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自从1999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关于经济的发展相继提出了许多的政策和策略,近年来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为此,本文将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以搜集的2008年—2013年重庆市居民消费数据为依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变动趋势,希望促进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往更加积极的方面发展,并在此基础上为重庆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宏观经济调控等各方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重庆市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进而带动重庆市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多重共线性
  一、引言
  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财政收入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保证政府行使其公共职能、实施公共政策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需求。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同时,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还要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国内生产总值、税收总额以及财政支出3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利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合理有效地为制定我国的财政收入计划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一)变量选择
  研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一些基本的经济变量。大多数相关的研究文献中都把总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还有一些文献中也提出了其他一些变量,比如从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众多复杂,但是通过研究经济理论对财政收入的解释以及对实践的观察,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额。
  (二)数据说明
  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财政收入进行不同的分类,国际上对财政收入的分类,通常按政府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下,可把财政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和收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通常是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因此也称预算支出。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进行的再分配,属于财政资金分配的第二阶段。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只有按照行政及社会事业计划、国民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统筹安排运用,才能为国家完成各项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3.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4.税收总额:税收是国家(政府)公共财政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和来源。税收的本质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按照预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居民无偿地征收实物或货币所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是国家预算资金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的税收收入结构中,流转税和所得税居于主体地位。具体有以下来源: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国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资源税、筵席税、印花税等。
  三、理论基础
  (一)多重共线性的概念
  所谓多重共线性(Multicollinearity)是指线性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之间由于存在精确相关关系或高度相关关系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估计准确。一般来说,由于经济数据的限制使得模型设计不当,导致设计矩阵中解释变量间存在普遍的相关关系。
  完全共线性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出现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共线性,即近似共线性。
  (二)多重共线性产生的原因
  (1)经济变量相关的共同趋势
  (2)滞后变量的引入
  (3)样本资料的限制
  四、模型建立
  (一)模型说明
  财政收入一般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税收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费用等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财政收入还受到经济规模、从业人员数、固定资产投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里可以用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来说明除税收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二)模型数据说明
  本研究报告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采集数据的区间为1982年~2012年数据,如表3-1。
  (三)模型建立
  由图形可得:该模型可决系数为0.9999,调整可决系数为0.999,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38634.86,明显显著。但是当a=0.05时,ta/2(n-k)=t0.025(13-4)=2.26.因为财政支出x1和税收总额x3的绝对值小于t检验的临界值,所以x1和x2的系数不显著,而且国民生产总值x2的符号与预期相反,这表明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得到下图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明确实存在一定的多重共线性。
  对多重共线性的修改:
  将各变量进行对数变换,再对以下模型进行估计:
  lny=β0+β1lnX1+β2lnX2+β3 lnX3+U
  由stata软件,分别对y,x1,x2,x3取对数,再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图
  模型估计结果为:
  lnY^=-1.000733+0.0025602x1+0.1792136x2+0.8926224x3
  (0.6785593) (0.03749) (0.1909802) (0.1531422)
  t=(0.07) (0.94) (5.83) (-1.47)
  R2=1 调整的R2=0.9999 F=65032.86
  统计检验:
  1拟合优度检验:该模型R2=1,调整的R2=0.9999,可决系数很高,这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很好。
  2.F检验:由图可得F的检验值为65032.86,明显显著。
  对系数估计值的解释如下: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财政收支出每增加1%,则财政收入平均增加0.25%;如果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则财政收入平均增加17.9%;如果税收总额每增加1%,则财政收入平均增加89%。
  所有解释变量的符号都与先验经验预期相一致。即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和税收总额都与财政收入正相关。
  四、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分析
  (1)模型最终修正了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并且使得模型整体以及各变量的显著性提高,拟合度增强。
  (2)国内生产总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因为税收收入的速度慢于经济增长的速度,税收体制没有及时的进行改革。
  (3)财政支出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显著,财政支出的增加很大力度上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结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各方面运作还需要政府实施一定的宏观职能,职能的有效实施得益于充足的财政力量,其中税收占很大比重。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保证财政收入的必要条件。
  (二)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可以对税收政策给予以下建议:
  (1)兼顾政府和企业两者利益,把握总体税负水平。建议在税收征管明显改观、税收流失得到控制,我国的名义税负(税率)与实际税负之间的差距大大缩小以后,根据国际、国内的宏观形势变化,适时调节宏观税负水平。
  (2)在目前宏观经济形势下,实行稳定财政收入、进行有增有减的税收结构调整政策,是比较好的选择。稳定税收的主要措施仍然是强化税收的征管,手段上要逐渐淡化以至最终取消指令性计划指针控制,加快电子化高科技手段管理,真正实现依法征税,并不断降低征税成本。
  (3)应尽可能将税收结构调整与改革和完善税制有机结合起来。税收的有增有减都可能涉及到税制的调整和完善。我们在考虑增税或减税时,如果能够从税制的完善上多考虑一些,就可以收到既稳定了税收收入又推进了税制的科学和合理化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计量经济学[M]第三版.
  [2]重庆统计局,重庆统计年鉴[M](2009-2014).
网站目录投稿:冰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