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的消息在私募基金和信托两个圈子里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这些私募基金今后将不再需要假借其他金融机构的通道发行产品。 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自身通道业务的萎缩,私募基金实行备案制管理相当于取消了原本束缚私募基金发展的诸多限制,这无疑将会对信托行业造成冲击。 用益信托的创始人李旸告诉记者,"事实上允许私募基金直接发产品对信托业影响很大,只是这种影响已经随着这些年信托公司‘禁止开设账户、‘新基金法等逐渐释放出来了。允许私募基金开设账户并不直接意味着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遭遇瓶颈,如果信托公司能够拥有强大的募集能力和品牌效应,私募也应不会离信托远去。" 通道业务受冲击 3月17日上午,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第一批)见面会在北京举行,首批50家私募基金获得牌照,重阳、上海尚雅、深圳民森等纷纷在列。 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的当天,国内知名私募机构重阳投资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其重阳A股阿尔法对冲基金成立。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一产品中,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而不再是投资顾问。这意味着,重阳投资的这只产品不再需要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作为通道。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产品今后还将不断出现。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向基金业协会履行基金管理人登记手续并申请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在私募基金募集完毕后20个工作日内,通过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进行备案,经备案的私募基金可以申请开立证券相关账户。这也就意味着,私募基金不再需要通过信托等通道来实现阳光化,今后可以自己发行产品并管理。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这就意味着自身通道业务的萎缩。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实行备案制管理,相当于取消了原本束缚私募基金发展的诸多限制,这无疑会对信托行业造成冲击。 相关资料显示,获得牌照的私募基金分为私募证券类和私募股权类两类,其中上海重阳、上海尚雅、深圳民森、深圳东方港湾等33家私募证券类基金获得牌照;鼎晖股权、歌斐资产、硅谷天堂、中信资本(天津)等17家私募股权类基金获得牌照。 长期影响不大 "以后就是自己当家做主了,不仅不用交付通道费,也不需要再等通道方来排期,而且发行产品的结构都由自己掌握。"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 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不需交付通道费对私募基金行业无疑是一个利好,但同时也就意味呢信托公司通道业务的萎缩。那么,这对信托业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呢? 记者采访相关信托业内人士了解到,目前私募基金获得申领账户资格对信托公司影响并不大。 来自信托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信托资产总规模为10.91万亿元,同比增长46%。投向证券市场领域余额仅为1.06万亿元左右,占比约为10.35%。其中,投向股票市场的规模为3030亿元,占比仅为2.94%,投向债券市场的规模为6876.24亿元,占比为6.67%,投向基金的占比为0.74%。 事实上,从2010年开始,信托投向证券市场领域的数额就一直呈现低位徘徊态势。2010年至2012年,信托投向证券市场领域的占比分别为9.49%、9.06%和11.60%。 某信托公司高管表示,"阳光私募业务信托公司每单赚取的利润大概从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相比之下,近几年其他融资业务利润更高一些。目前股票市场不景气,信托公司有逐渐放弃这一块业务的趋势。因此,阳光私募不再借道对信托公司来说,长期影响并不是很大。" 此外,某信托人士坦陈,部分私募机构与信托公司已经形成非常稳定的合作,且目前信托公司申请新的信托账户已经放开,私募机构通过信托发行产品的渠道成本并不高。在尚未形成足够成熟的渠道之前,短期内私募机构可能会选择继续与信托公司进行合作,利用目前产品的品牌募集资金。 会否离信托远去 然而,针对多家私募备案登记制度的推行,多家私募对脱离"通道"的好处亦分外看好。 "以前私募借道信托牌照发行产品,信托发挥监管作用,私募仅作为投资顾问,高额的账户通道使用费降低了客户的收益。以0.5%的信托管理费用和0.2%的托管费用计算,客户单年的收益可以提高0.7%。最为重要的是成为具有独立法律意义的私募机构,对于产品的公信力以及企业形象及品牌的打造都大有裨益。随着私募登记备案制度的推行,相信私募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平台。"北京某私募公司创始人赵先生在接受《金融理财》记者采访时说。 而国投信托相关负责则认为,事实上,私募基金的登记备案制的推行早已在预料之中,信托公司与私募基金的合作不应局限于"卖账户"的层面,而应使自身的信托产品与私募产品有更多的合作。" 对此,李旸持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允许私募基金直接发产品对信托业影响很大,只是这种影响已经随着这些年信托公司‘禁止开设账户、‘新基金法等逐渐释放出来了。允许私募基金开设账户并不直接意味着信托公司证券业务遭遇瓶颈,如果信托公司能够拥有强大的募集能力和品牌效应,私募也应不会离信托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