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近几年在我国班级教学中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合作学习方式,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但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不少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实效甚微,存在不少问题。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断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科学分组;小组分工;教师作用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并积极投身于实践,做到趋利避弊。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是针对传统班级授课制"以教师为中心"的弊端的一种改变,它是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生生等交往为方式的一种开放性的学习形式,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构成,组成结构及交往结构,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
  1、合作学习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舞台,给他们表演的机会。合作学习就给了每一位学生畅所欲言的舞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不仅活了课堂气氛,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指点、鼓励,使思路豁然开朗。
  2、合作学习能培养集体意识 。班级不等于班集体,作为一个班集体,就一定要有凝聚力,集体荣誉感。合作学习就能培养集体意识。合作学习至少两人,一般四人,有时更多。他们要完成老师分配的任务,就必须分工明确,团结一致。
  3、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而这些不同的思维火花聚在一起时,就会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从而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
  二、目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已得到众多老师的认可。合作学习的确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但是,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在具体环节上下工夫,导致合作学习事与愿违,实效甚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组合缺少科学性。一般合作学习,就是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其中在生生合作中,可能有的小组能力较强,有的小组差一些,这样容易失去平衡。
  2、内容缺少实用性 。现在有小部分教师是为了形式而合作。许多没有合作必要的问题去让学生合作学习,摆空架子,缺乏实效
  3、课堂教学随意性。有些教师在操作小组合作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对教师的解放,可以放任不管,更有甚者,把学生的小组讨论当作自己的课间休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上课伊始,在黑板上随手写下几道问题,对学生说:"现在开始小组讨论,完成黑板上的问题。"然后教师无所事事,直至下课,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学生在下面只是叽叽喳喳,看似讨论问题实是抽空讲话,就象打翻了的鸭船。有些教师还美其名曰:这不是小组在合作学习吗?试想这样随意进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意义吗?能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吗?答案是否定的!这样视小组合作学习为儿戏的做法比灌输式更坑害人,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将会毫无目的,不知道自己要学点什么,应该怎样学,更对教师不负责的教学产生厌倦情绪,对教师产生不信任之感,从而产生厌学的不良心理。
  4、课堂秩序较乱。小组合作学习会带来较传统教学更大的学生自由,但同时也容易带来教学秩序的混乱,这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学生为了让其他同学听清自己的声音,就成倍地加大音量;还有的小组争执起问题来,个个扯起嗓子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孩子有表现自己的天性外,也有教师把这种现象認为是课堂活跃的表现而不去制止的原因。结果造成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干我的;学的学,玩的玩。表面上围坐在一起,像一个学习小组,实际上是一盘散沙。著名的合作学习理论研究者斯莱文等人认为"合作学习的课堂听起来应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过于喧哗,噪声太大,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此时,教师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5、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本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能象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那样很容易就能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是不太容易发现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程度,这是客观原因。而教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则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集体责任感,也是其原因之一。
  6、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学优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7、教师评价和奖赏重小组、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笔者在观察中发现这一问题比较普遍。其实应该知道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最终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
  8、形式主义。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人人皆知;但是,部分教师注重形式过多,而对合作学习的有效价值和途径研究较少。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特别在一些公开课上),不管学习内容适合不适合合作学习而都要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或令学生相对而坐,或将课桌椅摆成一定的形状(如马蹄形、丁字形、波浪形等)就认为是合作学习。结果是旧观念套用新方法,生搬硬套,形像而神不像。如此一来,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没有实效的形式主义。因此,合作学习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对于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克服这些障碍,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的组合上要注意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 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3、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要注意多样性、适时、适量和确定性。合作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质量。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形式应当是多样化的。首先,可以是课内合作学习,也可以是课外合作学习,如:学习《长征》一课,让学生在课外合作收集有关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资料,收集越多越好,因为本课只要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本课内容就迎刃而解。其次,可以是规范合作,也可以是简约合作。这里的规范合作就是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主要是用在讨论的问题难度大、争论的焦点突出等方面。简约合作就是不规范合作,合作的人数根据合作完成的内容确定,可以是二人或三人,甚至是十来个学生。第三,可以是长期合作,也可以是短期合作,这里的长、短期合作是就一项合作而言的。长期合作需要一周或几周时间,如进行一次语文社会调查活动。而短期合作只需幾分钟就可完成,如讨论一个小问题。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必须有与此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它的最佳效能。
  我认为在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注意:
  (1)目标的确定性和适当性。因为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围绕着达成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进行,所以合作学习的目标要适当,最好是让师生共同制定。
  (2)内容的适量和适当性。合作学习的内容在整个合作学习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是以它为出发点和归属点。因此,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相当谨慎,过多过难、太少太易都会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只有把内容确定得恰如其分,才能让优生吃得饱、差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最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安排先让学生预习自学,写出自学材料,让教师心中有数,教师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学生一些合作的技巧,并建立一些激励机制,如对于优胜的小组或个体给予额外奖励。当学生意识到自己与小组成员之间是一种荣辱与共的关系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积极合作的的动力。
  4、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为自己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教师既要考查每个小组的成绩,也要关注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发展,可以用一些不定期的小测验来检查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把大家的智慧发挥出来让大家共享所产生的效益远比一个所谓的好学生"一言堂"高得多。组长要负责管理好每个成员,通过合作学习使独立、自私的学生表现出合作、互助等积极的性格特征。
  5、分组要科学,避免形式单一和随意分组。学习小组是一个协调共事的团队,为避免团队之间的悬殊,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分组时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小组间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例如将善于组织的、会表达的、爱动手的、比较安静的等各种类型的孩子进行搭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这种合作的意识和品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当然,除了异质分组外,根据学习的需要,也可以临时同质分组,例如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将关心同一问题的学生分成一组,为了展开辩论形成思想交锋,同一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
  6、及时进行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取得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改进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批改作业、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如学习能力上,情感态度方面,学生的合作技能方面等等,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反思,这样慢慢会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
  7、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与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由于受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影响,学生开始不能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缺乏与他人沟通、维持人际关系的技能,个人责任感不强;大部分学生只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内缺乏讨论和交流的意识和技能。
  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分为学习技能和社会技能,至少包括以下几点:
  (1)学会收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时需要收集一些资料。现在是信息社会,培养学生从大量的信息中收集对自己解决问题有用的部分这种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对学习和工作都很有帮助。
  (2)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
  (3)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人已经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人完全解决问题。需要大家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
  (4)认识合作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需要合作,才能做成更多的事。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个人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8)对合作学习的反思。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探究问题,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8、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发挥应有作用。教师不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事情,把自己当成旁观者、局外人。没有教师的组织、引导、参与和促进,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具体讲,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起到以下作用:
  (1)指导作用: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分组,组内成员如何分工,如何开展合作交流,如何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小组学习成绩和学生个体成绩如何评定等给予指导或建议,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学会合作学习。
  (2)组织作用: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讨论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要及时提醒,提出明确要求。注意调控各小组活动流程和时间,确保合作学习能顺利开展。
  (3)激励作用:交流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火花的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啊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鼓励这组学生在汇报时提出,以便让全班学生共享。教师的及时表扬和肯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学生探讨有时会流于表面,不能抓住事物的实质,或出现研究方向性错误,教师可以适时引导,以促进学生开阔思路,深入思考。
  (5)评价和奖赏作用:教师要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适时、适当地给予评价和奖赏,不但要评价小组整体,还要注意对小组个体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和提高自身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是我国新课程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在学习实验过程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和不足也是难免的,我们只要不斷实验,不断总结,不断研究探索,就一定能取得实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杨颖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
  [3] 王坦著."合作学习--原理和策略"[J].学苑出版社.
  [4] 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杭州大学教育系.
  [5] 黄政杰,"林佩璇著.合作学习"[J].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网站目录投稿:尔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