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文中指出,完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标准,以农村为重点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建立更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投入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园,加快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去年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公办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覆盖率要达到80%。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国家对学前教育资金预算越来越多,体现了发展学前教育的紧迫性。 学前教育不仅在人的一生中极为重要,而且关乎一个民族的未来,学前教育决定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发展学前教育要基于三大考虑。 一是要从人的成长发展规律认清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蒙台梭利认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3岁直到死亡的总和。3至7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神经系统发育、性格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三年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身心、智能、品行、习惯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苏霍姆林斯基在《育人三部曲》中提到:人的性格、思维、语言都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戏曲、武术、杂技、球类等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几乎都经历了童年时期的严格训练,个个都从三四岁开始练习,十几年如一日,练就了扎实的童子功。科学严谨的学前教育培育出一个个优秀学子。 二是要着眼于国家和民族未来擘画学前教育发展。未来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更是幼儿教育的竞争,幼儿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在我国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还大量存在,幼儿园规模小、条件差、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师资队伍素养普遍较低,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占绝大多数,教师数量不足,工作量大,待遇较低,流动性强,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的水平和质量。然而,我国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素质越往下要求越低,这种不合理的师资结构一定要调整过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三是补齐教育体系短板形成基座坚实的学前教育。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其中,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加上二孩政策、人口红利造就的巨大市场空间,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亟待重视。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没有优质的学前教育,又何来优质的学校教育呢?因此,教育的基础在最底层的学前教育,这是教育之基,人才之基,民族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