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下班后你是否也会用产品思维去看世界


  人们常说,工作和生活要分开,不然容易失去平衡。上班你可能是一名程序员,下班后就变成好丈夫好爸爸。你不会想着编程解决问题,你可能只想陪孩子一起去散步,或是做一个可口的晚餐。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就算离开了工作岗位,生活中也会带着一种产品思维去看世界。
  记得一开始想转行做产品时,很多前辈都会给这样的建议:首先你要转变原来的思维模式,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去看问题。
  一开始觉得很简单,但慢慢地发现转变长期养成的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的。这好比原来你是技术出身,现在要把工程思维转变成产品思维,不能再从自己想当然的角度出发;或者你是做运营的,要开始注重用户需求,不能整天想着写文案做运营。无论从哪个岗位转行做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你原有的思维模式。
  那什么是产品思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产品的定义。
  百度百科说:
  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产品是为人而服务,是满足人们需求的载体。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产品思维,是指针对用户的某方面需求,用产品的形态来满足用户需求的一种思维模式。
  《用户体验要素》一书中提到了用户体验开发流程中包含的五个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特别是在战略层有这样的描述:产品目标+用户需求,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做产品的目标和要点。说得简单点,产品思维就是从用户需求开始,贯穿于用户体验开发流程中的五个层面,到最终产品完成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模式。其过程通过严谨辩证的逻辑推演、设计判断,结果得到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产品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表现形式包含了诸如解决问题,同理心,从表面看本质,逆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等,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想通过以上产品思维的几种表现形式,去分析下班后遇到的生活小事。
  一、批判性思维:寻找极致的用户体验
  1. KTV点歌
  不知道朋友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用App或显示屏点歌,然后欢心等待终于轮到自己时,旁边总会闪出一个小伙伴说:"这是谁点的?"然后不等有人回答就自嗨地唱起来。此时你也只好干瞪眼,摆手说不知道了。
  分析:既然用APP点歌,能否把头像显示在屏幕的左上角呢?或者屏幕发出报幕的声音?这样就能明确知道是谁点的歌,也不怕其它小伙伴蹭歌了。(结果还真有一家KTV这样做了……)
  2. 电影院的座椅
  有一次去看电影,开场没过多久,坐在前面的两个帅哥不由分说地吵了起来。原因是他们两个都喜欢把手臂搭在椅子的扶手上,因为扶手不够而发生争执。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座椅,发现两个相邻的座椅之间只有三个扶手,这就意味着总有一个人只能单手搭在扶手上。于是我开始用产品思维去想一些点子:
  把座椅位置调宽,两只手难以同时搭在扶手上。这估计商家不会同意,因为位置少了,人数就会减少,利润就降低;
  扶手内嵌小扶手,用的时候拉出来;
  转移需求,只要用户第一次坐上座椅,扶手会发出声音: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一人一扶手哦。
  分析:这三个点子不分好坏,它只是从批判性思维出发,不断地改变思维角度,往更加合理优质的产品方向去满足用户需求,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从以上两个例子来看,用户遇到的问题其实就是用户的需求。即使产品满足了一般用户的核心需求,有问题还是说明产品的体验做的不够好,因为从人性出发,用户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对于这种情况,我需要不断地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现有的产品,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那如何去满足用户需求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书中提到过满足需求有三种方式:改变现状,降低理想,转移需求。
  改变现状:从现有的产品出发,进行功能改进。
  降低理想:通过与其它竞品的对比,降低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但是对于现今被极致的用户体验养成习惯的用户来说,他们是不会接受这套的。
  转移需求:不改变现有产品的功能,通过一些途径转移用户的目标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除了座椅扶手发出声音是转移需求外,其它产品的点子都是改变现状去满足用户需求。
  二、从表面看本质: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
  "这件衣服怎么这么便宜啊?"
  在YISHION专卖店里,我对着一个服务员问道。
  服务员抬头看了我一眼说:
  "公司规定的!"
  然后就默默走开了。我看了看她的背影,也默默地离开了。
  分析:虽然表面上我是问价格,但其实内心想的是衣服会容易褪色吗?因为它的价格很便宜,感觉像次品。要知道,服务是一个无形的产品,也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
  作为服务行业的销售员,你就像是一个产品经理,你的服务就是产品。你不仅要注重服务质量,更要仔细地从语言表象中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找到产品需求的本质,因为用户需求和真正实施的产品需求是不一样的。
  用户需求:用户从自身出发,以为自己的需求就是产品的需求,必须要按照我提的需求去做。
  产品需求:从用户需求出发,经过产品经理的需求分析,找到用户真正的需求本质,然后转化为产品需求。
  他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其实有时候用户也不知道自己表达的是否就是真实愿望,作为一个好的产品经理,或者需求分析师,要把自己放空,拨开云雾看真理,结合产品思维去分析用户的真实诉求,进而更好地抓住产品需求。
  最后,我觉得服务员可以这样回答:
  说句实话吧,很多牛仔衫洗久后都会褪色,但是告诉你一个延缓褪色的办法:买回去后前几次洗衣服不要使用洗衣液,只用清水去冲洗;也不要太用力去搓衣服,把衣服翻动几次过几遍清水即可。这样你站在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同时给我解决方案,我会毫不犹豫地下单。
  三、同理心-换位思考解决沟通问题
  "儿子?"
  "妈,什么事?"
  "找女朋友没?今年过年要带一个回家看看啊!"
  "……"
  分析:哎,老妈又打来了连环夺命call,我已经开始有一种回家恐惧感。但仔细想想,如果我是我妈的话,可能也会这样做。毕竟老妈是过来人,知道早点成家的好处,她只是单纯想儿子过得更好而已。经过换位思考,我慢慢地理解了妈妈的心意,于是马上翻开通讯录找女朋友去。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是一个团队里面的沟通核心,要跟开发,设计,测试和其他部门打交道,有时会出现受委屈的情况。如果产品经理没有一种同理心,不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或者只是觉得自己想当然去执行的话,很容易会造成沟通不顺畅,大家都会带着情绪工作,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如果产品经理善于用同理心去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则团队里很容易就形成一个同心圆,最大化地提高凝聚力,为牛逼的产品打下最坚实的人和基础。
  在生活中,换位思考能解决很多沟通问题,平时要多问自己: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会怎么做?
  四、解决问题:问题越大,机会越大
  "啊!"在饭店吃饭,服务员不小心把茶水撒在了我的身上,我痛得喊了一声。
  "不好意思!"服务员见状后赶紧给我纸巾擦拭,然后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我抬头看了看她,发现她胸前挂着一个实习生的牌子。此时经理听到后马上跑过来跟我道歉,说给我免单,然后等我OK没事后,才把她拉到一边教育。
  分析:如果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的话,估计一下子就甩出骂娘的"xxx"了。但经理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做得很好,他第一步想的并不是抱怨服务员,而是先想着解决问题,把客户的心情平复下来,这体现了一种良好的解决问题至上的思维模式,也说明了他拥有一种积极开放的良好心态。他把他的服务当做是一种产品,努力地经营着。
  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周围都充满着许多困难的问题。例如当你因为公司的管理混乱或者工作遇到难题想辞职时,很多领导都会这样跟你说:"正因为公司存在着问题,才需要你去解决问题,不然公司招你来是干什么?难道是要你整天在抱怨吗?"这句话说得没错,如果你把这问题解决了,帮公司赚到钱,那说明你的能力很强,领导会开始赏识你,给你更大的发展平台。问题越大,机会越大。
  对于自身来说,有错误我们就要改正,别想着寻找其它借口去掩盖错误,这对于问题本身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先解决问题,再说责任,勇敢地去面对失败和错误。
  以后遇到问题,我都会心生感恩,开心地对自己说:机会又来了!
  五、发散性思维
  前天去朋友家,见到他的两个小孩子,都是四五岁左右,很可爱。于是我走过去跟他们玩了起来。
  "你们说哥哥手上抓的是什么东西?"我拿起一个扫把说。
  "孙悟空的金箍棒。"
  "数字1。"
  听到他们天真的回答,我不禁笑了起来。我看的是扫把,小朋友看的却是天马行空的东西,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性思维。
  分析:发散性思维指的就是在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要求产生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单一方法的思维方式。又或者是人对一种事物,不止有一种看法,通过联想可得到多种不一样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一种事物,如果用发散性思维去看待的话,会有利于促进联想,引发创新。为什么会引发创新呢?这里非常容易理解:你看上图,一把扫把,如果我把它和科技联系在一起,把芯片和传感器(例如摄像头做图像识别)植入扫把里,然后它会自动根据家里的环境情况自动清扫,并能把每天的打扫日志通过APP传给主人,同时也可远程操控,这样,一种智能扫把不就出来了吗?难道这不是创新?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和多感官性的特点。由于发散性思维的多维度思考,它要求我们:打破常规看问题,要勇敢地质疑一切,敢于直面传统的僵化思想,不要想着存在即合理。
  六、逆向性思维
  过年回家,我们几个朋友约起来打麻将。虽然我打得并不好,但还是凑合着玩。
  "哇塞,一个对子都没,好烂的牌!"旁边站着的老牛指着我的牌大声嘲笑道。
  我抬头看了看他,笑着说:"你们别看我一个对子都没有,正因为我一个对子都没有,我下次摸牌就很有可能与我台上的牌凑成一对呢。"说完,手一模牌,六筒,刚好凑成一对!
  分析:如果你看到台上的牌一个对子都没有,你会怎么想?按照常规思维你会觉得,哎,这盘我可能会输了;而逆向思维思考则会觉得,虽然台上的牌杂乱无章,但是这才刚开始呢,下次摸到的牌就很有可能成对子了,过几轮我就会赢了。同样一副牌,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逆向思维要求我们,要善于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按照一般的常规思维去想,有可能会进入一个死胡同。但如果能反方向思考的话,则会有另外一片天空。逆向性思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反转型
  它指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发明构思的途径。
  "事物的相反方方向"常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因果关系等三个方面作反向思维。上面的例子就是这样。
  2. 转换型
  这是指在研究一问题时,由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受阻,而转换成另一种手段,或转换思考角度思考,以使问题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如历史上被传为佳话的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儿童的故事就是一个例子。
  3. 缺点型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将缺点变为可利用的东西,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的思维发明方法。如盲人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其缺点是眼睛看不见;但是正因为他看不见,他的耳朵会对声音会非常灵敏,善于做对声音处理的工作。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换个角度看问题,海阔天空。
  七、空杯思维
  我的叔公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他当过兵,做过司机和生意人,人生阅历很丰富。每次我去他家串门,他总爱跟我们聊天和玩耍。他常常跟我说:"虽然我已经活了七十年,人生经验也很丰富,但是时代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如果我一直以自己的几十年经验自居的话,肯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现在的他不仅开了微信和QQ,还经常发博客学新知识,他说要活到老学到老,我很尊敬他。
  分析:作为一个产品经理,也许本身你知识体系很丰富,沟通能力也很强,很多时候会依仗自己的产品经验去看待用户需求,会想当然地认为应该这样设计。但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变化太快了,如果不保持空杯心态,则会容易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脱离了用户真正的需求。
  所以,当我面对产品时,我会按照空杯心态去做:
  谦虚开放,用心去看待用户需求,找到产品需求的本质;
  尝试归零,把自己当成是"傻瓜",把用户也当成"傻瓜",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学到老活到老,面对比你厉害的人或者新知识时,要放下自己的姿态,不耻下问;
  不断挑战自我,跟随内心的声音,把每一天都当成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海乃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装得更多,则要懂得放手和放空。
  产品思维包含的范围很广,以上列举的只是一小部分。它不只体现在工作中,应该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思维利器。好的,下班了,咱们产品思维去!
网站目录投稿:绿薇