有路可走",当时距离学校的线路长6公里。而如今大堤被炸掉了,村民需要绕行送孩子上学,单程路线是50公里,孩子上学十分不便,于是这位家长选择了"摇着小船过河送孩子上学"。
  清澈的湖面,徐徐的湖风,摇曳的小船,女儿的偎依,或是朝阳初露,或是夕阳落幕,这本是一幅充满着无限诗意的风景画。但是,在这画中,却多多少少有那么几分无奈。让每一位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这是社会责任,然而,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上学的路却是这样的波折与遥远,怎能不让人为之心伤。
  由摇着小船上学,再到网红"冰霜男孩",再到"天梯上学路",这些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述说着教育公平之路的艰辛与遥远。
  也许有人会说,小雨升为什么非要到这所学校去上学,为什么不转学,或是到寄宿制学校读书,非得去遭这份罪呢?细究可知,小雨升家距离最近的另一所小学也有15公里路程,且路况不好,转学后可能需要租房。由于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需要考虑教育投入的综合效益,将教育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办优质学校,而对小规模学校予以撤并,结果,少部分孩子的家距离学校越来越远,类似这样艰辛的上学故事也就时有发生了。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义务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位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是政府的责任,是社会的职责。从经济投入的角度来看,小规模学校或是教学点,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是一种相对的浪费。但是,这对于教育服务的对象来说,却是无比重要的,有了家门口的学校,他们就不再为上学的路而发愁,就可以与自己的父母家人呆在一起,享受童年的快乐与幸福。
  大堤炸了,上学的路断了,如果在万雨升所在的村子,在湖的这一面,能够适时规划一所小学,哪怕是教学点,服务村里的孩子,那么,还有上学路途的遥远与波折吗?孩子和家长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前不久,一篇报道让我无比感慨,说日本滋贺县的琵琶湖中有个小浮岛,叫冲岛,岛上的居民不到300人,小学生只有11人,比老师还要少,虽然只有11名小学生,但他们入读的小学却是一所值得所有人羡慕和借鉴的现代化学校,学校各方面资金均由政府提供,校长、老师由政府统一派遣,内部无论环境还是软硬件设施都严格按照公立小学的标准配置,这里的孩子享受着其他地区孩子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样的教育决策与思路,其实才能真正体现教育公平,才能惠及每一位孩子。
  刚刚出台的2019年教育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制订完善乡村学校布局规划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标准,提高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相信随着国家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教学点投入的加大与重视,学生上学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平坦。
网站目录投稿:绮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