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城+韦兰妹+覃爱芬 摘 要:本文根据动态平衡的原理,从培训学校由被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为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两方面阐述如何实现技能培训与用工需求的平衡,解决求职者与用工需求的矛盾。 关键词:动态平衡 技能培训 课程体系 通用模块 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有中高职院校的全日制教育和各级各类技能培训机构的短期培训两种。它们承担着主要的人才培养、培训任务,为人才市场不断输入新生力量。但是,社会用工需求与人才供给现状仍存在矛盾,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满足不了生产经营的要求,而求职者找不到合适岗位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笔者将从动态平衡的原理出发,谈谈职业技能培训如何应对动态的用工需求,在运动变化中找到合适的平衡点,满足社会用工的需求。 一、动态平衡的原理 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变化中,同时,运动中也包含静止。所谓动态平衡,是指系统内部多种运动之间的平衡,从而维持整个系统的存在。从整体来看,系统是平衡稳定的,而从系统内部的各个因素来看,则又是运动变化的。 动态平衡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现象都可以作为一个体系看待,运用动态平衡的原理分析其内部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运动规律,在变化中找到平衡点,从而能更清楚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提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把职业技能培训当做一个体系来看待,其内部有两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因子,即社会用工需求和培训的种类规模。社会用工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社会用工需求对培训的规模发生影响,反过来,培训规模也会通过供求规律对社会用工需求产生影响。 二、何为职业技能培训与社会用工需求的动态平衡 职业技能培训满足社会用工需求,这是职业技能培训与用工需求达到动态平衡的具体表现。之所以表现为动态平衡,是因为社会用工需求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用工信息反映出来。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代,纷繁复杂的信息,不再是单向的信息流动,而是来自四面八方,交流碰撞,形成信息网络。这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网络。如果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具有前瞻意识,深入市场进行调查,对获得的材料梳理、分析研究,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就能准确抓住用工市场的脉搏。在此基础上,调准培训方向,满足社会这一个时期的用工需求,这两者就实现了这一时期的平衡。这一平衡是暂时的,社会用工仍在继续变化之中,培训学校还要继续准确抓住下一个平衡点。 要实现动态平衡,市场调查非常关键。明确指导思想,领会国家大政方针,认真学习国家战略发展规划,如瞄准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点发展思路,在主要深入工厂、企业、人才市场等实地调查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便捷渠道,关注用工信息、网民反馈意见。材料尽可能全面、客观、真实。决策者要有冷静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才不会在五光十色甚至相互矛盾的材料面前乱花迷眼,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同时,培训也会影响用工市场,通过供求关系使用工市场发生变化。供不应求,则需加大投入力量,扩大培训规模;供过于求,则需考虑适当收缩。当然,培训的内容、形式也必须随着市场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而相应变化。如把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虚拟现实等不同的教学手段,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出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培训与用工需求如何实现动态平衡 1.改变思路,培训学校从被动满足市场需求转变到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被动跟着市场转,表面上是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但是,这种随行就市往往是盲目的,缺少调查研究的真功夫。如被评为2016年最难就业的十大热门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网络工程、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等。这些专业之所以成为就业困难户,师资力量跟不上影响了培训质量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还是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忽视了市场供求的规律。 而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要有敏锐的嗅觉,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市场。这是跟被动满足市场需求的本质区别。培训机构重视用工市场调查,并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培训计划。第一,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学习国家发展宏观政策、本地区产业格局以及发展规划等,带着思路深入工厂、企业实地调查。与部门领导,特别是人力资源部门交流,了解目前的用工情况,如岗位种类、用工量、操作技能满足程度等等;询问在岗工人,通过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现状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对这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和评估,作为培训计划的重要依据。第二,邀请不同行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到培训机构座谈,在与相关部门领导、专业教师的交流中,相互探讨、相互补充、厘清思路。这种方式可以同时了解不同单位用工的特点、对人才的要求,以及对培训内容的建议等等。第三,参加各种人才市场交流大会,及时了解当前用工市场的动态。第四,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定期回访或发放调查表,了解培训学员就业稳定、就业发展、就业满意度等情况。 除了研究市场用工需求之外,还关注各个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的发展情况。根据每年发布的招生信息、毕业生信息,评估和预测对人才市场的影响,在与同行既竞争又合作关系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以林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笔者学校根据对市场的调查和近几年办学的状况,坚持开设了市场需求旺盛的电工、焊工、汽修等短期培训工种专业,撤销了服装设计与加工、电子商务等全日制专业,开设了学前教育、汽车美容与装潢等新专业。毕业生受到市场欢迎,就业率高,就业稳定,就业满意度较高,既较好地做到了全日制毕业生和培训学员的对口稳定就业,又满足了县域经济部分行业对产业技术工人的需求。 2.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 学校针对市场用工需求的变化,开发模块组合的课程体系。虽然不同职业对岗位能力有不同要求,但每个岗位都需要从业者要具备一些基本素养。这些素养的养成需要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通过教学的核心模块来实现。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在相近的职业工种里是相通或相似的,针对这些相通或相似的知识点,把专业整合起来,构建通用工种的模块。通用模块与核心模块灵活组合,既能满足不同岗位的要求,又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可根据市场的需要,增设新模块或淘汰旧模块,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是所谓的"宽基础,活模块",如汽车营销、汽车企业管理、汽车美容、汽车发动机、汽车电气维修、汽车空调技术、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演讲与口才、英语、普通话测试指南等模块组成汽修、汽车美容、汽车销售职业群的通用模块。实践证明,这样的组合方式行之有效,教得活,学得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面前适应性强。学生毕业后很快就适应岗位要求,用人单位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斯蒂芬·威廉·霍金著,吴忠超,许明贤译.时间简史[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2]龚小勇.就业导向的模块化动态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J].职教论坛,2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