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声望。与此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低下、资源浪费等现象。技工院校作为培养企业制造大军的基地,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现实意义。 技工教育区别于成人教育和普通教育,对于技能操作和实际工作能力尤其重视,所培养的主要是具有某种职业技能、能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技能型人才。总而言之,技工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技艺精湛、素质高尚的专业化人才。时下,我们对这一部分人群赋予了特殊的称谓——工匠,并开始探寻存在于其职业灵魂深处的工匠精神,通过其中散发的榜样的力量,结合我国技工教育,培养一批新时期大国工匠,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的实现。 一、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探寻根本,工匠精神代表了"手艺人"的坚守,是一種职业理念和精神力量。2016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国工匠》栏目中的高铁首席研磨师宁允展、载人航天对接机构总装王曙光、火箭精密焊接高凤林、"板寸头"刘清池、钢雕传人马荣、"魔幻面王"王军、宣纸匠人周东红、紫砂壶大师顾景舟、古画修复大师单嘉玖等等,他们执著于自己的事业,不三心二意,不见异思迁;他们有严谨求实的做事原则,踏踏实实、一板一眼、不求捷径,在基本功、精细度上下工夫;他们有谦逊的态度,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善于学习;他们经年累月地练习达到心手合一、脑手合一的境界。他们带给我们的是执著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淡泊宁静、追求极致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坚持,铸就了大国崛起的基石。 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承担起为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真正成为"大国工匠"的筑梦摇篮。 二、技工院校培育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 1.培育传承"工匠精神"是促进我国经济转调升级必然要求 经过30多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进出口贸易国。但我国还不是制造和贸易强国,产品的竞争力多半来自于我国所积累的劳动力优势与量产优势,而产品本身的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降低的情况下,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就要实现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就要实现经济的转调升级,这既要坚持不懈的追求科技创新,也要培养、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具备工匠精神的技工队伍。因此,我国急需通过技工教育培养能工巧匠和弘扬"工匠精神"。 2.培育传承工匠精神是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的技工教育现状多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指引,以培育标准化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多以流水线式批量生产为主。但量化培养导致大部分职业院校只注重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陷入教育培养功利化误区,重数量轻质量、重传技轻育人,反映到学生身上便是心态浮躁、仅以就业为目标、缺少对所学技艺发自内心的热爱、缺乏沉下心来钻研本业的态度。因此,技工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必然要改变此类培养模式,转向以培养"工匠精神"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回归到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这也是传承"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 3.培育传承工匠精神是培育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必然要求 技工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将工匠精神中的精益求精、执著专注、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融入日常教学,形成学生的学习自觉,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更有助于推升技工院校的社会责任感,扛起工业信息化时代中国制造提质增效的时代大旗。 三、"工匠精神"在技工院校的培养传承 目前,不少技工院校存在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培养而忽视职业素质培育的误区,这对于提升教育办学质量、培育优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很不利的。技工教育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要传承培养"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建立职业自信,筑牢大国制造的基石。 1.以专业促技能,培养职业兴趣 技工院校在学生的学习教育中主要承担的是领路人的角色,让学生通过技能学习,对所学技能有深入的了解,能够真正投入到其中。 首先,要以学生兴趣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技能培养方面要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感兴趣的培养方向。 其次,要有完备的师资。职业教育教师的思想、理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技艺的接受程度。职业院校要打破当前在教师招聘、职称评聘方面的条条框框,在教师引进上突出实用,淡化学历、学校等硬性条件,以与技能相关的能力与水平作为首要要素;在职称评聘上向技艺精湛、能力突出的教师倾斜,给教师以鼓励与支持,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还可以从生产一线遴选高级技师为学生现场讲解,临场实战。 2.以创新促改革,因材施教 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要全面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个性特点、知识水平、事业规划等因素,为学生选配专门的指导教师,在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实施精细化培养,突出发展学生的技能特长,让学生扎实精通一门手艺,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教育教学改革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不断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能工巧匠之所以技艺精湛,除了有教师的领路,主要还是靠个人的不断琢磨、提升。职业教育所传授的主要是知识和部分模拟动手练习,而真正的技能需要个人的实践和日常的工作积累。学生在校期间,职业院校要充分做到"校企联合",让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真正深入到工厂、车间,深入到工作一线,去看、去听、去动手、用心感受。既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今后将从事的工作,检验自己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学生确认自己是否真正喜欢所从事的行业,对自己的兴趣选择进行一次再检验。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便在学校的学习中更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同时,企业也应该为职工提供广阔的平台以提高技能,及时组织职工到职业院校"回笼"再改造,让职工带着问题和疑惑到学校再学习、再提升。从事技能工作的劳动者要有专注、坚守、耐心、淡然、创新,以及不断突破自我等优良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以自己的技艺为荣,追求精益求精,不断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