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究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


  郑诗雨+马遇原+卢天娇+张洁
  摘要: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对其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影响,能否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本文从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中学住校情况三方面着手,发现在人际交往能力上,男生优于女生,独生子女优于非独生子女,住校生优于非住校生。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住宿;性别;独生子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着愈发复杂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关系、亲友关系、师生关系,以及老乡之间和社团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大学是学生人际关系社会化的转折期,比起中学时单纯的人际关系与学习生活,大学时期人际交往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人际关系的建立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行为产生积极影响[1]。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因素,为针对性指导大学生人际交往,建立切实有效的大学生管理机制奠定基础。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级某专业大一学生100名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其中男生39名,女生59名;年龄(19.45±0.95)岁;生源地来自城市19名,城镇18名,乡村61名;独生子女37名,非独生子女61名。
  2、研究方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测试方式,选用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调查表。采用无记名调查方式,学生答完后统一收回汇总、分析。
  3、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性别差异对大学生新交朋友数量和关系的影响。 在男生中,新交朋友数量较多者占46.2%,一般的占71.8%,数量较少的占33.3%。在女生中,新交朋友的数量较多的为27.1%,一般的为28.8%,较少甚至没有的为10.2%。在男生中,与班里同学关系较好的占41%,一般的占61.5%,没有关系很不好。在女生中,与班里同学关系较好的占27.1%,一般的占71.2%,关系很不好的占1.7%。
  2、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否住校对交友数量和关系的影响。多数大一学生交友范围较广,其中住校生占81.7%,未住校生占75%,另有极少数人在大一未交到朋友。住校者中有29.3%的学生与班里同学关系较好,69.5%的关系一般,1.2%的关系很不好。未住校学生中,43.8%的学生与班里同学关系较好,56.3%的关系一般。
  3、是否为独生子女对大学生交友数量和关系的影响。独生子女中40.5%交友数量较多,37.8%一般,21.6%较少和没有。非独生子女中31.1%交友数量多,50.8%一般,18%较少。由3- 2可知独生子女中37.8%与同学关系较好,62.2%关系一般。非独生子女中27.9%与同学关系较好,70.5%关系一般,1.6%关系很不好。
  三、讨论
  以上数据显示,性别对人际交往能力有影响。女生在交友数量方面低于男生,与同学关系较好的比例也较低于男生,即大学时期女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没有男生积极。这与男女生的性格、思维以及交友时的相处方式和心态有关。女生心思较细腻,性格敏感,注重精神与内心的深度交流,交友时期望较高,更希望达到互相倾诉依赖的程度。男生性格普遍开朗,更易相信接纳他人,在一起运动,游戏时就有可能建立友谊。在新环境中,男生能更快的与陌生人结交成为朋友[2]。
  家庭结构对人际交往也存在影响。本研究数据显示,独生子女在大学一年级更容易拥有更多的朋友。风笑天教授提出的"社会交往补偿"[3]可以解释此现象:独生子女的成长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不仅不会对其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使他们得到更好的锻炼,交往能力更强,更愿意与同龄人主动交流,珍惜友谊,性格也更为外向。非独生子女更多的时间是与家庭中兄弟姐妹度过,其成长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与同伴的交流。因此,在大学中,独生子女表現出了更好的交际能力,拥有更广的朋友圈。
  寝室内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部分,寝室是人际交往环境的一个小单位,在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比例。掌握大学生寝室关系现状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4]。本调查结果可见,在学校寝室住宿的学生朋友数量较走读生多,这说明住校因素对大学生交友起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寝室生活没有家长的关注,是一个相对陌生且需要独立面对的环境,因此,学生"被迫"与更多人交流,以熟悉适应新生活。但住宿生深交的朋友较少,分析原因,可能是独立的性格也使得住宿生遇到问题愿意独自面对而非依赖他人,因此与同学较少有深入交流,只是泛泛之交。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建设与意识形态使他们大多渴望与人交往,良好的交际能力会促进心理行为与思维意识健全发展。从整体分析可看出大部分大一学生交友较多,但深交的朋友所占比例并不多,这与班级团体活动的多少与相处时间长短有关。大学期间,学生除了上课,其他时间安排都较为自由,学生课余生活多样化,较难统一,共同相处的时间较少,关系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为建立良好稳定的友谊,高等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定期举办班级活动,以此提高班级的团结,默契度及亲密程度,支持社团文化活动发展,为学生彼此交流提供契机,正确有效的加强人际交往训练,学生也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觉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完善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文,韩静,张丽娜.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03):71-80.
  [2] 丁园园,吕伟,姚本先.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90-91.
  [3] 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0,(06):118-131+208.
网站目录投稿: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