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六年级男生拿着刚发下来的科学作业本,跑到办公室,气冲冲地质问老师:"这是科学作业,又不是语文作业,为什么写错别字要扣分?"被学生"怼"的,是杭州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郑维庆。实际上,郑老师平时在批科学作业时,就经常"找茬",纠正学生的错别字。(2月28日钱江晚报) 科学老师"越界"教育学生改错别字一事,牵扯的不仅是单个学科的问题,而是学生基本的学习态度、科学态度等问题,具有诸多现实意义。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经常写白字,"越界"教育对这种现象有遏止作用;科学课虽不是语文课,但离谱的错别字很影响科学课的学习效果,纠偏有利于科学课学习等。对此,有语文老师表示力挺。 无疑,不管是科学老师还是语文老师,纠正学生科学作业错别字,以及对学生错别字说"不"的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对于老师的"苦心",为什么学生不理解甚至直接开"怼"呢?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点是学生对此做法的意义不了解、不清楚。 目前,不少孩子们对文字准确书写的意义缺乏必要的认识和敬畏,认为只要意思、大致读音正确就行。还有一些人对正确书写汉字等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此不怎么重视和上心,对错误睁一眼闭一只眼。 这样做不仅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不尊重,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以新闻中的事件为例,如果允许学生把"鳃状触角"写成"鳃壮触角",将"虹吸式口器"写成"虹吸式口气",在科学课和画昆虫结构并写出名称的语境下,或许可以让人理解,如果离了这一环境,恐怕就让人费解了。如果再任由此以讹传讹,科学的严肃性就会因此大打折扣,乃至最终荡然无存。 此外,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相关教育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时下不少老师教课很上心,也很到位,比如科学课老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严重性有足够认识,也直接强力纠正学生的错别字问题,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做鲜有提及,也就是只重视结果教育,忽视了过程(为什么)教育,从而造成学生的不明白,进而不理解、不支持,让老师的努力效果打折扣。 老师"越界"教育被"怼",需要老师亮明"越界"教育的意义。希望大家从中看到过程教育、意义教育与结果教育的辩证统一,把教与学统一到一个"频道上",进一步提升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