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信用为依托,阐述了银行的起源与演变。因贸易的需求,银行开始兴起,并发挥着它独特的功能。随着银行逐渐地发展壮大,维护信用关系的手段也开始多样化,人们深知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促使银行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银行;客户;信用 一、银行的起源 地中海作为陆间海,比较平静,加之沿岸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拥有许多天然良好的港口。地中海沿岸地区有众多城市,其中就有著名的以水城著称的威尼斯。绝佳的地理位置,还有发达的水上交通系统的威尼斯,各国商贩云集于此,人们不断地进行着货物的运输交易,使得威尼斯的海上贸易异常发达。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威尼斯银行"诞生于此的重要原因。在意大利的中部,有个现在都保留中世纪风格,坚守传统的城市叫锡耶纳。以前中世纪的时候,锡耶纳是连接罗马与意大利其他地方,包括欧洲大陆和法国的重要纽带,又是当时意大利中部非常重要的政治中心。正因如此,推动了锡耶纳贸易的发展,也造就了它银行业的发达。在这个别具一格的城市,产生了保存至今世界上最古老的银行——牧山银行。 二、银行的功能 中世纪的货币还不统一,在当时地中海地区,各地的商贩需要携带大量金属货币,不仅带来了携带的不便,也带来了货币丢失或被盗的各种风险。有人从中发现了商机,在当时的岸边设立了柜台,为来往的商贩,兑换和保管着货币,这正是银行最早的功能。贵金属黄金天然就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但是因为它又重又沉,人们携带十分不便,也不便保管,而黄金加工者经常会储存黄金,拥有更好的保卫措施。所以,拥有黄金的一些人,为了更好更安全地保管黄金,将黄金交给黄金加工者保管,并向他们交存一定的保管费。时間一长,匠人们发现,存取黄金的时间是不一致的,只要保存一定量的黄金,剩下的黄金可以借给那些需要黄金的人,当然需要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这样金匠就成了放贷的第一个人。 这个古老的行为,发展到现在银行最常见的借贷业务。通过这样的业务,银行把资金盈余者的钱贷给资金稀缺者,大大加大了资金的利用率,加速了经济地发展。看看我们现在的生产、教育、科技等都是靠银行贷款慢慢发展而来,银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银行之所以能够兴盛来源于储户的信任,这种信任被称为信用。 三、家族制银行 在18世纪,作为富可敌国的金融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到现在依然拥有着不可估量的财富。那这样的家族是如何在储户中建立信用?又是依靠什么让家族制银行发展壮大的?在1806年,当时拿破仑已经占领了黑森州,作为当时欧洲最富有的人黑森公爵,没有办法带走所有的财务,将他的财富交托给了当时的梅耶·罗斯柴尔德。拿破仑下令搜查,并且警告黑森州的人:任何藏匿者都将被送上军事法庭。但是,面对如此危险的境地,罗斯柴尔德家族用整整八年的时间捍卫了银行家的声誉。这个家族面对权力的压迫,依然坚定选择了忠于客户,从而使得自己的家族名声大噪。家族借着自己的名望,向着海外扩展。 19世纪初,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也是当时欧洲的金融中心。此时,梅耶·罗斯柴尔德的儿子前往伦敦,开启了他的金融事业,与此同时,他的兄弟们去了世界各地纷纷办起了分行。浓烈的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他们彼此信任,互帮互助,共同做大了家族的金融事业。通过家族遍布欧洲的分行,在世界各地发行公债。为家族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也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巨大发展。因为血缘关系带来的信任,兴起了许多的实力雄厚的银行家族,比如:美国最富有的洛克菲勒家族,影响整个世界的摩根家族。 在我国的早期民间金融发展时期,通过对借款人的业缘、血缘、地缘的判断,来决定是否要借款,这种方法很好地降低了贷款方的风险。假如有个人新开厂子想要从我这借钱,如果借款方以前就是我这的工作人员,我对他特别的了解,他聪明能干,为人诚信,能力非常的强,我相信他肯定能够把事情做好,依照我对他的了解,我会把钱借给他。如果我又是这个新厂子的合伙人,为了今后的收益,我更加会把钱借给他。依照血缘关系跟之前说的家族制银行一样,因为有紧密的血缘关系,彼此更加了解,更加信任,还款更加有保证。就地缘而言了,人们往往更加信赖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人们。对于从家乡里面出来的人,主观上认为你更加可信,我们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会拥有一些相似的品质,在外面更应该互帮互助。这些银行家族因血缘带来的信任而发展壮大,但是,如何家族内部没有优秀的经营者,那又如何经营好家族的银行呢? 四、股份制银行 许多家族制银行并不是总能出现拥有优秀管理才能的经营者,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家族企业,会让外面比家族内部更有才华的人经营银行,这使得股份制银行慢慢产生了。股份制银行从客户和银行两个角度出发,加强彼此之间的信用关系。 (一)维护储户利益 1.自身 苹果公司拒绝为联邦调查局解密的事件,与之前所说的黑森公爵故事有点相似之处。在2015年12月2日,加州的一个卫生局有个叫赛义德·法鲁克的职员,在一场圣诞聚会中与妻子持枪打死14人,死者大部分是他的同事。调查案件中,联邦调查局发现赛义德·法鲁克有部苹果手机,但是因为有密码,没有办法获得手机里信息。于是,联邦调查局找到苹果公司,但是苹果公司表示:现在还没有证据证明法鲁克是杀人凶手,依照公司保护客户隐私的规定,不能替联邦调查局解密。就这样,使得苹果公司会尽全力保护客户合法利益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让苹果公司的信誉在全球进一步扩散。 银行中,为客户保守秘密建立储户信任的,最有名的就是瑞士银行。在瑞银集团中,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及面部图像辨认软件位于地下五层的秘密金库,那里更让人放心的是严格要求的银行工作人员,对于客户的隐私,联邦调查局也不能说。在瑞士银行中,对里面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要求银行办理保密业务只限于二至三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对泄露客户秘密的工作人员人给予相应罚款和拘留等严厉处罚。客户在银行可以用假名进行开户,永远不用露面。 2.立法 银行依靠自己建立了户对它的信用,但是依旧有许多的银行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丢失了储户对它们的信用。银行破产对小储户的打击是致命的,很可能一蹶不振。拥有大量财产的富人,只是把一部分钱存在银行,在股票债券等投资市场上还会有大量的资金,自己还会有大量的不动产。为了更好地保护储户利益,早在1817年,英国颁布《储蓄银行法》,强制要求银行必须保留部分存款作为准备金,以确保储户能够随时提现,从而保证储户的利益。存款准备金更好地保证商业银行资金的流动性,从制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因受到巨额利润的诱惑而将款项大量贷出,从而影响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力,从而伤害了储户的利益。还有在一次在美国最大的经济危机中,许多家银行相继倒闭,美国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这些强制性的法律条例,让商业银行在储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用。 3.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由符合一定条件的存款保险机构向存款人提供的一种经济保障,一旦投保银行经营不善或面临破产时,存款保险机构就可以提供资金支持或者向存款人支付一定的赔款。很多人都认为将钱放到银行里是很安全的,因为银行不会破产,可事实上银行也有破产的可能。而存款保险制度就可以为储户承担银行破产的风险,從而更好地维护储户的利益,维持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还是合办的存款保险都不同于商业保障公司的服务,其经营的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通过存款保护建立一种保障机制,提高存款人对银行业的信心。如果商业银行经营不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风险抵御能力较差,再加上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和方法落伍的背景下,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实际上也是对银行业发展的一种强制性保护。 (二)维护银行利益 1.信用违约互换 与之前所说的存款保险制度相类似,只不过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是存款人的利益,而信用违约互换更多的是保护贷款银行的利益。信用违约互换就是A向B申请贷款,B为了利息而放贷给A,放贷出去的钱总有风险(如A破产,无法偿还利息和本金),那么这时候C出场,由C对B的这个风险予以保险承诺,条件是B每年向C支付一定的保险费用。如万一A破产的情况发生,那么由C补偿B所遭受的损失。其中C就是保证人,作为保证人,信用情况财产持有情况都是比较不错的,这就减少了贷款银行财产损失的风险,很好地维护了银行利益。 2.限制条款 银行在贷款合同中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来减少自己收不回贷款损失的可能性。阻止不合意行为的限制条款借款人从银行借款时,就写明了这些借款要用到哪些地方,不能用到其他地方。银行会在条款中指明特定用途:购买设备或存货。购买设备或存货是用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中去,比用到投资风险小,更加有保障。比如:银行中的汽车贷款限制条款还规定,车中在贷款偿还前,阻止车主将车出售。股份制银行通过各种方法,不仅维护了储户的合法利益,还维护了银行利益,促使银行与储户建立了良好的信用关系。 结束语: 从一开始家族制银行不畏强权,维护客户利益,赢得了客户的信用。到现在股份制银行通过信用违约互换,限制条款等手段,更好地维护了银行的利益,来加强银行与客户的信用关系。这表明:只有当银行利益与客户的合法利益都能得到保障时,银行与客户才能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 参考文献: [1]蔡则祥.略论信用起源以及与货币的关系——《货币银行学》教学研究之二[J].南京金专学报,1998(02):3-5. [2]张亚莹.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演变[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5):238 [3]周鸿卫,张蓉.客户关系与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海南金融,2007(08):52-55. [4]黄鉴晖.银行起源刍议[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4,17(03):89-94. [5]苑鑫玉.商业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7. [6]方雷.商业银行客户满意度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7]吴军,邹恒甫.存款保险、道德风险与银行最优监管——一个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统计研究,2005(02):35-37. 作者简介:陈玉琴(1996-),女,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